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5期   作者:木建霞
[导读] 目的 探析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情况
        木建霞
        福贡县人民医院,云南 福贡 673400
        [摘要] 目的 探析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情况。方法 将2020年2月-2021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78例患儿按抽签法分两组,各39例。两组均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不给予特殊用药指导,研究组给予合理用药指导,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较对照组79.49%更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13%,较对照组23.08%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通常是指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感染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但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应用抗菌药物要多加注意,由于儿童各器官功能发育欠完善,免疫功能相对较差,一旦抗菌药物应用不当便可能会诱发不良反应,影响临床疗效[1]。因此,在儿科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给予合理指导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78例抗菌药物治疗患儿展开对照研究,旨在探讨抗菌药物在儿科治疗中的合理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2月-2021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78例患儿按抽签法分两组,各39例。研究组中男患儿18例,女患儿21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6.38±2.10)岁;疾病分类:毛细支气管炎15例,上呼吸道感染14例,胃肠疾病7例,支气管哮喘3例。对照组中男患儿18例,女患儿21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6.38±2.10)岁;疾病分类:毛细支气管炎13例,上呼吸道感染16例,胃肠疾病6例,支气管哮喘4例。对比两组性别、年龄及疾病分类发现,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不给予特殊用药指导。研究组给予合理用药指导:①治疗方案制定:对患儿完善相关检查,全面了解其病情,然后视临床检查结果为患儿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②抗菌药物选择:对患儿的身体素质展开评估,掌握其器官存在的生理弱点,然后视其身体素质与生理反应特点选取合理类型及剂量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③给药途径选择:尽可能选择口服抗菌药物的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④生命体征监测:在治疗期间对患儿进行持续生命体征监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在对所有患儿用药前需向其家长仔细地询问患儿及其家长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以防用药期间出现药物过敏引发严重后果。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治疗5d后,患儿症状或基本消失评为显效;治疗5d后,患儿症状显著好转评为无效;治疗5d后,患儿症状未出现明显改善或是加重评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儿出现发热、过敏、神经损害及胃肠道症状等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比其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用百分率表示,以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38/39),较对照组79.49%(31/39)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13%(2/39),较对照组23.08%(9/39)更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青霉素类复方制剂、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头施菌素类、头孢菌素+酯抑制剂、碳青酶烯类、大环内酯类、糖肽类、林克胺类及抗真菌类等,在一定浓度下可发挥出抑制、杀灭病原体的作用,在儿童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有着显著疗效,但临床发现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不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疗效,还可能会引发诸多不良反应,包括发热、惊厥、过敏、恶心呕吐、腹泻及神经损害等,其中过敏在所有不良反应中占据50%左右,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过敏性休克症状,导致患儿出现面色苍白、抽搐、大汗淋漓及呼吸困难等,直接威胁其生命安全[2-3]。因此,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义重大。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较对照组79.49%更高;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13%,较对照组23.08%更低。提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提高儿科临床疗效,并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这与刘瑛[4]的研究结果(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基本一致。究其原因在于合理用药指导是根据患儿具体病情、身体素质、生理反应特点等为患儿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升及不良反应的预防;同时,在治疗期间进行持续性生命体征监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给予针对性处理,也有助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翠翠.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3):6578.
[2]季加忠.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450(29):27.
[3]保俊杰.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研究[J].饮食保健,2020,7(5):101-102.
[4]刘瑛.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7):2413-24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