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是如何产生的,怎样治疗?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5期   作者:唐中姝
[导读] 白内障这一疾病并不陌生,对于健康意识越来越浓重,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的现代人而言,这种眼科疾病的知晓率逐渐上升。
        唐中姝
        达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 达州 635000


    一、前言
        白内障这一疾病并不陌生,对于健康意识越来越浓重,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的现代人而言,这种眼科疾病的知晓率逐渐上升。当眼睛的晶状体透明度和色泽发生变化,视觉能力出现下滑则提示白内障的风险增加。白内障是眼科的常见疾病,然而这种疾病若不加以重视和科学干预,致盲率极高,甚至会发展为失明,为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白内障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60~89岁人群中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80%,人口老龄化趋势之下这一疾病的风险值得全社会的关注。因此了解白内障的相关病理知识,掌握白内障的科学护理措施,是提升白内障治疗效果,降低白内障负面影响的有力措施。
        二、白内障的产生与什么有关
        白内障疾病是患者眼部的晶状体的透明度和色泽发生了变化,导致了患者视觉能力下降的疾病。从临床研究中总结,白内障的产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例如先天的原因,年龄增长的原因,外伤的原因或者药物诱发的原因等。白内障的致病机理较为复杂,既有先天的,例如先天性白内障,也有后天的,例如因年龄增长而产生的白内障,既有眼部病变导致的白内障,例如青光眼,也有全身疾病导致的白内障,例如糖尿病等。从临床医学的统计结果来看,年龄增长导致的白内障是占比较大的类型,随着机体老化,器官退行性改变,自由基损伤引起了白内障的产生。因年龄增长而引起的白内障多数在50岁以上,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三、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措施是什么
    当前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措施是手术治疗,以手术的方式摘除不透明的晶体,植入人工晶状体来达到白内障的治疗目的。白内障手术的方法主要有囊外摘除手术和超声乳化手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临床治疗经验的增加,在白内障治疗的过程中,利用超声的方式来粉碎和吸出不透明的晶体,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的自身的后囊膜,并植入人工晶状体其手术的自身组织损伤较小,且手术时间段,手术恢复快,对白内障患者的治疗尤其是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恢复有利。


        四、白内障的自我护理方法有哪些?
        面对白内障,患者及其家属应当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健康知识的学习是自我护理的第一步,通过医院的宣教、图书馆的阅读对白内障知识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对发病机理和病程变化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白内障进行手术之后要注意眼部敷料的替换和眼部卫生的保持,若眼压持续升高则应及时就医。
        对疾病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要身体力行改善饮食和行为习惯。有研究表明,饮酒、吸烟会增加白内障的患病风险和后续的治疗风险,而规律的饮食,日照行为对白内障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白内障患者要改善饮食结构,以低脂、低盐、低糖的清淡饮食为主,推荐摄入优质蛋白,例如鱼肉、鸡蛋、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摄入过多油炸、腌渍、高糖食品等。增加户外运动项目,进行有氧和无氧运动的交替训练,同时注意减少紫外线的暴露。
        白内障已是老年人群中的高发病率疾病,且病程长,对生活的影响大,不仅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还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不可忽视的打击。无论是老年性的白内障,还是外伤性白内障,亦或者是药物原因引起的白内障,其视动协调能力都会降低,自身的知觉能力和行动能力大大下降,患者的行动速度和行动的准确性无法保证,生活和工作多个方面都受到影响。有研究发现,白内障患者的摔倒率高于同年龄健康人群,视觉质量的降低也导致了患者无法清晰地阅读药物说明书,无法及时外出就诊,对患者家属的依赖程度增加。视觉质量的降低,行动的不便和对家人的依赖共同造成了白内障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因此,对白内障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其心理健康问题。积极、愉悦的心理是治疗和恢复的基础,白内障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与治疗效果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因此对白内障患者的护理要从心理护理开始,白内障患者的自我护理也应当从自我的心理调节开始。首先,要认识到白内障疾病是一种眼科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但目前的治疗经验丰富,应当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保持积极的治疗态度。家属以治疗效果理想白内障的患者为案例,向白内障患者介绍其成功经验,增强患者的信心;其次,在生活中家属应当对白内障患者保持耐心,积极疏导白内障患者行动的不便和因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焦虑和抑郁情绪,在语言方面尽量轻柔有条理,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提升自我效能;最后,白内障患者家属可积极借助网络资源或者其他社会资源,增加白内障患者之间的交流,增加患者就医的便利,使白内障患者能够积极融入社会,获得家庭支持、亲人支持和社会支持,从而增强自我的效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