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6月下   作者:闵重阳
[导读] 本文笔者针对土建工程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深入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一定的优化建议,旨在为实际工程项目高支模施工技术科学化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上海仪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闵重阳

摘要:本文笔者针对土建工程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深入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一定的优化建议,旨在为实际工程项目高支模施工技术科学化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土建工程;高支模技术;应用现状;优化建议
        1工程项目案例简述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中核科创园建设项目,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蟠龙路以西,徐民路以南,规划潘和路以东,规划会鼎路以北,项目占地面积为28066.20m2,总建筑面积为119624.90m2(其中地上70685.71m2,地下48939.19m2)。工程项目采用混凝土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其中承压桩采用PHC-500(125)AB-28型管桩,抗拔桩采用T-PHC-B500-460(110)-11型管桩。
        1.2 施工要点
        本工程高支模部位主要位于地下一层、地下二层区域以及C03办公楼三层和八层。地下二层A区主要涉及部分梁截面尺寸较大,局部板厚较大;地下二层B区主要为人防区板厚较大,梁截面尺寸较大;地下一层A区、B区板厚和梁截面尺寸普遍较大;在严格根据安全管理相关规定基础上,能够明确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构件模板的支撑时,整体高度不能超过8m。且施工荷载和模板支撑系统的集中线荷载也应得到科学化的管控。在模板支撑系统确定之后,需要聘请专家学者进行现场评估分析,以此保证整个模板支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C03办公楼二层、七层两层局部无楼板,因此三层、八层该部位楼板支模高度较高。
        本工程高支模区域主要位于地下车库及C03办公楼。地下车库大部分梁截面尺寸大,板厚大是高支模控制重点;C03办公楼二层、七层部分位置楼板缺失,因此三层、八层模板支设高度高,是该区域高支模控制重点。
        2土建工程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2.1明确工程施工要求,引导作用到位
        首先,针对工程项目做行程的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应经过专家评审并审批通过后方可组织实施。其次,安全巡查工作到位。一方面,架体搭拆过程中应有专职安全人员负责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另一方面,搭设过程应对搭设质量进行严格检查,下层未搭设加固好严禁搭设上层支架。同时,在正式施工之前,需要组建施工人员针对此次模板支撑系统的搭建过程和应用技术进行交底操作,提升技术人员整体操作水平,避免出现盲目施工的不良现象。
        第二,监理工程师到位。模板支撑系统组建过程中,能够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设计人员和监理人员等多方面沟通协调基础上,结合工程目标和工程要求进行整体验收分析。
        第三,全面管理严格进行。尤其是特种作业人员一定要进行岗前的培训教育,考核合格后以持证上岗的方式入职就业。此外,外在的社会经济因素有效控制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今年疫情影响,对外来工人进场严格按照政府及公司防疫管控要求管理,做好测温登记工作,尤其年后复工人流量大,疫情管控应严格按要求执行。
        2.2科学形成施工计划,有序推进工程建设
        首先,严格结合工程量确定高支模施工计划,有序突进,保证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科学性,如下表1为高支模施工计划表:


        其次,在高支模施工计划确定中,详细的计划制定需要从机具设备和施工材料等方面确定。施工材料计划制定一方面,对材料数量综合分析基础上,结合工程整体施工进度,确定材料进厂计划;另一方面,机具设备要定期进行维修,对设备的使用数量和使用时间段进行明确规定。在全面分析基础上,成本控制范围内,进行高支模施工技术,如下表2为机具、仪器设备计划一览表:


