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模式分析 李云涛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11月下   作者:李云涛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整治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人们也对生态型土地规划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质量,该采用怎样的方法优化生态型土地规划并发挥出其效果,就成为了行业内发展的重点。

浙江杭州华地土地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李云涛   31121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整治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人们也对生态型土地规划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质量,该采用怎样的方法优化生态型土地规划并发挥出其效果,就成为了行业内发展的重点。本文重点介绍了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意义和内容,并对如何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实际应用做出了分析,对水渠、防护林、植被等多方面的整治规划中生态土地规划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未来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应用分析
        引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土地资源逐渐贫瘠,在此背景下,对土地整治也迎来了新的要求,土地形式在新时代也面对着新形势和严峻的新任务。因此,就必须要客观的面对土地的整治情况,分析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现状,进而采取更科学、高效的针对性措施,以达到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效果,提高整治效率的目的,不断促进我国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模式
        近年来,人们不断深化生态环保的理念,提高了对生态环保的重视,生态体系也逐渐稳定,并向着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社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生态环保理念在土地的整治领域便是生态型土地整治的具体运用,与生态整治理念的融合[1]。我国对生态型土地整治的重视也在逐年增加,为此颁布了大量的相关发展法令,并实施了重要的发展战略。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在生态型土地整治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为新时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随着土地生态整治试点工作的陆续开启,我国在一些土地环境较为恶劣的地方陆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数据收集。其中丘陵地区的生态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生态多样性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当下,人们对生态入地的要求不断提高亩土地的整治难度也不断加大,因此在进行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工作时,将要面临更多的困难,同时也会受到更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就必须要加强对各个环节的重视,结合多种规划设计方式的优势,实现土地规划的多元化创新,以促进区域特点与生态环境工作的融合。
        二、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原则
        (一)整体协调发展原则
        系统性是生态型土地整治的显著特征,因此生态型土地整治的设计必须要遵循生态发展的规律,做到整体的协调发展[3]。同时还要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练习,统筹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整的土地整治系统,通过完善的整治系统能够极大的提高土地整治的效率,是人工对自然的改造和自然自身的发展之间有机结合[4]。同时,还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站在人民的角度看问题,以满足社会不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自然生态原则
        在社会经济不断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环境生态与社会经济共同发展也更加重视,社会各行各业也更加重视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在进行设计生态型土地规划方案时,就要严格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遵守生态规则。自然生态原则是新时期中土地生态建设的基本原则,在此背景下,就要将土地的基本功能展现,根据景观生态的基本原理,充分发挥出生态建设对土地基本功能恢复的作用,为自然生态提供健康的发展空间,提高自然系统功能在整体规划中的作用[6]。
        (三)立体化设计原则
        我国国土面积庞大,因此在不同的地区地形、地质也存在不同的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生态土地规划在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不同环境的特点。


在设计时严格遵守立体化设计的原则,一突出土地生态型整治的要点和核心,将立体化设计的理念融入到设计规划当中。由于各种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外观之间都存在高低、胖瘦的差异,因此为了提高设计的美感,发挥出土地景观的作用就可以对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将立体化的设计理念充分展现出来,凸显出立体化景观的效果。给予生态型土地规划发展旺盛的生命力。
        (四)文脉延续原则
        土地是历史的载体,也是文明产生的摇篮。一方水土一方人,不同地区的土地类型也有着差异,而不同的生活环境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氛围。各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例如,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之间存在的差异就造成了两方人不同的性格。这就要求在进行土地整治规划时,就要遵守当地的发展规律,坚持文脉延续的原则,发挥出土地整治在文化内涵发展方面的作用,凸显出设计成果,保护我国千年以来积淀的文化,实现文脉的传承和延续[7]。
        三、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模式的应用分析
        (一)水渠道路
        水是万物的生长之本,同时水渠道路的规划与设计也是生态型土地整治的重要环节。水是整个生态环节正常运行的基础。因此在进行土地整治规划的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水渠道路建设的规划。在保持原有河道的基础上,适当对流向等进行调整,确保其生态效应能够充分展现。规划出更高效的渠道系统,为多种动植物的生长发展提供更舒适的环境。
        (二)生态工程的土地整治和结构调整
        在生态型土地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旱地与水田之间的差异。由于旱地和水田之间有机物含量不同,因此在设计时还要对实地情况进行考察,分析当地的土地类型。做到因地制宜,将规划中的旱地与水田分开。同时在设计规划设计完成后,还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规划设计进行点评,并对其中的缺陷进行整改,不断优化和完善规划设计。保证设计方案满足当地的土地类型的需要,做到自然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
        (三)植被重建和景观再造
        在生态型土地整治中,植被与景观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设计规划时,要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合理利用不同植物的特性,进行植被设计的合理规划,并根据当地的气候类型选择最适合生长的植被,通过植物的根系来稳定土壤。同时要减少对经济效益的要求,为植物提供一个稳定的生长环境,以达到涵养水土,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的目的。
        结束语:总而言之,大力发展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根据实际情况研究科学合理的生态土地整治设计,创建合理的整治模式,不但能够极大的缓解当前持续发展的经济带来的土地发展和生态之间的矛盾,还能够对土地和环境提供切实的保护,提高有限的土地的利用率。最初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时站在自然地角度,以重视自然和保护自然为基础,而要真正实现人地和谐,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做到生态环境持续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生态土地规划的优化和完善。引导人们培养良好的消费理念,向生态消费理念方向转变,将集约、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理念通过文化教育的方式,传播给人们,同时要加强决策者和引导者的生态文明意识,充分发挥出引导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戴忱,李晨. 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生态修复内容探索——以平潭综合实验区为例[J]. 上海城市规划,2021(01):64-71.
[2]杨忍,刘芮彤. 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衔接与融合[J]. 现代城市研究,2021(03):23-32.
[3]刘作化. 生态理念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分析[J]. 中国高新科技,2021(02):19-20.
[4]朱永增,丁继辉,李倩倩,笪茹慧,吴继尧. 黄河故道土地生态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研究[J]. 江苏水利,2020(08):38-41.
[5]杨飞燕. 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及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分析[J]. 智能城市,2020,6(21):43-45.
[6]张琳. 基于河流生态修复理念的滨水景观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20.
[7]林静静. 基于莆田地区地域特征研究的绶溪公园规划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