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4期   作者:许文诚 王一诺
[导读] 人体内的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分布,各菌间形成一种生态平衡。
        许文诚  王一诺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医学院,马来西亚,雪兰莪,43900
        摘要   人体内的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分布,各菌间形成一种生态平衡。一旦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肠菌之间失衡,则为肠道菌群失调。本文收集近五年以来临床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的中医处方配伍进行总结。
        关键词   中药;肠道菌群失调;研究进展
自1977年德国的Volker Rush博士首次提出了“微生态学”的概念后,医学界对于人体微生态领域的探究也在逐年完善。微生态的研究涉及正常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1],而菌群的种类不同,其研究也有着突破性的进展。肠道菌群在人体微生态系统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肠道菌群的数量庞大,大致为人体细胞的数量的十倍,维持其微生态动态平衡的状态对于人体生命健康的保证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2]。当肠道菌群失衡时,胃肠道系统的生理功能受菌群的影响衍生了许多疾病,而中医药在调节肠道菌群紊乱方面有着其独道的效用。肠道菌群失调的因素包括外感六淫、疠气,内伤七情、饮食、劳倦和外伤等[3],不同因素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可辨为多种证型,并可利用中药针对不同证型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1    单味中药对肠道菌群失调的调节作用
1.1    清热药      据《中国药典》描述,鱼腥草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4]等作用。赵菲[5]在鱼腥草酵素用于动物模型的肠道菌群作用的研究中发现,相较于生理盐水以及水果酵素对照组,鱼腥草酵素组的动物粪便中肠道菌群丰富度最高,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有益菌群数量的增加,并抑制致病菌的繁殖。《中国药典》中还写道,黄连和筋骨草都可清热解毒[4]。王瑾[6]与管敏[7]等人在各自的实验中都用了16SrRNA技术,最后分析出黄连对于Kiritimatiellaeota, 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的调节作用优良,且可以有效降低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水平,同时筋骨草治疗后小鼠肠道的菌群丰富度以及多样性均增加,且拟杆菌比例明显升高,故两种药物可对紊乱的肠道菌群进行矫正。
1.3     泻下药  中药大黄有许多功效,其中包括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兼逐瘀通经[8]。罗学文等[9]用大黄颗粒调整了慢性肾病大鼠的肠道微生态,得到大黄可以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和恢复,降低异常肠道菌群的数量的结论。
1.4     补益药  叶清清[10]等人研究了白术,当归,益智仁,白芍,炙甘草,制首乌在调节肠道菌群中的作用,并在其实验中证实了调肝健脾类的药能显著地增加嗜酸乳杆菌(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 )菌株的增值( P<0.05 ),而嗜酸乳杆菌的数量,决定肠道菌群是否正常。据《中国药典》,阿胶有补血,止血,滋阴润肺的功效[4]。
2.中药复方对肠道菌群失调的调节作用
2.1经典方
                参苓白术散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逆散源自《伤寒论》,两者皆被证实在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上疗效显著。李怀庆[11]等人对参苓白术散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最终数据显示,参苓白术散联合四逆散可显著改善腹泻症状,调整肠道菌群比例,提高整体治疗效果,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苓桂术甘汤是东汉末年医家张仲景记载于《金匮要略》的方剂,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的功效。刘立萍[12]在苓桂术甘汤对于瘦素缺陷代谢紊乱型小鼠治疗研究中通过前文中提到过的RNA(16rRNA)测序方法测定肠道菌群丰富度,结果发现小鼠菌群结构发生了改变,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 )丰富度降低(P<0.01),厚壁菌门( Firmicutes )丰富度增高( P<0.01 ),证明了其调节肠菌的作用。黄连解毒汤记载于《肘后方》,由黄芩,黄连,黄柏和栀子组成,能泻火解毒[13]。周俊怡[14]对健康大鼠给予黄连解毒汤,并发现其克里斯滕森菌、消化链球菌与阿勒克菌的比例上升,而消化链球菌等致病菌丰富度明显降低,说明该方能调整关键菌的丰度比以及肠道微生物的稳态。四磨汤记载于《济生方》,由人参、槟郎、沉香、乌药组成,能行气宽胸,降逆散结。方万红[15]在运用四磨汤对儿童便秘的治疗作用中统计出治疗后粪便中的益生菌如乳杆菌、双岐杆菌增加;肠杆菌、葡萄球菌减少,能有效地纠正患儿肠菌失调的情况,助于恢复肠道菌群的稳态。
