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质量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要点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6月上   作者:闫大霞
[导读] 水泥是当前建筑项目施工中的基础材料,在实际施工中常与水和砂石,以及外加剂混合而形成混凝土。在建筑领域发展中,建筑材料其质量管理逐渐朝着更为严谨的方向不断发展,对于结构混凝土的强度以及耐久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新疆哈密天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闫大霞   839000

摘要:水泥是当前建筑项目施工中的基础材料,在实际施工中常与水和砂石,以及外加剂混合而形成混凝土。在建筑领域发展中,建筑材料其质量管理逐渐朝着更为严谨的方向不断发展,对于结构混凝土的强度以及耐久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水泥作为当今最为基础性的建筑材料,在结构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基于水泥质量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要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水泥质量检验;质量控制;工作要点
        引言
        水泥在混凝土结构中期胶凝作用,其质量一旦不过关,其所构建的建筑项目质量也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从而影响发挥建筑项目中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所以我们需对水泥材料进行检测工作。此外,水泥检测作业是一项更为精细化的管理工作,其包括内容复杂,各个环节也需要根据相关规范进行检测试验,不能有丝毫问题,否则会造成检测实际结果有失真的现象,从而影响建筑工程中水泥使用者的决策,情况严重的还会致使建筑工程出现坍塌问题。
        1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与控制方法
        (1)水。选择没有杂质的地下水或自来水,不能使用杂质含量高或被污染的水,采取科学的检测手段,对水中物质进行检测。(2)粗骨料。根据混凝土的性能特点,选择石子的颗粒形态和直径。比如,在采购某厂家的石子时,工作人员应测定石子的压碎值:当压碎值过大时,则该厂家的产品不适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制作;如果体现为针片状的大规模石子,也达不到应用标准。要做好石子空隙率的控制工作,避免造成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在施工部门选购石子材料时,要根据级配和形状进行石子的检测工作,确保石子质量达到要求标准,提升检验的严谨性。(3)黄沙。黄沙是混凝土原材料中的一种,通常用中砂进行混凝土制作。在应用前,技术工作人员可以观察黄沙中是否有过多的杂质,如果黄沙中泥块过多,说明黄沙没有经过有效过滤,不利于黄沙的施工应用,会影响混凝土性能,也会影响混凝土的稳固性。此外,还要检验黄沙中的含泥量,先用水浸泡后再用手揉搓,如果泥块过多说明含泥量超过标准范围,就不能应用在混凝土的制作中。如果采用粗砂或细砂,则可以进行含沙量的调整,添加适量粉煤灰。在后续检测工作中,则要注重黄沙级配的检查工作,确保其符合技术标准。
        2水泥检验仪器的运行状态控制与二次校准的控制
        在实际的质量检验过程中,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检验本身性质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要处理好影响检验结果的各种因素从根本上保证检验质量。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检验设备在检验的过程中要合理控制要点。相对而言,设备已经过检验,但是在折耳过程中往往对有问题的环节忽视,检验员工作中不细心,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检验结果。比如,在实验室中,当混凝土基层本身强度不足的时候,就会导致后续压实效果不佳,影响试验结果,导致水泥的振动程度不能满足实际的要求,影响最终试验结果,对于水泥的质量无法确定。其二,在检验水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严格遵守现行的有关水泥检验的标准,对最终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其中的一些主要因素要高度重视。比如,在实际的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的操作不符合标准,夹具的使用中导致压缩夹具的过度,直接影响工具自身的灵敏度,导致检验的结果收到影响,进而影响检测质量。