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锐 于秀玲
哈尔滨市第六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黑龙江省第二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护理方式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期间的应用价值及预后影响。方法:抽选本院接诊小儿手足口患儿90例,取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划分组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45例后,于2019年10月~2021年3月期间开展临床护理研究。治疗期间,对照组配合规范护理,观察组联合优质护理。统计患儿治疗期间免疫功能变化、治疗时间及预后差异。结果:(1)免疫功能:护理前患儿体细胞免疫、免疫因子水平对比无组间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细胞免疫较对照组上升,免疫因子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显著,P<0.05。(2)治疗时间、预后差异:观察组治疗时间及不良预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可在配合治疗干预促进患儿免疫功能恢复同时,促进病情转归,降低临床不良预后风险。
【关键词】优质护理;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预后影响
手足口病是幼儿常见由病毒感染所引发的临床传染病,柯萨奇A16,EV71为主要病原微生物,发病症状以手、足、口处疱疹样皮损为主,可伴有发热、腹泻等全身性感染症状,发病具有显著季节性特征,且传染性较强,应在确诊后及时隔离经对症治疗后促进患儿康复。目前,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方案已较为成熟,但在治疗期间还需积极配合护理实施,维护患者病情转归质量,改善预后康复质量[1] 。因此,为分析不同护理方式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期间的应用价值及预后影响,特开展本次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本院接诊小儿手足口患儿90例,取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划分组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45例后,于2019年10月~2021年3月期间开展临床护理研究。
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最大者6岁、最小者0.5岁,中位年龄(3.31±0.52)岁,病程(2.17±0.45)天;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0.5岁,中位年龄(3.51±0.57)岁,病程(2.24±0.49)天。一般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
纳入标准:(1)经临床确诊小儿手足口病患儿;(2)家属同意患儿加入研究。排除标准:(1)重症手足口病者;(2)合并全身性感染者;(3)原发免疫系统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治疗期间,对照组配合规范护理,观察组联合优质护理。
规范护理:即在配合治疗措施开展辅助性治疗同时,监测患儿病情进展。
优质护理:即依据患者临床不良预后类型开展预防性护理。相关研究指出,心肌炎、脑炎、上呼吸道感染、神经源性肺水肿是手足口病患儿临床主要并发症类型,故针对上述并发症,需在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儿心电失常、气道通常情况,并配合颅温降温护理,在饮食中积极增加患儿VC摄入量,帮助患儿促进自身感染炎性症状缓解、转归[2-3] 。
1.3观察指标
统计患儿治疗期间免疫功能变化、治疗时间及预后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性分析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免疫功能对比
护理前患儿体细胞免疫、免疫因子水平对比无组间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细胞免疫较对照组上升,免疫因子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1)免疫功能:护理前患儿体细胞免疫、免疫因子水平对比无组间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细胞免疫较对照组上升,免疫因子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显著,P<0.05。(2)治疗时间、预后差异:观察组治疗时间及不良预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抗感染治疗是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临床主要治疗方案,可在经对症用药后促进患儿感染症状转归,但还需注意全身性感染进展中可能引发的各类严重临床并发症,故在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可在临床监测实施自基础上,经饮食干预方式,积极防控患者各类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儿病情的安全康复。
综上所述,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可在配合治疗干预促进患儿免疫功能恢复同时,促进病情转归,降低临床不良预后风险。
参考文献:
[1] 黄贝真,周维芬,林丽容. 预见性护理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转归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2021,28(3):361-362.
[2] 王维. 精细化优质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4):187-188.
[3] 程相果. 早期康复护理对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恢复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6):1064-1065,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