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原因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5期   作者:吴余清
[导读]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原因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效果
        吴余清
        重庆市永川区吴余清诊所 40216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原因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58例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9例,给予常规治疗)与研究组(29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疗效(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75.86%),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53.12±10.78)、惊厥停止时间(0.75±0.43)、神志恢复时间(1.48±0.78)均低于对照组(69.15±9.82、2.90±1.04、4.15±1.26),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儿高热惊厥与发热、感染、遗传等因素相关,通过中西医综合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退热时间。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发病原因;中西医;治疗效果
         小儿高热惊厥(FC)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儿科急症,有着较高发病率及复发率,若治疗不及时,直接影响小儿中枢神经系统。若惊厥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导致脑细胞供氧不足,损伤脑组织,进而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因此,了解小于高热惊厥的发病原因,给予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现将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原因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58例高热惊厥患儿来源于本院自2019年2月-2020年2月就诊的。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29)与研究组(n=29),其基本资料如下表1所示,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1)首次发病年龄6个月-6岁;(2)发热后全身呈现全身抽搐;(3)伴随有短暂意识丧失,且持续数分钟;(4)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遗传性疾病;(3)智力发育异常;(4)受试者依从性差,严重违背试验方案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根据10mg/kg的用量原则,口服布洛芬。或者进行乙酰氨基酚,交替用药。每日3次。若患儿惊厥持续,可按照0.1mg/kg肌注劳拉西泮。
        研究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中成药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针灸按摩。针刺方法:选取太冲、合谷、人中、少商、十宣、日月等穴位,实行提插捻转泻法,留针时间30分钟,留针期间隔5分钟实行1次。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采用开水冲服,6个月-1岁小儿,每次1-2g;1-3岁,每次2-3g;4-6岁,每次3-4g。每日1次。
         1.3观察标准        观察及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退热时间、惊厥停止时间、神志恢复时间。
         1.4疗效标准        待患儿病情稳定后,进行脑电图的诊断。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患儿用药后5分钟内,惊厥完全消失,用药1小时后体温正常。有效:用药15分钟内,惊厥完全消失,用药1小时后体温有所下降,趋于正常。无效:患儿体温未下降,甚至抽搐及体温提高。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临床疗效采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检验。退热时间、惊厥停止时间、神志恢复时间采用均数()表示,用t检验。若P<0.05表明数据与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儿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所示:

         2.2两组患儿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惊厥停止时间、神志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2所示:

3、讨论
         高热惊厥指小儿体温突然升高,脑神经异常放电所引起的发作性抽搐。临床认为发热、感染、遗传是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原因。此次调查中,58例小儿高热惊厥中,惊厥发生在发热后4小时10例,5-24小时45例,24小时以后有3例,表明发热早期更容易发生惊厥。感染发热可使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增加,极易发生惊厥。此次调查中,呼吸道感染30例,肠道感染20例,两者均感染8例。遗传模式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随有不完全外显性或者多基因遗传。
        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疗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话题。中医认为高热惊厥称之为急惊风,发病急,与痰热内蕴、暴受惊恐相关。中医主张镇惊、息风、清热。病邪由表入里,其治疗第一要务则是退热。豉翘清热颗粒的主要成分为淡豆豉、连翘、薄荷、栀子、黄岑、半夏及柴胡等组成,其中淡豆豉、栀子具有清热除烦的功效;连翘及薄荷具有疏风清热解毒的作用;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作用;柴胡具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的功效;黄岑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同时配合中医针灸治疗,可达到清热解暑、醒脑开窍的作用[3]。此次数据调查显示: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均短于对照组,表明小儿高热惊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吴亚臻, 李琴.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疗效[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 28(16):83-87.
[2]马晓怡, 杜冬梅, 孟鹃. 小儿高热惊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分析[J]. 健康必读, 2018, 2(026):177-178.
[3]安照艳. 不同方案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医药与保健, 2019, 027(006):142-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