仪器灵敏度的降低,必然会对测量的精度造成影响。其三,在水泥检验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对检验设备进行合理检验,对于不合格的设备要取缔,保证设备的质量,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当检验设备运行中存在不稳定的问题的时候,或者使用中出现故障的时候,工作人员应应进行第二次校准,或者更换新的设备,以确保检验质量符合有关的标准。同时,对设备进行检验,使用后的设备要合理清洁,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提高设备以及工具的使用寿命。



        3综合分析处理检测数据信息
        在水泥材料检测中,有关人员应提升其自身综合素质及处理数据的技术水平,并结合实际检测工作经验规范其自身可操作性行为,并科学盘算最终结果,通过反复测量并找出最佳的数据值。此外,有关工作者要确保资料记录的正式和有效性,不能够弄虚作假,也不能随意更改原始数据,在具体检测工作中,对现有检测数据相关信息进行全方位分析和控制,将其偏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于部分超标且偏差较大的信息数据,有关人员应依照相关规范要求及步骤进行重新检测,确保信息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真实性,从最基础上提升水泥材料检测最终结果的合理性。
        4建立以熟料和混合材质量为主要源头的追溯体系,管控熟料和混合材
        一是水泥粉磨站同一批次水泥产品的熟料来源应当仅限于同一熟料供应商,并在水泥产品包装上标识熟料来源,实现熟料质量追溯。水泥粉磨站在产品出库单和水泥包装袋应注明熟料供应商标识码,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立水泥粉磨站与熟料供应商直接的质量关联。杜绝水泥粉磨站从多家熟料企业购买熟料造成水泥产品质量难以溯源的问题,防止因熟料质量问题造成水泥产品质量事故。二是水泥粉磨站要对掺加混合材种类、各种掺合材组分掺量等信息作出详细说明和标识。对所有混合材的掺加总量、掺加的每种混合材组分含量进行控制,尤其是要控制石灰石混合材掺量。
        5完善智能生产基础要素,打造智能生产车间
        (1)完善监测数据。“智能”是对数据的处理,想要智能,首先要有全面、真实的数据作为依托。一方面,应配置各类在线检测仪器,如中子活化元素在线分析仪、高温成像测温仪、高温气体分析仪等;另一方面,更换和完善更准确更耐用的各类监测仪表,如热偶、压力表、流量计、测振传感器、电力表等,确保相关数据真实、准确以及全面。(2)改进基础设施。“智能化”的基础就是“自动化”,因此要想实现“智能化”,必须落实好“自动化”。首先,确保所有设备从中控可操作;其次,该改进的设备一定要进行升级改造,如风机的变频改造等;第三,确保各类计量设施的稳定与精确;第四,要确保执行机构的可靠与准确,对于失控或无法准确调节的执行机构必须修复或更换。(3)打通信息孤岛。“信息孤岛”不仅是水泥企业实现智能化的阻碍之一,也是整个社会实现智能的主要难点。对于水泥企业已有的各类新旧设备、各类控制程序等,必须要想办法打破信息壁垒,连接信息孤岛,建立起互联互通的数据通道,搭建起信息共享平台,打通智能工厂的“任督二脉”。(4)贯彻生产理念。软件控制程序所折射出的工艺控制思想与规律,直接反映着智能程度的高低。为“智能”赋予什么样“三观”,既考验软件工程师的编程能力,也考验工艺管理人员的管理境界。严格按照正确的生产理念进行编程,确保人工智能的价值得到彻底的体现。
        结束语
        混凝土作为重要的建设原料,在应用过程中也体现了重要作用。在进行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检测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技术研究,采取有效的研究方式解决相关问题,提升检验效率,实现规范性管理,展现检验技术的应用优势,为后续施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郑江华.水泥检测中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检测优化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20(36):107+116.
[2]邱碧.水泥检测质量监控方法应用和分析[J].中国建材科技,2020,29(06):17-19.
[3]刘丽华.水泥检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4):125-126.
[4]徐文斌,袁明伟,吴福,王仕进,章星.智能质量控制系统在水泥生产线上的应用[J].水泥技术,2020(06):53-57.
[5]苑伟强.水泥混凝土公路工程的无机结合料应用和压实质量[J].交通世界,2020(33):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