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4期   作者:邓昌亨
[导读]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
        邓昌亨
        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广西 南宁530011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还有意志活动减退、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和躯体症状等临床表现,其病因并不非常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应该与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有关。目前,相比于西医抗抑郁药物治疗,中医针灸治疗抑郁症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但研究显示,专家对于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并无统一定论,这阻碍了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发展。笔者将以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作为参考,对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针灸;抑郁症;脑卒中后抑郁;围绝经期抑郁;产后抑郁;老年性抑郁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抑郁症有一定的家族遗传特征,继发性抑郁症多在明确的诱发因素下发生。临床具体表现为超出实际情况的心境低落,情绪消沉、自卑抑郁,有自杀倾向,甚至出现木僵,严重者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至数年,有反复发作倾向、间隙性完全缓解的特征[1]。据统计,全球超过3.5亿人患有抑郁症,抑郁症导致自杀死亡率逐年上升,每年有近80万人次自杀[2],抑郁症在世界十大疾病中名列第四位[3],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中国抑郁症发病率为3.02%,抑郁症的治疗已被列入全国卫生工作重点[4]。抑郁症属中医“郁证”[5],郁证是一种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或易怒喜哭,或伴胸肋胀疼,或者如在咽部有义物梗阻感、失眠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6],病机主要归结于情志不遂、气机郁滞,疾病长久不愈可致使阴阳肺腑失调,气血不足。目前临床一线抗抑郁药主要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突触前膜 5-HT 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内5-HT 的浓度,提高 5-HT 能神经的传导,进而起到抗抑郁作用。但长久使用该类药物将对机体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并对肾脏产生较大负担。而针灸治疗抑郁症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起效快以及不良反应少等特点[7],主要以疏肝利气、活血化痰、宣阳开郁、和营等原则为主[8],一般会选择百会、印堂、内关、三阴交、太冲、神门、足三里、四神聪、神庭、合谷这十个穴位来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在脑卒中后抑郁、围绝经期抑郁、产后抑郁、老年性抑郁以及其他疾病继发抑郁等方面有显著进展。
一、针灸治疗原发性抑郁
        针灸治疗原发性抑郁有许多不同的针灸疗法,其中包括针刺疗法和电针疗法。针刺疗法是直接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进行调节人体的肺腑,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一般会选用百会、四神聪、神门、内关、翳风及四关穴为主穴,在针刺手发上有所不同,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辩证配穴,如对阳虚型患者可配以气海和关元穴施行补法,对肝气郁结型患者可配以合谷、太冲和期门穴施行泄法,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针灸治疗,通过疏肝解郁、健脾益气和固本培元等方面治疗抑郁症,其治疗效果优于盐酸氯西汀,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电针疗法指在刺入人体穴位的毫针上,用电针机通以微量低频脉冲电流的一种治疗方法,其治疗原理与针刺疗法大致相同,以往的研究调查显示,其治疗效果优于百忧解。
二、针灸治疗继发性抑郁
2.1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
        脑卒中是一种突发且进展迅速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极大的危害,同时也有很多的临床并发症,其中,脑卒中后抑郁是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主要特征是情绪低落、兴趣缺失、睡眠障碍、食欲减退和身体不适等[9]。其主要诱发因素与患者患病后长时间脱离正常生活节奏有关,患者由于疾病原因长期卧床,生活质量严重下滑,导致心情郁结,长此以往则会引发脑卒中后抑郁。目前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有很好的疗效[10],其中包括针刺治疗、艾灸治疗和电针治疗等,乌云、陈幸生等通过实验证明了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要比口服抗抑郁药物更佳,王亚丽等使用百笑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结果表明,这种的综合艾灸疗法,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近年来的各种实验研究都从不同方面证明了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优势,无论是单纯针刺疗法还是综合使用针灸疗法,都对该疾病的临床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
2.2针灸治疗围绝经期抑郁
        围绝经期抑郁症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或迅速下降引起的以神经心理体征为表现的精神症状[11]。近年来,研究表明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和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功能紊乱有关,激素水平下降,会直接刺激大脑皮层和下丘脑,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活性下降,进而引起患者情绪的异常,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协调相关信号转导通路表达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来治疗围绝经期抑郁,但现阶段对于针灸干预围绝经期抑郁的作用机制并没有研究透彻,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
2.3针灸治疗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以抑郁、情绪波动、哭泣、易激惹等为基本症状的一种精神障碍疾病[12],这类疾病不仅会对产妇造成影响,也会对婴儿的性格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针灸在治疗产后抑郁方面有副作用小、安全和疗效显著的独特优势,有头皮针疗法、腹针疗法和循经取穴等单纯针刺疗法,也有针刺与中药、西药、心理治疗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法,针刺治疗通过选用百会、印堂等穴位来调节患者的精神状态,还通过选取心肝脾经处的穴位来调理患者的气血,结合治疗患者的产后抑郁,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临床研究显示,针灸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比单纯使用针刺疗法效果更佳。不过,目前的研究尚有不足之处,并未深入研究选穴位置对治疗效果的具体影响,此外,目前还缺乏对产后抑郁患者针灸治疗后的远期追踪调查。因此,未来还需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规范治疗,充分发挥针灸治疗的作用。


2.4针灸治疗老年性抑郁
