苏丹
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0200
摘要 目的 探究综合康复护理疗法对脑卒中致偏瘫肢体肌痉挛患者病情恢复程度的影响。方法 68例脑卒中患者采用双盲法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综合组(护理模式:综合康复护理)和常规组(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综合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临床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疗法值得在促进脑卒中致偏瘫肢体肌痉挛患者病情恢复中加以运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综合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肢体肌痉挛;恢复程度
相关调查数据表示,脑卒中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致死率高三个特点,致残率能够达到80%,即使患者侥幸存活,也有可能因疾病影响而产生多功能不同程度的障碍,包括语言、感觉等,其中以肢体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以致于患者今后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1]。但如果在患者治疗期间为其提供早期康复训练则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尽快康复,从而促使患者尽早回归正常生活。为此本文在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引入了综合康复护理,以分析该护理模式对脑卒中致偏瘫肢体肌痉挛患者恢复程度的影响,下面请看详细汇报结果。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68例脑卒中致偏瘫肢体肌痉挛患者,所有患者已在核磁共振检查下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57.32±1.29)岁。
综合组: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61.08±2.49)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结果表示差异十分微小(p>0.05),可以继续进行对比。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综合组以此为基础加强综合康复护理,具体方法为:(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与脑血管疾病有关的知识,使其掌握药物治疗方案,并督促其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日常饮食应以低脂、低盐、低糖和高蛋白为主,多吃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顺畅。此外,护理人员可组织患者展开每周两次,每次半小时的病友交流,具体交流内容为病情和治疗经验,以便于患者彼此鼓励。(2)肢体功能锻炼:初期,护理人员可协助患者完成肢体被动训练,需要护理人员将两只手分别握在患者关节近端和肢体远端,以缓慢的速度活动关节组织,将患者的关节活动到最大限度即可,建议每天锻炼三次,活动时间以患者机体恢复状况位置,在保证患者可以适应的前提下逐渐延长时间;然后可对患者展开自主运动锻炼,在患者肌力恢复初期,应由护理人员指导锻炼,遵循由简至难的锻炼原则,即从伸手等动作过渡至站立、行走,以提升患者关节功能,后期可开展手部功能锻炼,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仍需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2]。(3)语言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可采取清楚、缓慢的方式与患者进行对话交流,在对答过程中应为患者留出充分的回答时间。随后可引导患者阅读杂志,可在此基础上结合影音给予患者感官刺激,同时应叮嘱患者家属多与患者交流,以此来促进患者相关功能的恢复。
1.3观察指标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判定,分数越高说明自理能力越强;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采用FMA测量表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说明上肢运动功能越好。临床总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患者各项功能恢复如初;有效指患者各项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无效则指治疗前后各项功能无任何变化,甚至有加重迹象。
2.结果
2.1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下表1中明确表示,护理之前常规组和综合组患者的各项评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之后,可见综合组评分更高(p<0.05)。
3.讨论
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引发出血、血管堵塞,从而引发大脑缺血、缺氧所致,该病的临床表现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为主,据临床医生介绍,脑卒中患者在病发后一年为后遗症高发期,此时患者因脑卒中而引发的诸多症状仍然存在,会大大影响恢复速度[3]。据了解,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但是仅仅依靠患者自发重建,效果十分有效,应在此基础上配合适宜的功能锻炼促进患者在最大程度内得到恢复。本次研究采用的综合康复护理疗法集早期护理、整体护理、专科护理等于一身,能够从多个角度兼顾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促使患者各项功能尽快得到有效的康复。本次研究结果表示,综合组患者护理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脑卒中致偏瘫肢体肌痉挛患者尽快康复,值得推广。
4.参考文献
[1]莫雪梅,刘秀容,代玉玲.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及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7):3181-3184.
[2]曹燕.综合康复护理疗法对脑卒中致偏瘫肢体肌痉挛恢复程度的影响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v.18(11):139+142.
[3]张恺,凌文杰.综合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03):24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