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做好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监督管理工作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6月上   作者:蔺伟芳
[导读] 近几年,我市深基坑向大而深方向不断发展。因工程水文地质及周边环境等不确定因素,对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支护结构位移及内力、地下水位、周围建(构)筑物位移等进行监测是保证基坑安全的关键环节。

长沙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蔺伟芳

【摘要】近几年,我市深基坑向大而深方向不断发展。因工程水文地质及周边环境等不确定因素,对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支护结构位移及内力、地下水位、周围建(构)筑物位移等进行监测是保证基坑安全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深基坑工程监测监督的重点、要点进行重点严格监督,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督促责任单位监测行为规范、数据真实、反映基坑施工过程的变形、受力真实状况,通过信息化手段指导施工,从而保证深基坑安全。
【关键词】 深基坑   监测   监督 
        当前我市轨道交通和超高层建筑迅猛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高。大量的位于城市中心的深基坑工程,给毗邻基坑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市政道路等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基坑监测是反映深基坑变形、支护结构受力情况重要手段。掌握深基坑工程监测质量安全监督要点,通过严格监管,解决深基坑监测存在的问题、规范监测行为,是保证深基坑工程安全的重要措施。
        1 深基坑工程监测现状
        近几年,我市深基坑工程出现了基坑内支撑开裂、局部坍塌等多起险情,这些险情一旦酿成事故,将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影响社会稳定。根据我站近年开展的多次深基坑工作专项检查,发现深基坑监测工作存在监测单位资质良莠不齐、监测数据反馈不及时、监测频率达不到规范要求、预警、报警流程不健全等突出问题。而目前大多数的监测单位未将监测成果进行有效应用,大部分监测人员未结合施工实际情况和地质状况对监测成果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未有效发挥优化设计和及时反馈指导施工的作用。随着《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和《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19)实施,对监测单位的职责进一步予以明确,各地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对基坑工程监测工作更加重视。
        2 基坑监测监督要点
        2.1 监测单位的资质
        住建部37号令中规定承担危大工程第三方监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勘察资质,《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中对第三方监测单位未作资质要求,但要求监测单位须同时具备岩土工程和工程测量两方面的专业能力,有相应的仪器、设备,有经过专门培训的监测人员以及经验丰富的数据分析人员等。在监管实际中,因对是否具有专业能力难以确定,建议应以具有勘察资质作为监测单位的准入条件为宜。建设、监理单位也应以此做好监测单位的资质审查把关工作。?
        2.2监测方案的编制、审批和实施
        (1)深基坑监测具体要求应由设计单位在设计文件中提出,监测单位负责编制监测方案。监测单位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安全等级、基坑周边环境和设计文件要求,制定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监测方案。方案应包括监测目的、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点的布设的数量和位置的合理性,初始值的采集、监测频率及周期、记录制度以及信息反馈制度等内容。
        (2)各监测项目的预警值由设计单位在设计文件中予以明确,对地质情况、周边环境复杂的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监测单位根据有关规范并结合基坑开挖深度、周边环境特点进行设定,应包括总量控制和增量控制指标。
        (3)监测方案经过建设、设计方认可、报监理单位审批,对技术难度高或危险性大的还应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专门论证。
        (4)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监测单位的监测记录应当规范,监测数据应当准确,并及时进行计算整理、作出系统分析,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当基坑开挖深度增大、连续降雨或发现变形发展较大时,必须加大监测频率;当变形急剧发展或出现破坏预兆时,必须对变形进行连续监测。
        2.3监测数据处理及反馈?
        (1)监测数据处理、反馈工作。基坑监测结果报告内容必须包括监测项目、允许值、报警值、数据分析、变形--时间曲线以及监测结果评述。监测分析报告须经监测人、监测项目负责人、监测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基坑开挖监测过程中,应及时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报告。
        (2)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并提供给施工单位以指导施工,满足各方需要。
        (3)基坑监测发现变化异常时,要及时报告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以提前采取加固补强等应急措施,并将异常情况报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质量安全监督机构。
        (4)监理单位定期对第三方监测和施工监测的监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有差异时,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深基坑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和监理单位对深基坑工程及周边环境安全进行研判,并提出处理意见。