        老年性抑郁是十分常见的一类疾病,抑郁症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随着老龄化的加快逐年升高,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为5%左右[13],西医应用的抗抑郁药物在老年性抑郁中的应用效果较差,而针灸的疗效相对较好。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针灸是从抑制炎症反应、调节中枢神经递质和受体蛋白表达、调节神经可塑性和调节神经内分泌以及其他作用机制来发挥治疗作用,主要通过调神健脑、调和脏腑和调理气血最终达到调理阴阳的目的来治疗老年性抑郁,其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对于有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为伴随症状的老年性抑郁症患者有着独特的异病同治的优势,它可以从整体上调节患者的机体状态,改善老年人的睡眠。目前,针灸治疗老年性抑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其作用机制还有待深究,
2.5针灸治疗其他疾病继发抑郁
        临床上许多疾病都会继发抑郁症,包括慢性前列腺炎伴抑郁症、乳腺癌抑郁、糖尿病抑郁、酒精依赖性抑郁和艾滋病抑郁症等继发性抑郁症,这不仅会给患者增加治疗疾病的难度,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进一步的影响,针灸在治疗这些疾病上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大量实验也证明了针灸在辅助治疗疾病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讨论
        根据流行病学统计, 抑郁症的总患病率高达 11.3%,其终生患病率高达15%[14],许多抑郁症患者都曾有过自杀的念头或者行为,自杀累积率高达 26.3%,抑郁症将成为第一致残疾病[15]。经过多项研究调查,专家认为继发性抑郁症较为多见,常见于围绝经期女性、脑卒中后患者、产后女性及老年人等人群,老年人和产后女性更易发病,抑郁症患者多表现为长期抑郁烦闷,长久意志不舒,最终累及身体的各个脏腑,最终损耗气血,气血两亏,恶性循环,疾病久治不愈。抑郁症的病因病机众多复杂,病情易复燃再发,迁延难愈,根据其临床表现及体征,从阴阳平衡角度分析,大多认为是“阳气失运”[16],多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17]。目前治疗该疾病多应用西药治疗,但大量研究发现,长期服用化学成药会出现较明显的抗胆碱能副作用,使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较差,且复发率高[18],而针灸已经被证明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19],针灸治疗方便有效且价格低廉,对机体的副作用小,属于绿色治疗方法。针灸治疗重在以督脉、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的腧穴为主,疏肝解郁、补气养血,可激发经气感传、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激发经气、调整阴阳、运行气血、扶正祛邪,最终达阴平阳秘,使经络功能得以恢复,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态,不仅疗效明确,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20],值得推广。过去许多实验研究表明,针刺治疗在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方面的机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医学领域在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上的认知尚未统一,这就限制了针灸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的发展。针灸治疗还在选穴方面存在缺陷,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制定统一的选穴标准,大多是通过医师的主观医治经验进行治疗的,这在治疗抑郁症患者方面缺少严谨的科学依据,不利于发挥针灸的特色和优势。针灸治疗研究还存在样本含量过小、统计方法不合理等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多一些大样本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规范针灸治疗方法,结合基因组学等先进的技术对具体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制定出统一的临床研究实践标准,进而为针灸治疗抑郁症研究出更多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让针灸治疗抑郁症发挥出独特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覃美相,粟胜勇,蒋香玉,等. 浅析温阳调气法中医针灸治疗抑郁症[J]. 辽宁中医杂志,2020,47(6):177-180.
[2]王婧,赵晓峰,郝婷,等. 抑郁症与微生物-肠-脑轴的关系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J]. 人民军医,2020,63(6):613-617.
[3]郭小轩,王珑,邹伟,等. 基于肠道菌群理论针灸抗抑郁机制研究进展[J]. 上海针灸杂志,2020,39(11):1473-1478.
[4]徐雪娇,李天英,田家华,等. 针灸治疗抑郁症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2020,17(23):28-30.
[5]郑雅峰,魏超,王健,等. 针灸治疗抑郁症研究进展[J]. 中医学报,2019,34(4):732-736.
[6]冯诗锐,张青萍. 理气法及针灸取理气方法治疗郁证临床研究进展[J]. 大众科技,2019,21(10):66-68.
[7]黄亚州,贺军. 针灸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概况[J].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20,9(2):65-68.
[8]项琼瑶. 针灸治疗几类重大脑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9,44(4):504-507.
[9]刘仕伟,胡幼平. 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杂志,2018,34(3):197-199.
[10]刘佳,李志更,陈雅丽,等. 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研究进展[J]. 河北中医,2018,40(3):476-480.
[11]陈鹏典,杨卓欣,宁艳,等. 针灸干预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0):45-48.
[12]刘亚敏,孙忠人,尹洪娜,等. 针刺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 针灸临床杂志,2019,35(5):80-83.
[13]陈晓磊,徐世芬. 针刺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思路和机制研究进展[J]. 老年医学与保健,2019,25(4):544-547.
[14]尹平,高宁阳,李柏运,等. 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及机制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2020,47(9):206-209.
[15]杨柳笛,吴玉梅.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多机制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18(92):53-54,57.
[16]余云进,冯军,张荣,等. 针刺干预抑郁的临床评价与中枢机制研究进展[J]. 上海针灸杂志,2019,38(3):349-354.
[17]赵雅,邬继红. 针刺疗法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5):128-133.
[18]王洪峰,赵越,黄海鹏,等. 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的针灸治疗抑郁症中枢机制研究进展[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1):198-200.
[19]黄芸,张治楠,黄泳,等. PI3K-AKT信号通路与抑郁症的关系及中医干预作用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54(2):108-112.
[20]董烨卿,王毅,周竞,等. 针灸治疗抑郁症机制研究进展[J]. 上海医药,2021,42(3):38-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