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策略研究 陈诚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11月下   作者:陈诚
[导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将建筑行业推向发展的快车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建筑出现在人们眼前,建筑质量也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开展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升工程整体施工水平,是建筑质量提升的可靠方法,将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规范化提供可靠参考。

江苏南京杰橙建设有限公司 陈诚  21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将建筑行业推向发展的快车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建筑出现在人们眼前,建筑质量也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开展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升工程整体施工水平,是建筑质量提升的可靠方法,将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规范化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面临的困难
        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施工单位人员和器械的有效配合。在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由于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对这一过程进行约束,施工管理常出现三方面的问题。第一,管理流程无章可循。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的缺失不但意味着有约束力的施工现场规范管理办法的制定过程和约束条目较为混乱,难以形成体系化的施工方案,而且对相关施工单位个人的权利与责任划分不明确。第二,施工现场监理的有效性难以保障。由于工程监理单位的职责和权利没有明确的说明,在出现施工现场管理问题时监理人员不能有效发挥监理职能,部分施工单位并不依照施工监理人员的工作建议纠正施工问题。其次,缺乏针对施工监理人员的工作考核机制,在实际的工程中监理人员常常有名无实。第三,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这一类问题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的较为共性的问题,也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在建筑施工工程行业发展的初期,由于施工管理人才的供应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量,大量未经专业系统学习的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兼任施工管理岗位,多凭借个人行业经验做出管理决策。这一现象导致施工管理中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成分过大,极易导致施工现场管理不规范问题的发生。
        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将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和细化,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施工管理制度的方式有效改善传统施工管理方法中存在的局限性,实现更为精细的施工管理。
        二、施工配套制度的精细化
        (1)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
        精细的施工管理制度将对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若干方面进行更为细致的制度约束。首先,要进一步细化施工责任,确保施工责任落实到人。通过细化各个施工过程的责任人,对包含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建筑项目经理和施工管理人员在内的相关人员责任进行清晰地划分,建立可溯源式的有效追责制度,切实提高建筑施工项目整体的责任担当意识。其次,要将各项建筑施工项目的流程进行梳理,并在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建筑项目需求制定具有切实可行性的施工标准。清晰化的施工标准将为施工质量安全效果的监理和验收提供明确的指标,各相关单位可依照标准开展深入的自评自查活动,切实提升施工效果。最后,以全局性高度实现施工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在部分施工现场事故案例中,由于施工管理制度未能形成整体性的认识,导致部分环节从业人员在遵守施工管理制度方面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存在缺失。因此应面向全体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施工管理制度宣贯工作,确保规章制度的普及率。
        (2)优化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制度
        如何提高施工现场监督管理的有效性一直是相关从业人员考虑的重点问题。在精细化施工管理的应用背景下,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制度的优化。第一,强调对工作的日度考察。


在传统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中,已经针对施工监督管理提出了较为明确的时间段要求。但由于时间节点较为模糊,项目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模式难以保障监督管理的精度需求。因此应针对建筑施工过程设置日度考核汇报机制,要求施工项目监理人员充分发挥岗位监督职能,增加深入现场的频次,确保施工监督管理的实效性,及时作出事故处理。第二,要明确监督建管理重点。由于建筑项目的施工项目众多,相关监督管理人员针对全部施工单元开展详细的监督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相关部门应针对包含重点施工项目在内的施工内容设置明确、合理的检查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施工责任人进行责任落实,形成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监督检查工作制度。第三,要创新激励机制,通过相应的处置引导并有效激发现场施工人员和施工监督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全员优化的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氛围,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人员专业素养的精细化
        (1)强化人才引流
        人才是发展之基,人才是创新之本。对于建筑工程行业而言,引入专业素养更好、知识水平更高的施工管理人才是确保精细化管理实效性的重要抓手之一。首先,施工现场管理单位应从自身做起,强化单位内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提升精细化管理业务能力,进一步强化对施工精细化管理的正确深入认知。只有相关管理人员对人才重要程度的有效认知才能从根本出发解决现阶段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现实问题,提升人才梯队建设效果。其次,招工渠道正规化。得益于当前相关院校建筑专业的快速发展和建筑市场需求的正确引导,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招聘工作有了更多切实有效的人才来源保障。施工管理单位在招收专业人才时,应明确相关岗位知识体系要求,制定更为明确地人才评价招聘指标。同时,相关单位应加强与国内建筑院校的合作,打造更为紧密有效的人才交流通道。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管理人员的招聘过程中不应仅以专业能力为唯一指标,还要综合职业道德素养等多方面因素对候选人进行评估,切实提升人才招聘工作的实效性。对于部分行业内专家、技术能手,要做出灵活的制度变通,争取吸引更为广泛优质的社会资源构建从业单位的人才体系。最后,施工管理单位应形成更具竞争力的薪资架构体系和人才培养通道,为专业化团队的打造提供更好的平台,加快推进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的落实进程。
        (2)使用科学的管理手段
        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诸多行业的传统运营带来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升。作为流程复杂的工程项目之一,施工管理单位可借助新型技术手段强化管理的科学性。第一,以BIM技术为突出代表的新型计算机仿真平台为施工管理提供更为细化的监督管理目标。BIM技术可通过可视化技术更为详细的展示建筑工程各个关键施工节点的预期建设状态,施工监督管理人员可通过可视化模型的预期效果与实际工程建设进展开展详细的对比,排查并解决当前施工过程中进度滞后、效果差异等在内的建筑工程施工问题。第二,施工管理单位可建立更为公开透明的施工现场监督管理信息综合平台,实现电子化的施工监督管理报告上传与分发,进一步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文件的流转效率,有效降低施工精细化管理实施的难度。
        结束语: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为建筑行业施工管理提出了精细化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法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提出了精细化施工管理方法的应用优势,并从施工配套制度和施工相关人员专业素养两方面总结出精细化施工管理的应用方法,提升企业施工技术水平,促进建筑行业施工管理的科学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