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焦虑状态、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5期   作者:黄蓉1 陈婷2
[导读] 目的:探讨对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改善其焦虑状态,提高其睡眠与生活质量的作用。
        黄蓉1 陈婷2
        1-2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医院,新疆 奎屯 833200
        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改善其焦虑状态,提高其睡眠与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ICU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50)与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实验组(n=50),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状态,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并以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状态。结果:干预前两组SAS、PSQI、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干预后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强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睡眠与生活质量,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显著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危重症;焦虑;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ICU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1~77岁,平均42.56±7.18岁;不稳定型心绞痛12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脑卒中17例,重症胰腺炎6例。实验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3~78岁,平均43.10±7.34岁;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急性心肌梗死14例,脑卒中18例,重症胰腺炎5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重症患者,均为ICU收治;②认知功能正常;③家属支持较好;④临床资料完整;⑤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既往精神疾病史者;②原发性睡眠障碍者;③不同意参与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密切做好患者的体征监护,并遵医嘱对症用药以及指导。实验组则采用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①心理疏导。患者进入ICU后,主动、积极、耐心地与患者交流,介绍病房环境、仪器作用等,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治疗期间应持续进行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纠正其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并告知患者康复情况,讲解成功治愈的案例,提高其治愈的信心。考虑患者由于疾病、治疗措施等常伴随一定疼痛,应做好解释说明,并告知其疼痛的可控性,以降低其对疼痛的敏感性。②家庭支持。结合患者的意愿以及心理需求,安排好患者、家属的探视时间,鼓励家属、亲戚、朋友来陪伴与安慰患者,通过多和外界交流,消除患者的焦虑、孤独等感受,提高其求生欲望。③环境优化。创造舒适、满足患者心理预期的病房环境,维持干净、整洁,控制湿度、温度合理。在护理操作中尽量轻柔,说话、走路、操作、关门等均应该注意减少对患者的影响,适当调低仪器运转提示音以及警报音,避免刺激患者,同时做好各类声音的解释,避免患者发生意外。病房被套、枕套等均为淡蓝色,以起到缓解患者情绪的作用,可播放轻音乐,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④人性化护理。重症监护室患者身心均较为敏感,故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在辅助患者排便时,应该注意对隐私位置的保护,避免患者害羞、紧张。对气管插管患者,需要教会患者如何用手势、表情等表达自身需求,如患者可正常表达,则应该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①焦虑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价,分值50分以上提示存在焦虑情绪。②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总分21分,分值越高提示睡眠质量越差。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评价,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以总分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处理数据,SAS、PSQI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xˉ±s?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焦虑情绪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对照组干预后SAS评分较干预前,t=8.472;实验组干预后SAS评分较干预前,t=10.937(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PSQI评分、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PSQI评分、SF-36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对照组干预后的PSQI评分、SF-36评分较干预前,t=5.384、2.665;实验组干预后的PSQI评分、SF-36评分较干预前,t=9.968、5.520(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常规护理模式下,由于并未关注患者的心理特征,仅从生理角度入手进行干预,故难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状态。而就本次研究所制定心理护理干预方案来看,通过心理疏导,耐心和患者交流,能够减轻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避免其过于担忧自己病情。
        本次研究结果中,实验组在采用心理护理方案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方案有利于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这是因为心理护理干预改善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够满足其在照护、陪伴以及尊重等方面的需求,消除了其对疾病的担忧与恐惧,所以焦虑情绪可得到有效控制。而在生活质量方面,本次研究结果中干预后实验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方案可提高患者入住ICU期间的生活质量。这是因为通过心理状态的改善以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将明显好转,能够积极配合各项护理工作,故生活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刘丹丹[8]的研究中,观察组在心理护理干预后,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4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次研究结论一致,提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ICU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其住院生活状态。
参考文献:
[1]邱琳琳. 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 v.31;No.209(06):108-109.
[2]张鸿雁. 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作用探讨[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20):163.
[3]任爱花. 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焦虑状态与睡眠质量的影响[J]. 心理月刊, 2020, v.15(22):174-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