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健康科普的新风向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2期   作者:陈卓然
[导读] 健康科普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长期性、常态化的工作。
        陈卓然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北京市100037

        摘要:健康科普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长期性、常态化的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健康科普出版物应运涌现,并且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出版人主动担当、勇于作为的同时,需要注意把握新风向,更好地发挥健康科普出版的作用。
        关键词:健康科普,数字出版

        2019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本应是喜庆团圆的新春佳节。相较于2002年非典疫情的速战速决,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则是一场持久战。国内疫情基本稳定可控,但国外的情况仍不乐观,境外输入病例将长期存在,防控工作始终不能放松。新冠肺炎疫情不仅让民众渐渐形成了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减少出行、避免聚餐的习惯,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出版业的工作模式和读者的阅读习惯。健康科普应抓住契机快速发展,不仅在疫情防控中继续发挥作用,更要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建设“健康中国”助力。
        一、助力健康科普,出版人在行动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介绍新冠肺炎的图书也火速推出,快速填补了关于防疫知识的空白。早在2020年1月23日,广东科技出版社联手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版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2月2日,云南出版集团紧急动员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一本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大众读本》两本图书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一套挂图。2月2日,上海科技出版社《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1.0数字版上线,2月8日该书的2.0版纸质版与数字版同时上线。此外,还有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康教育手册》、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知识读本》(网络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的《协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手册》等多部疫情相关防控书籍出版,并且免费提供数字版内容。这些快速落地的专业类书籍,有效疏解了民众的恐慌,针对性地解答了百姓最关心、最迫切了解的话题。
        二、健康科普的新风向
        包括出版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疫情的影响,挑战与机遇并存,以健康科普类出版物为代表,体现着整个出版行业的蜕变。
(一)速度更快
        人们常说新闻报纸是“快媒体”,图书出版是“慢媒体”,因为及时报道是新闻的生命线,而知识积累是出版的宗旨。但在此次疫情暴发后,中国出版人也跑在了前头,成为危机面前知识传递的领跑者[1]。以全国第一本正式出版上市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读物——广东科技出版社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为例,2020年1月20日晚启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项目,即时进入编印发各环节24小时协同作战状态;1月23日上午9点,第一本成书从印刷厂顺利出厂。至1月30日,本版、香港版、澳门版免费派送总量超过32万册;电子书通过天猫、京东、当当、掌阅和博库等电商平台免费下载,下载量超过120万册;微信公众号点击阅读量超过2500万人次[2]。从项目启动到成书出厂只用了48小时,这反应出图书的新闻化趋势,和不可避免的市场规律——“快鱼吃慢鱼”[3]。但图书不能也不应取代新闻媒体,图书需要体现自身的定位和价值。在热点出现时能迅速作出反应,保有独到的选题思考而不只是随波逐流;提速也保质,加快产出速度的同时也守住出版物的质量口碑,这些是对出版人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范围更广
        数字出版使出版物的传播方式打破了纸书的局限,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在新媒体平台上,内容的传播速度呈指数型增长,让更大范围的内容传播成为可能。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9年我国成年人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达到79.3%。疫情的暴发作为强有力的外部推力,让民众切身体验到了数字化内容传播的时效性,以及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数字化内容获取和学习的便捷性、高效性,此后读者的消费习惯和阅读习惯或许会出现一个拐点,数字阅读将可能成为常态[4]。


        全媒体时代,融合媒体建设成为提升竞争力、获得流量关注、占取舆论高地的发力重点,尤其适用于健康科普工作。疫情期间,新媒体平台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普渠道[5]。建立官方网站、形成官方媒体、入驻第三方网络媒体建立官方号、入驻自媒体平台形成自媒体官方媒体号等,是融媒体建设的常见形式。例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不仅通过官方网页设立“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页的“防控知识”专栏刊载新冠肺炎相关科普文章,也打造了“健康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政务新媒体平台)推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库”。门户网站,需要用户直接登录才能进行传播和影响;通过新媒体平台的社交媒体发布信息,不仅优质内容能传播得更快更广,而且也是不可忽视的引流方式。
        (三)合作深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更多企业开始布局健康产业。此外,以健康科普为内容的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自媒体账号还是传统出版业,竞争的核心始终是产品的内容质量,“内容为王”永不过时。具有专业背景的一线医务工作者,作为健康科普内容的创作主力,自然成为各方争相合作的重要资源。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和趋势。除了提供预约挂号的渠道,健康科普成为医院公众号推送消息的主要内容。既然医疗行业本身有创作健康科普内容的动力和要求,出版业也应当重视与之密切联系和深化合作,聚集健康科普的创作人才,发掘优质的原创内容。
        (四)互动增强
        如同医疗单位举办的现场科普活动,可以即时地根据参与者的反馈进行交流和指导,健康科普读物也需要增进与读者的互动,而不能只做单方面的宣教。世界卫生组织在疫情报告中,也特别强调了与民众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性。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出版人必须在过往的出版流程中加入数据运营环节。目前,出版人通常会利用开卷数据、三大电商平台数据、书店销售数据等信息源进行数据分析[6],这些是读者购买行为的信息汇总,而融媒体的发展进一步拉近了读者与出版人距离,可以把读者的反馈更加快速、直接地展示给出版人。鼓励“多连”(点赞、收藏、转发、关注、评论),回复读者留言,已是运营新媒体账号的常规流程。与读者的互动交流,可以更加明确读者对象的内容需求和人群细分;高赞评论、有共性的代表性留言,可以为后续选题打开思路。把握用户、了解用户、运营用户,提升用户黏性[7],才能更好地达成健康科普的目的。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科普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出版人把握健康科普的发展动向,沉着应对、积极求变、不断优化。坚守出版初心,担当社会责任,对后疫情时代的全民健康仍然意义深远。

References:
[1].    高照, 出版人的使命与坚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的危机响应. 科技与创新, 2020(05): 第101-102+127页.
[2].    严奉强, 疫情当前的责任、使命和担当——广东科技出版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出版纪实. 新闻文化建设, 2020(02): 第2-4页.
[3].    范高强, 出版业在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与反思. 新闻世界, 2020(05): 第80-86页.
[4].    光明日报出版社编辑曹美娜, “新冠”疫情下,出版业如何应对与发展?, in 中华读书报2020. 第 3页.
[5].    尚甲与郑念, 新冠肺炎疫情中主流媒体的应急科普表现研究. 科普研究, 2020. 15(02): 第19-26+103-104页.
[6].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郭文礼, 出版人须锤炼“五种能力”, i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 第 2页.
[7].    李雅楠, 出版工作者在应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的使命与措施. 天津科技, 2020. 47(03): 第92-94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