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样分型治疗肩周炎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2期   作者:张清
[导读] 中医理论认为肩周炎的发生是因为体内寒凝气滞,
        张清
        青神县白果乡卫生院  四川眉山  620460
        中医理论认为肩周炎的发生是因为体内寒凝气滞,由此造成体内经络气血阻滞不行,随即在肩周发生炎症,致使患者肩周疼痛、麻木等。中医论证将肩周炎归为“肩背痛”、“痹证”等范畴,人的肩关节部位有手太阴经脉、手三阳经脉,寒邪侵袭后便造成凝滞,导致经络和气血阻滞,并对手太阴经脉和手三阳经脉所过经脉造成较大的影响。目前,人们对中医治疗较为关注,且许多人愿意选择中医药防治疾病,而中医注重辨证分型论治,下文就对中医分型治疗肩周炎的各方面情况作科普。
1、肩周炎的中医分型
        中医认为肩周炎的患者大都感受风寒,外邪侵体且长时间劳累过度,致使机体呈现出气血不和和血不养筋等病症,从而导致患者发生肩部炎症。但中医在治疗肩周炎时,要根据患者的证型制定治疗方案,注重临床治疗的针对性与综合性,以促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彻底恢复。
    (1)风寒湿痹型。风寒湿是机体发生痹证的重要原因,一般风寒湿痹的患者发病时间较长,日常生活中患者常感觉肩部沉重,阴冷天气或者雨季时,患者的肩部沉重感明显加重,且多数患者会出现上肢麻木的症状,肩井部位的疼痛感显著,温度稍高则临床症状会明显减轻。也有患者因为发病早期并未有效治疗,从而致使肩部筋膜出现较大程度的挛缩和粘连的问题,或者患者的肩关节囊中滑膜增厚明显,引起肩关节活动障碍,且气血不能有效的流通,导致患者的机体出现较大的问题。
        (2)气滞血瘀型。肩周炎患者在发病早期时,大都表现为气滞血瘀的情况,患者常出现肩部肌肉痉挛且疼痛的问题,且患者会出现较大范围的疼痛,一般在日常活动时,疼痛感明显加重,不具有确定的压痛部位。肩周炎的患者多伴随上肢活动障碍,不能正常的外展和后伸等,许多患者有外伤史,病情表现为持续加重。具体来说,气滞血瘀型肩周炎患者大都存在筋脉受损的情况,且患者体内的气血逆乱,致使患者体内的脉络壅阻,导致患者的肩部肿胀和疼痛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3)痰浊阻络型。痰浊阻络型肩周炎主要出现在体型偏胖的人身上,患者常表现为肩部沉重且麻木感显著,能观察到肩部浮肿情况明显,且患肢功能障碍明显,比如患者的动作笨拙、握力降低等问题。

临床上也见部分痰浊阻络型肩周炎患者神倦嗜睡且胸闷症状明显,多数患者白天的精神欠佳,不能神志清晰的工作或学习。
2、肩周炎的中医辨证分型论治
        (1)风寒湿痹型。这种证型患者在治疗时,要注重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等机理。治疗时可以采用防风、全蝎和乌蛇、玉桂、熟地和当归、白芷、麻黄与川芎、天麻及首乌、灵仙等中草药,能起到祛风通痹和养筋通络等功效。防风是一种具有祛风解表和止痉止痛效果的中草药,对风邪伤卫和风湿热上等病症的效果显著;全蝎是息风止痉的良药,并能攻毒散结、通络消痛,该药属肝经,现代药理显示,全蝎能起到抗惊厥和抗痉挛等功效;乌蛇能散寒止痛、祛风除湿,能有效疏通人体内的经络,对风寒湿痹证的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玉桂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效果显著,并能补火助阳,可起到止痛杀菌的效果,对关节疼和腹痛患者的病情具有良好的调理作用,能加强机体的抗寒能力。
        (2)气滞血瘀型。根据患者的证型而言,临床治疗时要为患者行气活血、清热解毒、通络祛痹,以消除患者体内的气滞血瘀症状,改善患者的机体状态。治疗时常采用当归、川芎和羌活、赤芍、丹参、黄芩与木瓜等中草药,以促使患者的病情得以有效改善,调整患者的体内气机。当归能在活血的同时起到补血的作用,并能止痛、润肠通便,现代药理指出,当归能解除痉挛、补中益气,用于气滞血瘀的疗效显著;川芎为常用的活血行气药物,并能起到祛风止痛和活血祛瘀的效果,该药辛温香燥、走却不守,入血分并下行血海,活血祛瘀的效果显著;丹参也是活血祛瘀的良药,能通经止痛、清心消烦,该药能对人体内的心脑血管功能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并能促进体内血液流动,亦可加快损伤组织修复,养血安神的效果显著;黄芩多用来清热燥湿和解毒凉血,《本草新编》中指出,黄芩可升可降,引中微阳,能泄膀胱之火,疏解伤寒郁气,润燥且益肺气;木瓜具有祛湿和胃、舒筋健脾等功效,现代药理指出,木瓜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开胃消食作用明显。
        (3)痰浊阻络型。依证型而言,该证型患者需要养血健脾、祛湿活络、舒筋通经等,消除患者体内的痰浊之气,使脉络阻滞得以有效的疏通。常用的中草药有白术、法夏、茯苓和北芪、秦艽、藿香、泽泻和天麻、姜活等,重在行气祛阻、祛痰消浊。白术是常用的补虚药,能健脾益气、除湿消食,并具有益气强阴的作用,现代药理指出,白术能镇静和利尿,可以保护肝脏,抑制肝糖原减少,入脾胃经以调理脾胃功能;法夏能燥湿化痰、对湿痰寒凝和脾虚患者的病情具有良好的疗效,并能降逆止吐和消痞散结,也能改善心血管功能;茯苓是常用的健脾祛湿药,可以宁心安神、益脾和胃,入心肺脾肾经,能利尿和抗菌,对痰浊、脾虚等病症的疗效显著;秦艽能退虚热、养血荣筋,该药入大肠经,可升可降,具有通利四肢和止痛、通便的效果,能用于头风的治疗,可消除患者体内的痰浊,疏通脉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