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融合的新模式让老人有专属医生享受个性化医疗服务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4期   作者:彭述敏
[导读] 奉养老人,为中华民族传统,还是治国安邦的根本。
        彭述敏
        四川省广安市社会福利院   638000

        奉养老人,为中华民族传统,还是治国安邦的根本。目前,世界各地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老龄化问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国家持续发展的战略保证。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必须以身体康健为基础。然而,国内养老院、家庭养老等传统养老模式,因为仅能为老人提供基础生活需求,而无法提供医疗服务,导致传统养老模式漏洞百出。因此,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已成为社会主要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今天小编为您推介“医养融合”新模式,让老人有专属医生享受个性化医疗服务。
        什么是医养融合的新模式?
        人老了,最怕什么?人老了最怕的东西有两种,1种是失能,另1种是生病。每个人都会衰老,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深,老人除选择家庭养老外,还可选择民办或公办的养老机构养老。然而,这些养老方式仅能为老年提供生活需求,无法提供医疗服务。老人一旦患病,就需经常往返于家庭(养老机构)和医院之间。然而,医院无法为老人提供康复护理。因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应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推动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形结合。
        所谓医养结合,就是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结合,整合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契合疾病治疗功能和老年养老功能,是把疾病照护和生活照护融合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医疗服务与养老功能相整合,是应对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方式,是促进经济飞速发展的有效模式。医养融合的开展,除满足老人多样化养老服务外,还对消费、就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提供有效促进作用。
        为什么要开展医养融合的新模式?
        “养儿防老”,已在中国流传数千年,多数老人年龄大了,都会选择和儿女同住,在家庭中养老,同儿女共享天伦之乐。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有3成以上老年人主要是靠儿女的供养,且有一半以上老年人渴望与家人、儿女们住在一起。但是近年来,我国计划生育执行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步入老年,夫妻双方父母的养老工作就需由一对夫妻负责。并且,因为医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均寿命明显提升,这就导致养老压力增加。
        其一,老人失能、半失能人数增加,护理问题突显
        随人口老龄化现状的加重,老人失能、半失能人数持续增加,这就导致医疗问题和护理问题愈加明显。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加深,老人健康问题接踵而至。我们都知道,年龄的增加,身体素质和各项机能呈现退行性变化,多数老人通常伴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加上部分老人生活难以自理,这就给老人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二,家庭护理条件不佳
        随着计划生育的普及,多数家庭仅有一个儿子或女儿,且家庭主妇越来越少,很多妇女都选择在外工作了,这就导致有很多老人成为“空巢老人”。在他(她)们身边缺少子女的陪伴,而且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降低,一旦生病很难得到确切的照护,尤其是那些孤寡老人。即使予以老人疾病基础护理和对症护理等家庭护理,也无法改善老人痛苦和促进他们早日康复,是无法满足“疾病防治,恢复健康”的基本需求的。
        其三,老人的就医需求较难被养老机构满足
        当前,在养老机构中,简单医疗室配备较低,配备率不足60%,公办养老机构、农村五保供养机构、民办养老机构各占比52.1%、41.7%、56.0%;而康复理疗室配备率更低,配备率不足20%。医疗室、专业医护人员配比较更低。
        其四,医院无法提供长期住院服务
        (1)老人“押床”、“赖床”现象屡见不鲜;(2)限定老人医保报销金额。
医养融合新模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医养融合的新模式,是在重新审视老人养老服务内容后,重新分析和处理老人健康与医疗服务之间的关系,并且将老人健康、医疗服务放置在更重要位置,提供更优化、详细的养老服务。医养融合新模式,除了予以老人生活照护、精神安慰外,还为老人提供防治、护理和临终关怀等医疗服务。目前,医养融合新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其一,将医疗机构设立在养老机构中
        如:上海某养老院内,设立了医疗机构,其中有“两证”医生、护士、药剂师等医务工作者。并且此医疗机构出满足卫生部门对内设医疗机构的标准外,还可实施老人看病用医保的医保联网模式。
        其二,部分医院转型为医养融合服务机构
        医疗卫生资源理应得到充分的使用和利用,尤其是那些过剩的公立医院资源,合理整合和调整部分一级或二级医院的功能和结构,将这些医院转型,使这些医院直接转型为医养融合服务机构,如:老年护理院、老年康复院等。增加他们的任务与服务功能,使其设施和机械得到充分利用。
        其三,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近距离规划,合作服务
        建议有些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应同近距离的医疗机构达成共识,签署合作协议。一旦生活在养老机构的老人突然大病时,就能迅速抵达近距离的医疗机构得到救治。或者说,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带有医院功能的病房,方便医院医生和护士到养老机构予以老人救治,免去了来回奔波的麻烦。注:实施条件是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距离较短。但是,因为医养融合模式的养老机构运营成本高,所以入住费用高,少则三五千,多则几万。
        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老人有专属医生享受个性化医疗服务是一项新举措,理应得到关注与支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