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朗
兴文县人民医院,四川宜宾,644400
很多骨科疾病都会对人的活动能力产生影响,例如骨折等会造成人们功能受限。在骨科患者的诊疗当中,康复功能锻炼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常规骨科处理后进行,能够使骨折愈合加快,肢体功能逐渐恢复。所以,骨科康复功能锻炼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效果。因此,对于一些骨科常见的康复功能锻炼方法,要加以熟悉,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以促进自身早日恢复健康。
一、骨科康复功能锻炼有什么意义
在骨科疾病的治疗当中,主要是为了使患者功能得到尽早恢复,防止发生并发症,所以在骨折术后应积极开展康复功能锻炼,能够避免软组织、肌肉、骨关节继发功能障碍,同时促进功能的积极恢复。早期功能锻炼对于功能恢复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需要保证计划性、系统性的安排。通过康复功能锻炼,可以使患者肢体、躯干等受损部位原有功能得到恢复,同时避免出现滑膜粘连、肌肉僵硬、韧带缩短、关节挛缩等并发症。另外,合理的功能锻炼还可以缓解机化、水肿、血肿等,使疤痕软化松弛,改善恢复效果。在骨折复位固定之后,必须要进行有效的康复功能锻炼,才能确保最终疗效的满意。如果康复功能锻炼不到位,即使前面的治疗都非常成功,也会影响后面的功能恢复。此外,早期康复功能锻炼,还能让患肢尽早恢复活动,减少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二、骨科康复功能锻炼有哪些方法
在骨科常见的康复功能锻炼中,主要包括了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两个方面。被动运动指的是依靠自身以外的力量,通过他人或健侧肢体的帮助,带动患侧肢体活动。这种方法主要是对于体弱无力、暂时无法进行主动运动的患者进行。被动运动的方法主要有关节被动活动,可以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适度活动,还可对骨折断端肿胀肢体进行按摩,促进肿胀消退。主动运动是依靠患者自身的力量进行活动,在关节制动期间,可以开展等长收缩锻炼,保证关节固定的基础上,让肢体肌肉紧张,然后放松。在关节制动解除后,可以开始等张收缩锻炼,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强度过大。主动运动的过程,主要是先进行患处肌肉舒缩活动,然后逐渐开始骨折附近关节活动,当患处软组织肌肉恢复后,可适当增加活动范围次数。最后骨折完全愈合后,加强患肢关节运动。
三、上肢骨折术后如何进行康复功能锻炼
在上肢骨折术后康复功能锻炼中,对锁骨骨折,2周内进行前前臂外旋、腕屈伸、分指、伸指、握拳等主动锻炼,2-4周采用肩部外展旋转、抗阻腕屈伸、捏小球等锻炼,4周后可开始头肘支撑挺胸、抗阻肘屈伸前前臂内外旋转等锻炼,骨折愈合并解除外固定之后,可以全面进行肩关节活动锻炼,最后逐渐增加患肢上举爬肩梯、抗阻牵拉肩肘屈伸等锻炼。肱骨干骨折术后,固定后可开始腕、掌、指屈伸,主动肌肉收缩锻炼,2-4周增加肘关节、肩关节活动,此后逐渐开始旋转肩关节、上臂外旋外展等,最后采取双臂轮转锻炼。尺桡骨骨折术后2周内,可进行腕、掌、指关节屈伸,主动肌肉收缩锻炼,2-4周进行肩肘关节活动,骨折愈合后开始前臂旋转及用手推墙锻炼。上肢功能锻炼要注重坚持不懈,锻炼力量、幅度等逐渐增加。
四、下肢骨折术后如何进行康复功能锻炼
在下肢骨折术后康复功能锻炼中,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直腿抬高锻炼,中期可进行髋膝屈伸训练,后期可进行扶拐行走、弃拐行走、下蹲起立活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将肌肉收缩紧绷,不会改变肌肉长度,也不会影响关节,可在术后早期进行,能够使肌张力得到保持。直腿抬高锻炼,要尽量伸直膝关节,保持大腿前方股四头肌收缩,尽量背伸踝关节,将下肢整体缓慢抬起15厘米并保持5秒,然后以姿势不变的状态缓慢放下。踝泵运动,利用踝关节活动发挥泵的作用,对下肢血液和淋巴回流加以促进。
五、骨科康复功能锻炼有注意哪些问题
在骨科康复功能锻炼中,应当提前将锻炼的方法、意义、目的等向患者讲解,让患者对锻炼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能够提高康复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和配合度。对于各个阶段的功能锻炼计划,应当合理安排,在执行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及全身状况变化,也要定期对锻炼之后的恢复效果进行评估。以此为基础不断调整和优化锻炼方案,确保恢复效果更好。功能锻炼应当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开展,活动范围、活动内容、活动强度、活动量等,都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功能锻炼的程度,需要控制在患者骨折位置不会疼痛、患者本身不会感到太疲惫。在功能锻炼中,重点在于对肢体原有生理功能的恢复。此外,功能锻炼还不能对骨折固定造成影响,也不要对骨折愈合产生负面作用。
结论:在很多骨科疾病,如骨折当中,患者的肢体功能都会发生较大的障碍。在骨折术后,为了促进患肢及关节功能的尽早恢复,应当注重加强康复功能锻炼。在总体把握康复锻炼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上下肢不同类型骨折,分别进行锻炼,以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