2.2自拟方
                彭昕欣[16]在研究蔗糖对七味白术散调节肠菌失调时乳酸杆菌多样性的影响中得知,50% 量超微七味白术散汤剂组在治疗肠菌失调腹泻的小鼠中,其乳酸杆菌的多样性,血小板指数和白细胞指标优于其加糖组,证实不加蔗糖,能更好地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胡炜[17]在治疗急重症胰腺炎时运用了清胰汤和姜黄素,并利用rDNA测序技术分析了小鼠肠道菌内的微生物菌群变化情况,得出清胰汤和姜黄素组可有效降低大鼠厚壁菌门(包括梭菌纲、芽孢杆菌纲)以及毛螺菌属数量菌群含量,同时升高拟杆菌门(包括拟杆菌纲、拟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含量,提示了清胰汤和姜黄素能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与丰富性,通过调控微生物生态平衡,达到对肠道的保护作用。
3. 中药提取物对肠道菌群失调的调节作用
                熊红萍[18]在调节因糖尿病引起的肠菌失调时运用了盐酸小檗碱,结果显示乳酸杆菌属、拟杆菌属明显低于治疗后水平 (P<0.05);拟杆菌属、柔嫩梭菌均属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糖尿病的优势菌较治疗前降低,提示小檗碱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崔祥[19]在对于肠道菌群与黄连提取物相互作用的实验结果中显示黄连提取物能显著地抑制病原菌(肠杆菌、肠球菌)的生长和促进益生菌(乳酸菌、双歧杆菌)的生长,其促进作用与提取物浓度呈正相关。
                原花青素存在于多种植物药,是一类多酚类化合物,天然的抗氧化剂[20]。

訾雨歌[21]等的原花青素B2对D-半乳糖小鼠肠道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原花青素可提高衰老小鼠体内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含量,使得益生菌丰富度上升(P<0.05),病原菌丰富度下降(P<0.05),从而使肠道菌群得到较好的调控,延缓衰老进程。
                根据《中国药典》,火麻仁能润肠通便[4],其药理作用与人体的肠菌息息相关。吴宿慧[22]结合了16S rRNA技术以研究火麻仁水煎液对肠道菌生长情况的影响,得知火麻仁水煎液显著促进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生长,包括大肠志贺杆菌(Escherichia-shigella)显著增多(P<0.01);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显著减少(P<0.01);抑制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生长,提示了火麻仁能改变肠道菌群的结构。
                理中汤的提取物之一理中汤多糖,多糖本身便是作为植物药中重要有效成分。伍荷洁[23]以理中汤多糖为碳源对肠道部分菌群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理中汤多糖组的拟杆菌丰富度均高于其他组别(葡萄糖与BHI组别),表明理中汤多糖可以影响拟杆菌的体外生长,且种群丰富度与多糖含量有关但非正相关,比较葡萄糖组与BHI组的数据可以证明理中汤多糖为拟杆菌体外生长相对优势碳源之一,利用理中汤多糖对于拟杆菌丰富度的提升作用可以对肠道菌群进行调节。
4 小结
                肠道菌群的失调机制颇为复杂,目前仍没有任何鲜明的理论机制。药物的副作用,耐药性,菌群生态平衡的维持,始终是调节肠菌的一个挑战。中医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的机制以维持肠道菌群整体生态平衡为主,使肠道菌群生态处在相对平衡的环境,这对应了中医的整体观念。中药在调节实证引起的肠菌失调上起了“泻其实”的作用;在调节虚证引起的肠菌失调起了“补其虚”的作用。从收集的文献得以总结出,中药能提升肠道益生菌的含量,降低有害菌的比例,不亚于临床上常见的调节方法。因此运用中药调节肠菌值得开展和钻研。本文为调节肠道菌群的用药提供了参考,为新中药的运用和发展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赵青山,马小珍,张育芳,黄仲谋. 肠道微生态对肝硬化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0):1356-1358.