        2.3 严格施工工艺管理,提升技术操作科学性
        2.3.1明确技术参数
        在根据工程项目现状基础上,合理选择支撑系统选型,然后对支撑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在支撑系统选择中,一方面要为了能够满足工程建设质量;另一方面,要实现经济成本的有效控制。因此,梁板支撑布置参数均为较经济的布置参数,为保证梁板的有效拉结,根据比较梁及其两侧板立杆布置间距大小,梁板立杆布置间距均按其最小值进行加密布置,保证两者立杆间距成倍数关系,最少加密两跨以保证拉结。
        2.3.2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操作
        支撑体系总体施工流程:地基处理(楼板面处理)→放线定位→铺设垫板→支撑架搭设→架体中间验收→模板支设、钢筋绑扎→支撑架综合验收→混凝土浇筑、支撑架监测→混凝土养护→支撑架拆除。严格按照支撑体系组建流程,有序推进整个模板支撑系统的科学化建设。
        2.4混凝土浇筑工作到位,满足工程建设质量要求
        首先,明确混凝土浇筑要点,一切做到有规有矩。高支模区域施工中,首先应该针对竖向结构进行混凝土的浇筑。这一方面,主要包括筑柱、墙等。其次,针对模板和钢筋进行浇筑。为了保证浇筑的牢固性,使用钢管抱柱进行加固。为降低混凝土浇筑速率,避免架体承载过快,局部集中荷载瞬时过大产生失稳,泵车布料速度不得大于30m3/h。梁板水平剪刀撑拉通设置,防止浇筑过程中侧扭。
        其次,严格结合工程现状明确操作顺序。一般而言,严格遵循先浇筑周围结构,再施工高支模区域的顺序。施工高支模区域具体施工操作中首先需要针对大梁中部区域的施工,然后再进行中间层面的施工,最后针对悬挑板的施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保证整体受力的均匀性,避免出现不良坍塌现象。高大模板区域均采用汽车泵浇筑,避免泵管震动对支撑体系稳定造成影响。此外,在浇筑之前应该注意针对模板做好湿润工作。另外,还要检查预留孔是否正确,否则将会影响到浇筑混凝的质量问题。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安排专员实时检查整个支流口水的承载情况,确保无松动不良情况,出现良状况应及时解决。在混凝土振捣中,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和振捣频率,提升一次性振捣成功率。
        最后,严格进行混凝土的处理。一方面,浇捣混凝土时必须派架子工、木工、钢筋工等各工种配合跟班工作,检查顶托、模板、木方、顶架等受力稳定情况,加强对模板及支撑架的检查和维护工,确保安全生产。另一方面,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由于为了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避免出现不良气泡问题,可以结合混凝土实行分层浇筑和振捣。在振捣过程中,避免与钢筋和模板出现摩擦等不良现象,严格控制振捣时间。
        2.5人员队伍科学化建设,高效施工
        土建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需要一支高水平的人员队伍作为支撑,这一方面需要工程管理单位积极促进人员队伍科学化建设,以此才能够实现高效施工。具体而言,一方面,人员队伍熟悉工程建设现状,并且对于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能够全面熟悉,通过技术培训教育,获得关于技术操作的要点,高水平参与到工程项目施工中;另一方面,针对高支模施工技术难点和混凝土振捣等高要求的工作,必须邀请专业化的技工参与其中,加强技术上的指导,避免出现技术错误。如,混凝土养护工作进行中,明确养护工作进行的及时性。且在混凝土养护完成后,及时采用相应的薄膜进行覆盖处理。在混凝土最终凝结之后,不得放置重物,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压力,对混凝土养护管理产生不良影响。这一过程需要人员明确浇筑时间段和具体的浇筑工作,提升以一次性操作成功率。
        3高支模施工技术的优化措施
        3.1注重支撑系统的科学拆除
        首先,拆除前做好准备工作。在整个模板系统拆除之前,应该组织人员针对模板的强度和混凝土强度进行验收处理,按照特定的强度报告出具之后,达到标准,才能进行后续的拆除处理。
        其次,注重拆除顺序。在模板支撑系统拆除中,应该明确非承重模板和后来进行建设的支架应该首先进行拆除;而承重模板和先进行建设的支架应该最后拆除。且在拆除过程中,能够分片、分区域进行拆除。
        最后,合理选择拆除方法。在整个模板支撑系统拆除的过程中,一方面遵循从上而下的拆除原则,严格避免上下同时拆除的方法,保证整体拆除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拆除工作进行中,首先进行斜顶杆拆除,然后在进行模板主龙骨的拆除。在整个拆除工作进行中,将整个模板一块一块的拆除。模板拆除中,底膜应该最后拆除,在模板拆除中,避免对两旁的构件产生不良扰动,保证周围构件的稳定性。拆除工作中,要通过信息化技术做好整个构件的随时性监测,保证拆除工作整体的稳定性。   
        此外,拆下的材料要慢慢运下,严禁抛掷。运到地面的材料应随拆随运,分类堆放,严禁夜间进行拆架施工。
        3.2 注重安全工作到位
        首先,所有操作人员应进入现场后,应做好进场教育,并做好会议记录,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拆除时,应在地面、楼层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并设专人看守,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
        其次,高支模支撑架必须由专业架子工进行搭设,模板支撑架及脚手架立杆位置应按安全专项方案放线确定,定位准确,不得任意搭设。项目保障体系建立前,项目技术人员应根据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和相关规范、标准,向现场经理、作业班组和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办理签字手续。
最后,胶合模板板表面应光滑,具有防水、耐磨、耐酸碱保护膜,易于脱模,两侧可使用。不允许使用腐烂、开裂、剥皮和变形的模板。除出厂质量合格证外,胶合模板外观尺寸合格。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支模板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具有非常必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施工中,能够在注重安全工作到位和支撑系统科学拆除前提下,从明确按照施工要求、严格按照操作顺序落实以及人员队伍科学化建设等方面实现,在以上各个方面协调下,提升土建工程施工高支模施工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金东.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筑·建材·装饰, 2015, 000(015):205-205.
[2]郑库泓.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探讨[J].门窗, 2017(2):110-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