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护理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4期   作者:袁春琳
[导读] 目的:探究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中介入护理的效果。
        袁春琳
        西昌市人民医院,四川西昌,615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中介入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2021年1月中,选择82例患者进行分析,并利用电脑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不同组别后采用差异性的护理措施,每组41例。仅让研究组实施介入护理,常规组则采用传统护理模式,从其最终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分析后发现,在研究组总有效率97.56%,1例复发,概率为2.44%。常规组总有效率82.93%,8例复发,概率为19.51%(P<0.05)。结论:介入护理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手术中的患者中,其效果良好,不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还能够降低病症复发的风险,安全性高,有效性强,因此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介入护理;咯血;复发;有效率;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
        据有关临床资料显示,在对出现大咯血的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原则是“止血、镇咳”,并积极找寻其原发疾病的病因,从而将其彻底根治,对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大意义。通常情况下,若仅仅采用内科的治疗方法,往往效果不明显,因此常常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方法[1]。此方法虽然效果明显,但却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患者会术后出现并发症、咯血反复等情况,为此结合更针对性的护理非常关键。而据有关文献指出:介入护理具有高效、安全、可操作等多项优点,运用价值较高。为分析此模式的实际效果,本次研究以我院以82名咯血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为例实施分析,并将其结果数据进行汇总、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了82例需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手术的患者,将其通过电脑筛选后合理化分组,其诊断的时间范围在2018年1月~2021年1月,每组41例。常规组中,男24人,女17人,年龄在26.5~72.4岁,均龄(47.1±2.8)岁,咯血均量(410.25±12.40)ml。研究组中,男22人,女19人,年龄在27.5~73.3岁,均龄(48.1±2.4)岁,咯血均量(413.21±13.11)ml。对照其他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1.2、方法
        对常规组开始传统的护理操作,包括患者体征的监测、病情观察等,而研究组则实施介入护理。内容如下:
        1.2.1紧急情况护理
        若患者大咯血,此时护理人员迅速做出反应:一方面将其体位调整至头底脚高,从而帮助其引流,同时要用适当力度拍拍患者背部,帮助其咳出淤血;若患者的嘴巴紧密,需借助开口器为其清理。另一方面还要建立起静脉通道,监测其体征状况,必要时采用药物治疗。
        1.2.2术前介入护理
        手术前护理人员需从两点做起:第一,是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出现咯血时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紧张,害怕,且即将面临手术时往往情绪转变更严重,此时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将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的相关流程及事项,从而稳定其心态,让患者以较高的依从性进行治疗[3]。第二,护理人员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比如给患者实施常规的尿液、血液检查等,若发现患者存在血容量不足的情况,及时为其补充,并给与吸氧操作。
        1.2.3介入术中护理
        手术中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状况,监测其相关数据,同时帮助患者平卧,将其头偏向一侧,给与其吸氧;严格做好医师的协助工作。当发现患者出现咯血情况,要立即为其进行治疗,可实施气管插管等方法。
        1.2.4介入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一方面,护理人员需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状况,重视细节,例如当发现患者的下肢皮肤体温下降或是有痛感,要立即将情况汇报给临床医师,并严格遵循医师的安排为患者用药。另一方面,则是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或是疾病是否复发,为保障安全,护理人员需每间隔半小时进行一次巡视,从而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4]。
        1.3、评价指标
        ①对比两组护理的总有效率:护理人员以记录患者的咯血量来作为指标:若术后立即止血且五并发症,则表示显效。而治疗后咯血量明显改善,则为有效,若咯血量减少20.0%,表示无效。②统计出两组疾病复发的概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患者护理后的有关数据进行汇总,将其统一输入程序中,并使用SPSS23.0软件处理,并用X2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两组护理后有关数据汇总,可知研究组中,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7.56%,且仅有1例复发,概率为2.44%。常规组总有效率82.93%,8例复发,概率为19.51%(P<0.05)。具体如表2-1所示:

        3、结论
        综上,有关资料显示,出现咯血症状往往是由于患者呼吸系统患病(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或因中央肺癌、感染的引发。通常将一次性的咯血量高于200毫升或是在一天之内的咯血超过500毫升称之为大咯血[5]。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必需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尤其是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不但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还能降低患者残疾、死亡的风险,因此运用广泛。但此手术阶段的护理工作却非常繁杂,若护理不当很有可能对治疗的结果造成极大影响,因此需选择最适当的护理方式。在本次研究中,实际的数据证明了介入护理的优势,研究组的患者不但治疗效果更好,且疾病复发的概率远低于常规组(P>0.05),因此介入护理值得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李静,高明明,吴长华,王亮,宋丹,郭磊.儿童咯血介入栓塞治疗后复发8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0,29(10):1021-1024.
[2]张芳.介入护理在大咯血患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围手术期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23):4365-4366.
[3]丛璐祎.介入护理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8):34.
[4]李婷,李俊红,谭秀娟,王志萍.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中介入护理的运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4):7-8.
[5]郭轶敏.介入护理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5):220-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