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皓1李俞锦2张业才3杨勇3杨建明3
1、昆明医科大学 云南昆明650500 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昆明650032 3、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 云南昆明650204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实施改良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我院接收的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病人选择常规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治疗,实验组则是实施改良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且实验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情况也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改良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具备更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胸椎神经阻滞麻醉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胸背部或腰腹部周围神经处簇状小水疱,而带状疱疹除去身体表面的表现,还会累及神经的支配部进而出现极其剧烈的疼痛感、灼烧感,一般来说患者是无法忍受该类疼痛,而且该疼痛一般会需要疱疹完全消退后一段时间才会消退,我们将超长时间持续的疼痛,即后遗疼痛时间超出1个月,即将其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2]。剧烈的疼痛感会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临床上对于该类患者多是实施麻醉阻滞神经治疗,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该类疾病多发于老年人中,其对于麻醉药物的耐受情况并不理想[3]。本文基于此尝试使用改良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术用于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现全文如下。
1.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从2019年1月-2020年5月间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共计80例,对其进行随机数字抽签,依据不同的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均为40例。其中参照组最小年龄为49,最大年龄为85,其年龄均值为(62.33±6.78),男性有23例,女性有17例。在实验组中最小年龄为51岁,最大年龄为83岁,年龄均值为(63.57±6.98),男性有24例,女性有16例。全部病人自身的一般病例信息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规则:①所有患者均已完全了解本次研究的详细内容,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经相关审批予以批准;②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治疗的耐受情况,具备麻醉药物的耐受能力。
排除规则:①患者有重要器官严重受损情况或其他影响观察判断的疾病或生理特征;②患者患有精神类疾病,如精神意识障碍,交流不畅。
1.2方法
1.2.1参照组
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治疗,具体如下:在疱疹分布区相应节段硬膜外置管4-5cm行持续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药物:2%利多卡因15ml+0.75%罗哌卡因10ml+维生素B121mg+维生素B。100mg/120ml,以5ml/h(速度)持续泵入。
1.2.2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实施改良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治疗,具体如下:指导并辅助患者取得适宜治疗的侧卧位,且患侧向上,根据疼痛及疱疹部位确定受累的神经,在相应区域的胸椎棘突旁2-3cm处,选取压痛点并垂直进针,针进深度约为1.5-2cm,当针达椎板骨面后稍提针,每点注人药液3-5m1。药液组成:曲安奈德20mg+维生素B12注射液1.0mg+0.5%的利多卡因溶于无菌生理盐水中,溶后共计15ml。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依据患者的疼痛感受判定治疗效果,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使用视觉疼痛量表(VAS)评定患者的疼痛情况,量表满分10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将治疗VAS评分为0-1或者较之前减少4分的患者认定为显效;将VAS评分为2-4分或较之前疼痛情况减少2-3分的患者认定为有效;将不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认定为治疗无效,显效与有效之和*100%为治疗有效。
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生活质量,使用中文版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其中的生理功能(PF)、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躯干功能(BP)评分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1.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s)进行计量统计,以(%)进行计数统计,t检验与x2检验,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实验组和参照组临床治疗效果
由表1数据可知,实验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
.2比较实验组和参照组病人临床手术信息
由表2数据可知,实验组病人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躯干功能均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
3.讨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顽固性的疼痛,持续时间一般比较长,一般的止痛方式对其效果非常差,而且临床上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是认为疱疹的毒性导致其所处位置的精神末梢受损[4]。
临床上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多是实施组织治疗,神经麻醉阻滞技术可以较长时间的阻断神经疼痛的传感,但是传统的麻醉阻滞,即硬膜外阻滞的效果并不理想,猜测是因为脊神经的存在较多的分支,多数分支均可以传递疼痛,故效果不理想。而改良胸椎旁神经阻滞可以阻滞神经后支的支配区域的高敏感性神经或者是直接阻滞神经疼痛的神经,直接避免了疼痛在受累神经之间的传输[5-6]。
综上所述,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改良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具备更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汪庆玎, 刘亚东, 杜娟. 调神止痛针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应用[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 019(001):53-55.
[2]王丽娟. 普瑞巴林联合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分析[J]. 药品评价, 2018, 015(017):32-34.
[3]殷琴, 袁燕, 梁栋,等.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 000(024):23-25.
[4]刘伟, 杨玉东.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实施改良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治疗效果分析[J]. 科学养生, 2019, 022(012):125-125.
[5]安政庄, 吕岩, 袁宏杰.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43例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分析[J]. 重庆医学, 2018, 47(31):109-111.
[6]郑淑月, 李秀华, 杨晓辉,等. 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的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9, 34(01):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