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
兴文县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4400
每次体检、抽血前义务人员总会问你一句“吃早餐了吗”,若吃过了便会告知其明天再来,并叮嘱千万别吃早餐,一定要保持空腹。那么空腹到底是什么意思,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前均需保持空腹状态吗,下面就采血检查相关要点进行分析。
1.并不是所有的采血检查均需保持空腹状态
在血糖、血脂、尿素、尿酸等肝功、肾功检测过程中受检者需保持空腹12小时;在糖化血红蛋白、血常规、血沉、乙肝3系等检查过程中需保持小空腹(早上未进食高蛋白、高脂肪,只进食稀饭等流质食物,亦可保持4小时左右空腹状态),而CD4检测、HIV抗体检测时无需保持空腹状态。
2.空腹是什么意思
空腹是完全不吃不喝吗?答案还否定的,最新发布的《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中明确指出:空腹期间可少量饮水,究其原因是机体经一晚上休息及代谢后,人体本身便处于微微脱水情况,少量饮水可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及水分需求,因此建议抽血检查者若晨起后自感口渴,可少量饮用温白开50-100ml,在从家达到医院过程中机体中水分会被组织、细胞吸收并参与机体代谢中,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无任何影响,但一定要注意不可多喝。
其次除水外,牛奶、果汁、茶水等均不符合“空腹”标准,因此在抽血检查前千万不可以多喝。
3.采血检查过程中空腹时间保持多久最佳
部分受检者为确保采血效果,会在检查前一天便开始轻断食,这样检测处理的结果并无法直接反应机体真实情况。临床认为空腹至少需禁食8小时,最佳禁食禁饮时间为12-14小时,但不建议空腹超过16小时以上,若超高16小时机体会因过度饥饿出现血清白蛋白、葡萄糖、补体C3、转铁蛋白含量下降等情况,此时血清胆红素也会因机体清除率过低出现升高,因此检验结果准确率不高。
采血检查保持空腹的原因:研究发现进食后30min内血液呈现乳糜状,例如在进行比色检查过程中乳糜血会直接影响检查结果;其次肝功、肾功、血糖、血脂指标极易受饮食等的影响,若在检查前数小时内摄入高蛋白、糖类、嘌呤类食物等会直接影响检查结果,因此医院要求在采血前保持空腹状态。
4.采血前准备
4.1晚8点后禁食,在早7-10点入院进行采血检查。
4.2前一天晚饭应保持清淡,若要检查血脂等指标在检查前切忌进食高油脂食物,例如火锅、肘子、扣肉等,在进行胆固醇检查前不要进食鸡蛋、动物内脏等。
4.3检查前需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且晨起后不建议过度剧烈运动。
4.4在采血过程中不建议穿袖口过紧、过小的衣服。
5.采血注意事项
针对抽血检查需注意以下内容,避免因过度禁食出现晕倒、体力不支等情况,受检者在抽血前需自行携带糖果、食物或水,在抽血及止血完成后及时补充营养及能量,特别是低血糖人群需及时补充糖分,避免出现低血糖情况;其次在抽血前不要剧烈运动,因此过度运动会导致血液指标浓度改变,继而影响血液检查结果准确性;其次血常规检查最佳采血时间是7.30-10:00,究其原因是10点后机体会生理性分泌激素,加之长时间禁食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部分慢性病病人在检查前会询问是否需求停药,一般而言常规检查前不需停药,特别是慢性病病人不可擅自停药必要影响检查结果。
6.采血后注意事项
部分人认为采血后机体内营养出现不同程度丢失,需要大吃大喝进行补充,但其实检查过程中采集的几毫升或几十毫升血液对机体无任何危害,在采血后也无需大量进补,究其原因是机体中红细胞平均寿命在120天,所以每天都会有大量的红细胞衰老、死亡,而骨髓也会增生新的红细胞以满足机体需求,少量的丢失机体可自行调整、适应。
研究发现,采血后正常饮食、休息状态下120min左右流失的水分、无机物便能恢复正常,1-3天后血小板、白细胞便会恢复正常,而红细胞、血红蛋白恢复速度较慢也会在7-10天左右恢复正常,所以千万不要担心机体营养丢失而大鱼大肉进补。
止血方法:抽血完成后机体内血小板还没有完全凝固,针眼处还在持续性出血,使用三个手指按压可达到止血的目的,但按压时千万不要揉,轻揉不仅无法止血反而会加速出血。
采血完成后按压3-5min:采血完成后保持前臂伸直,正常抽血完成后止血需要3-5min,年龄在60岁以上、血小板异常者按压时间需适当延长。部分人认为抽血后按压1分钟或几十秒就可以了,但其实该方法不仅会导致出血,还会在采血后出现青紫。
压迫面积不能过小:抽血完成后不能直接对针眼进行按压,而是需要用拇指顺血管走行方向按压穿刺点及上方,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延长按压时间。
不能弯起手臂提重物:屈起肘部时不仅会阻碍肘部静脉回流,还会增加肘部静脉内血管压力导致血液从针眼渗出,出现皮下淤血,就是我们采血后出现的瘀青,此外若出现瘀青可在采血后24h后使用毛巾热敷,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同时,促进淤血消散,不干预可在2周左右被机体自行吸收,不必过度担忧。
小结
采血是检查、诊断、治疗的关键措施,为确保采血安全性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建议各位朋友严格按照医务人员要求执行各操作,降低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