[2]Sender R,Fuchs S,Milo R.Revised estimates for the number of human and bacteria cells in the body[J].PLoS Biol,2016,14(8):e1002533.
[3]孔凡华,成泽东.肠道菌群失调的中医病机探讨[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28(06):6 -7+13.
[4]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2020 版)[ S ] .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5]赵菲,刘孝余,宫芳婧,佟长青,李伟.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鱼腥草酵素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2):156-159+172.
[6]王瑾,冉倩,王琳,胡昌江,黄勤挽,张海.基于16SrRNA技术分析黄连酒蒸前后对正常及2型糖尿病大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22):92-102.
[7]管敏,周琴妹. 筋骨草对小鼠慢性气道炎症改善及其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38(09):49-52+260-262.
[8]宋贺超,刘瑞霞,王红,等.大黄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系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干预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6,35(1):9-13,97.
[9]罗学文,曾玉群,王仕琦,邹川,皮持衡. 大黄颗粒对慢性肾脏病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3(08):668-674.
[10]叶清清,王雅茹,方伟彬,刘广锋,冯娟,管淑玉.8味中药对肠道特征菌的调节作用研究[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16,32(03):291-294.
[11]李怀庆.参苓白术散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菌群失调性肠炎13例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6,20(05):660-661.
[12]刘立萍,李然,姜楠,张澜川,谷松.基于肠道菌群探讨苓桂术甘汤对瘦素缺陷代谢紊乱模型小鼠的骨保护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20):19-24.
[13]靳瑾,周知然. 黄连解毒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J]. 中医学报,2020,35(07):1520-1523+1559.
[14]周俊怡,周严严,赵海誉,王宏洁,王彦礼,司南,杨健,边宝林.黄连解毒汤对健康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影响的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2(10):804-809.
[15]方万红.四磨汤辅助治疗对儿童便秘对肠道菌群和消化功能影响[J].陕西中医,2019,40(03):364-367.
[16]彭昕欣,肖嫩群,惠华英,彭买姣,谭周进. 七味白术散加蔗糖对菌群失调腹泻肠道乳酸杆菌的影响[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04):94-98.
[17]胡炜,刘洪斌,王曼雪,张桂贤,李东华,张一.清胰汤和姜黄素调整肠道微生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机制[J].天津医药,2018,46(11):1155-1160.
[18]熊红萍,徐静,周强,吴埼淇,甘国翔,陈忠山.盐酸小檗碱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胃肠激素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福建医药杂志,2019,41(01):6-9.
[19]崔祥,陶金华,江曙,魏晓燕,徐君,钱大玮,段金廒.黄连提取物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研究[J].中草药,2018,49(09):2103-2107.
[20]孙晓江,闫慧诗,张俊兰,郝瑞荣.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结肠形态和微生物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20,56(12):139-144+152.
[21]訾雨歌,徐越,肖瀛,吴其国,尹志婷,周一鸣,周小理.原花青素B_2对D-半乳糖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9,40(09):146-151
[22]吴宿慧,李寒冰,吕宁,齐月娟,李根林,刘世举.火麻仁与人源肠道菌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草药,2019,50(05):1189-1197.
[23]伍荷洁,张丽萍,舒青龙.不同浓度理中汤多糖作为碳源对肠道拟杆菌及厚壁菌体外生长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8,58(23):29-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