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对预后 的改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4期   作者:田苑伶
[导读] 目的:观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改善效果。
        田苑伶
        屏山县县人民医院    四川省宜宾市   645350

        摘要:目的:观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改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法在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中选择84例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以患者的入院时间为标准进行标号,单数标号患者为对照组,双数标号患者为观察组,每组患者42例。给予对照组基础性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新型循证护理干预,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改善情况、生存质量评分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循证护理后的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和心律失常症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可比性强,具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对照组优,组间数据可比性强,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改善效果,值得被广泛借鉴。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改善效果
        心律失常属于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单独发病,也可导致其他多种疾病的产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心律失常的发生,严重者可致心脏衰竭[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旦发生心律失常,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后续的治疗进程,对生存质量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采取优质有效的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循证护理是以可信科学研究为依据,提出问题并寻找切实证据和理论,以实证出发对患者展开科学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可利用且最合适的护理研究证据[2]、护理人员实际临床经验和实践技能、患者的实际情况,将以上要素相结合,以整体护理的全局观念出发,进行明确、审慎的科学护理。本文对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运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法在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中选择84例,以患者的入院时间为标准进行标号,单数标号患者为对照组,双数标号患者为观察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42-74岁之间,均龄(58.1±2.9)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44-73岁之间,均龄(57.8±3.2)岁。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性别、病程信息等常规资料无显著差别,可进行对比(P>0.05)。
1.2具体护理方法
        对照组选择基础性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护理人员密切关注研究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和心率的变化指数,对病人讲解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叮嘱其药物服用的注意事项。观察组采用新型循证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患此病后,患者心理承受了较大的压力,很容易产生焦虑、担忧、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和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对患者担忧的健康问题进行解答和梳理,并予以鼓励,调节心态,缓解消极情绪。②环境护理:控制病房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定期开窗,保持病房内部空气的自然流通和充足的阳光照射,使患者能呼吸新鲜空气,心情变得更加愉悦;在病房各角落置放绿植或花物盆栽,净化空气的同时美化病房环境,调节患者的紧张情绪。③病情监测: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状况,监测其生命体征指数的变化情况,依据其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对策措施。④放松疗法:播放轻柔感音乐和幽默轻松的小视频,护理人员向患者朗读内容积极的书籍故事,并和患者交流曾发生过的开心瞬间,调动患者的情绪,使情绪得到有效舒缓。
1.3观察指标
        通过本院生存质量调查表评价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等5个指标,总分25,比较两组患者的总评分情况;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的心律失常症状评分情况,满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改善情况越好;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归纳与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值检测,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 检测。若P<0.05,说明差异明显,此次数据对比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和心律失常症状评分比较
    经过不同护理方法之后,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可比性强,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数据比较可比性强,具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据分析,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4.2%,对照组为17.6%,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对照组更优,组间数据比较可比性强,具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属于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在临床上常出现持久性
胸骨后剧烈疼痛、血清心肌酶升高、心肌急性缺血或损伤等多种特征性病情演变[3],并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4]。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会对心脏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提升其治疗难度,使患者丧失对治疗的积极性。循证护理是科学优质的临床护理方法,将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护理中,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心理和身体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由此次研究结果可知,经循证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心律失常症状改善情况更为显著,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状况,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值得被推广和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杨硕,宋笑梅.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J].2017,12(5):150-152.
[2]陈裕芳,黄润平.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2016,15(9):65-66.
[3]何玉燕.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心功能影响观察[J].2019,8(4):212-213.
[4]黄碧珍,刘鹏飞,叶素媛等.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2020.27(6):117.

        
 作者简介:田苑伶,(1993.01-,女,汉族,宜宾人,屏山县县人民医院护师,科室:心血管、神经内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