        (5)出现险情,建设单位必须及时组织有关各方按应急处置预案要求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抢险。
         2.4 其他方面
        (1)监测仪器应定期标定、维护,仪器精度应达到相关规范要求。
        (2)建立应急处理体系。监测单位应建立应急处理小组,制定应急措施,明确相应负责人,出现实时数据报警或异常情况时,能及时作出反应。
        (3)加强对监测资料的管理。监测单位应按要求及时收集、整理实时监测数据、统计资料、立卷归档。
        3 监督程序及重点
        3.1做好监督交底
        接到项目监督委派后,及时掌握项目情况,要求建设单位提前确定好第三方监测单位,提前进场,避免工作脱节。督促监测单位开展前期技术准备工作,协助施工单位做好部分监测点的预埋。质量安全监督交底时要求第三方监测单位相关人员参加,告知其监测单位的质量安全责任和相关工作要求。结合多年来的监督经验,提示其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做好事前预控。
        3.2严格监督检查
        将基坑监测作为深基坑工程的检查重点内容,首次监督检查时,重点检查监测单位资质、监测人员资格、监测方案、仪器、监测点的布设等。将基坑监测作为基坑开挖的控制条件,监测工作不到位,危大工程开工安全条件审查不予通过。第三方监测不取代施工单位自身开展必要的施工监测,施工单位也应进行必要的施工监测。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加大监测频次,重点检查监测项目是否齐全、结合现场工况监测频次是否与监测方案相符、监测数据的真实性、监测点的保护等。发现问题,应严格督促整改,情节严重的,对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进行处罚。通过严格的监督手段,压实监测单位责任。对不认真开展深基坑工程监测的项目,取消其各类评优评先资格,并纳入差别化监管对象。
        3.3开展专项整治
        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全覆盖、零容忍”的总体要求,深入深基坑监测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保障安全投入,着力解决深基坑监测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防范和遏制深基坑质量安全事故。一是督促监测单位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深基坑监测专项整治工作的有关要求,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文件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开展自查自纠,建立自查自纠和隐患排查治理台账。二是监督机构在监测单位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开展全面检查,必要时应到监测单位办公场所对其公司制度建设、内部管理等进行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立即督促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并跟踪落实,对专项整治中发现问题较多的企业进行通报和曝光,确保专项整治成效。三是对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评价,研究提出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强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监管工作效能,力求提升建设质量水平,构建长效机制。
        3.4创新监管手段、利用“互联网+”辅助监管
        结合创建“智慧工地”的要求,我市住建局于2016年组织开发了一套集自动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深基坑监测监管平台,以督促责任主体单位加强对深基坑和地下工程的安全管控,实现监测数据采集、传输、分析、预警的智能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监测单位负责将单位资质、 监测方案、监测点布置图等上传,并在监测平台上建立各责任单位联系人制度,确保监测预警、报警信息及时发送至相关人员,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监测单位监测数据信息上传周期应与基坑监测工作同步,从基坑现场监测开始,至地下主体结构工程完成、土方回填完毕为止。当监测数据超出预警值时将发送短信至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监督组长、监督部负责人;当监测数据超出报警值时将发送短信追加至监督机构分管站长、监督机构负责人;当监测数据超出报警值50%时发送短信通知进一步追加至市住建局工程质安处负责人、市住建局分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负责人。监督机构及时掌握深基坑及地下工程项目的施工动态,监督组定期查询所监管项目的监测数据是否及时录入,在接收到报警情况短信时,应立即赶赴工程现场,督促相关人员对报警情况进行处理,并督促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将相关处理结果上报至监测监管平台。
        4结束语?
        深基坑工程监测是指导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深基坑安全的重要措施。目前,各监督机构的监督任务均十分繁重,通过了解深基坑监测的监督要点和监督程序,在进行深基坑监督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抓住关键环节和控制要点,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监管,更能提升监管效能。
参考文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