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对抢救成功率 及预后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4期   作者:李一慧
[导读]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对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
        李一慧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对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急程序化急救护理方法,对比各项抢救指标、及护理干预后对治疗和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情况。结果:两组对比,采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程序化急救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更高,接诊确诊时长更短,预后患者活动能力分值较为良好。结论: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更能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表现更好。
        【关键词】程序化;急救护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抢救成功率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由于出现了局部的脑组织缺血性的问题所造成的,可能引发的诱因是由于脑循环障碍的问题,比如说常见的脑梗塞或者是脑血栓等疾病。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特别危险的疾病,患者不及时治疗严重的可能会引发死亡[1]。及时有效的采取急救措施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抢救过程越及时对预后的影响也越好。如何保证其患者有效的抢救成功率和预后的方法在此次研究中将如下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运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女性15例,男性30例,年龄在55至75岁,患者平均年龄(64.35±4.83)岁;其中观察组:女性18例,男性27例,年龄在56至77岁,患者平均年龄(66.57±3.09)岁。对比所有患者基本资料,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行比较。
        纳入标准:①均行头颅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②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临床病症严重无法配合②存在精神病史、免疫缺陷。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接诊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展开基础检查,评估患者病情,对临床症状展开护理,患者出现呼吸不顺畅,安排患者吸氧,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电图生命体征。联系相应医师科室,做好转入治疗或手术的准备。观察组给予程序化急救护理:(1)快速组织护理人员,形成快速急救通道,可由护士长担任主要负责人,协调护理人员及时做好个人工作安排,保证及时对患者进行抢救护理。护理人员在过程应明确掌握急救护理措施的具体操作,可由专业的急诊科医生帮助护理人员担当顾问,让护理人员更好的了解实施步骤,保障程序化急救护理的有效实施,提高患者临床抢救成功率。(2)根据病情危重程度患者安排护理人员,对情况较为危急的患者优先安排人员采取急救,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询问,了解患者资料基本病史,如患者尚有意识,询问了解患者具体不适症状、发病位置、药物过敏史、发病时间,结合临床反应对患者病情做出快速初步评估,并告知护士长和主治医师。(3)快速将患者送入急救通道,检查判断患者有无意识,如患者出现呼吸不顺畅,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严重情况及时安排吸氧,保持患者呼吸通顺。有序进行心电监护检测、测量血压、外周静脉通道开放、采取患者血液样本谨遵医师医嘱开展抢救护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接诊确诊至治疗用时;对比两组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FD)、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三组数据进行判断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值变量、无序分类资料以(±s)、%表示,t、检验;组间对比以P=0.05为界值,P<0.05则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含义。
        二、结果
        2.1接诊时间、确诊用时
        两组患者在接诊确诊所用时长对比中,观察组患者接诊至确诊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三、讨论
        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改变及社会人口加速老龄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也呈上升趋势,同时伴有并发症后遗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发病后的患者,必须及时实施快速有效的的抢救措施,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为后面的治疗做好良好的准备[2]。保守内科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在临床上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保守治疗一般为抗凝、扩血管、扩容、活血化瘀及静脉溶栓;外科手术治疗一般为血栓摘除术、动脉吻合术。但以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只重视患者早期抢救及治疗,当前治疗效果最有效的是静脉溶栓治疗。
        此次研究的结果表明,采用程序化急救护理的观察组的患者抢救成功率更高。采用的快速通道快速组织人员,分诊根据患者危重的紧急情况快速做出反应,平时对护理人员多参加培训做到程序化、专业化能更好帮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最大程度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性;两组患者在接诊确诊用时比较中,观察组患者接诊至确诊时间少于对照组,说明采用程序化急救护理方法更能快速高效的完成确诊治疗,帮助患者争分夺秒;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更低,智力状态和日常活动能力更好,说明采取程序化急救护理方法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十分良好,患者预后的日常活动能力也有明显提高[3]。
        总而言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对抢救成功率确实得到明显提高,以及预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有良好的影响,在急诊室接诊至确诊治疗时长也有效缩短,因此,程序化急救护理既保持了快速高效的护理特点,也保持了照顾患者及时抢救的人文情怀,在临床表现中,十分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的表现。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林秀英,江仙菊.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9(S1).
        [2]潘先琴,王红.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6).
        [3]刘亚萍、殷萍、冯静、高佩佩.绿色通道流程信息化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v.5(36):190-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