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方法探讨 王伟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6月下   作者:王伟
[导读] 本文关于建筑项目中基坑支护工程,主要围绕上海市崇明区长兴岛凤凰镇CX-01单元32-01、33-01地块基坑支护工程项目,从项目的概况论述,进一步研究本工程的基坑支护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结合实际工程分析,提出针对本项目的施工管理方法,即引入数字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工程过程施工中的勘测管理、设计管理、技术管理、人员管理。

上海上帆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王伟

摘要:本文关于建筑项目中基坑支护工程,主要围绕上海市崇明区长兴岛凤凰镇CX-01单元32-01、33-01地块基坑支护工程项目,从项目的概况论述,进一步研究本工程的基坑支护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结合实际工程分析,提出针对本项目的施工管理方法,即引入数字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工程过程施工中的勘测管理、设计管理、技术管理、人员管理。
关键词:房屋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上海市崇明区长兴岛凤凰镇CX-01单元32-01、33-01地块项目,项目建设核心工程为基坑支护工程。具体地点在工程地下一层,其中32-01地块基坑面积约20700m2,周长约762m,33-01地块基坑面积约18800m2,基坑周长614m。相关人员依据实际地形,绘制相应的参数图纸,确定绝对标高位置,其中西地块开挖深度达到5.50m,东地块开挖深度达到5.70m。从综合层面考虑,根据专业数据分析,基坑项目的安全等级为“三级”。施工场地范围内无明浜分布,场地西侧有凤东河(南北向),河道边线距用地红线最近约 48m,超过 4 倍基坑深度。东侧有团结河(南北向),河道边线紧贴用地红线,本次勘察期间测得团结河的地表水水位有一定变化,水面标高约 1.29m~1.38m 之间。
        2房屋建筑基坑支护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2.1施工测量方法及主要技术保证措施
        2.1.1施工测量
        测量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展开,对施工项目中有关测量,即红线桩复核、平面控制、定位放线、垂直传递,严格按照国家水准点,对工程坐标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多次展开复测,记录工作流程。在实际的开展中,实施控制手段,利用高新技术的定位功能,对工程的终点位置决定做出规划,在放样中也参照给出的位置做出标记。
        2.1.2定位放线及标桩设置
        定位放线及标桩设置依据工程项目中基坑设计图实施,定位采用坐标处理的模式,通过坐标的准确定位,进行定位测量,提升工程的精度,并且减少人为因素误差。在具体的坐标法实践过程中,按照业主的需求,针对测量数据进行模拟,运用计算机技术的检测来作为二次测量依据,并在后续的定位、放样上,保证精度要求严格满足上海市的测量标准进行。并且按照高标准坐标放样后,紧接着实施轴线的准确放样、定位,实时记录定位放线结果,以便业主和监理验收。其中,对于实际的情况分析,特别是控制实施,选择地面精确固定,在周边牢靠的部位设置控制轴线标志,供控制标桩复测使用。
        2.1.3高程引测
        在高程引测环节中,通过参照数据,结合考虑业主需求,开展测试项目,依据相对标高,设计位置,为保证工程结果的稳定性,对施工桩进行精确测量。在高程控制桩的制作时,按照安全工程的原则进行开展,在确保控制桩的稳固性能后实施。
        2.1.4周围环境监测
        周围环境的检测是多次数据记录和分析处理的结合模式,主要是对周边环境的地貌做出检测,以确保工程不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安全上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并且,采取设计路线绘制的方式,运用环形闭合法检测。
        2.1.5技术保证措施
        基坑支护工程的技术保证可以分为如下几点,第一,经纬仪、望远镜等基础项目设备具备工作条件,其准确度得到保证,相关操作人员的资格认证也可确保。第二,测量方法依据实际工程地形进行选择,按照最优原则来进行参数检测。第三,测量值的处理按照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做法,对测量参数的精度和准确度进行评估。第四,对于容易出现人为误差和物理误差的步骤,采取控制手段,避免误差造成较大影响。
        2.2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方法及主要技术保证措施
        2.2.1施工方法及设计要求
        本工程基坑支护采用2Ф700@1000mm水泥土搅拌桩,水泥掺量13%,内插6m长16#槽钢及48焊管,33-01地块北侧部分区域内插H500*300型钢,水灰比0.55。水泥采用P.0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成桩采用二喷三搅的搅拌工艺。
        2.2.2基本施工方法
        测量在前,施工在后。针对放样和开挖的工作流程,依据现场的设计图纸,通过实际数据的测量后,才可以展开具体的施工。其中,定位点和轴线的确定作为主要的工程保证,需要多次测量检验。
        就位对中。桅杆式双轴搅拌机是施工过程的主要设备选择,其具体型号可以根据现场的需求继续细化。一般境况下,使用上述设备需要注意移动路线的规划,要从就位对中的角度去完善,特别是针对其牵引力带动行走的原理,可选择枕木来作为辅助工具。其中,搭接部分的处理按照最小距离的原则,控制施工时间,尽可能保证施工时间段的一致性。
        固化剂浆液。按照设计,搅拌桩采用42.5#普通水泥作固化剂,针对水泥的配比按照设计数据的规划进行,在制备水泥的过程中,记录相应的制作时间,超过标准时长的浆液降低标号使用。
        型钢插入和拔除。型钢起吊前在型钢顶端150mm处开一中心圆孔,孔径约100mm,其中,涉及到设备的安装需要严格操作,对于吊筋长度及焊接点作出规划与控制,控制型钢顶标高误差小于一定距离。


除此以外,处理后续工作时,需要注意的是拔除设备的正确选择,要根据设备的原理施工,利用设备的反作用力实现拔除工作,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科学性,而在型钢的处理中,确保插板、夹具的正确位置。
        2.3护坡挂网喷浆施工方法及主要技术保证措施
        2.3.1施工方法
        定位放样。定位放样工作是由专业操作人员进行规划与设计,而施工人员则是根据图纸的分配展开施工,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测量坡顶、坡脚的相关参数,用于确定轴线等相应的辅助施工线条。
        开挖工作面。开挖的具体操作按照设计图的指导进行,主要是遵守操作的流程,符合操作的规范,一步一步进行工程的深入。其中,水平方向施工时,需要采取分段式开挖的形式,根据地段的划分一次施工,间距确定在一定区间内,可根据实际工程来认定。此外,这一步骤中还需要保证开挖后的场地满足稳定性,以便于后续施工的开展。
        喷射砼面层。喷射过程中需要有试喷的测试辅助,在第一层混凝土面的施工中,确保材料的标号为设计需求,且喷射厚度满足规划。根据配比来展开砼面层的喷射操作时,注意细枝末节的控制。
        绑扎钢筋网。确保挂网喷浆规格标准,使得钢筋双向布置。使用前调平并清除污垢,钢筋采用绑扎形式形成网片。其中,钢筋网凹凸误差小于20mm,网筋搭接处需绑扎,搭接长度不小于一定距离,在钢筋网片外采用φ16加强筋端部设弯勾固定在钢筋网片上。
        2.3.2技术保证措施
        主要技术措施保证是有以下几个原则构成,第一,分段式工作原则,在进行开挖项目时,严格按照设置的距离来进行施工,对每一段的工程作出稳定性检测,以保证整体工程的安全性。第二,设计标准原则,根据项目图纸、工程设计的参数与步骤展开实际的施工,在每一步中保证操作和实际情况符合相关的要求,并进行相应的数据记录。第三,工程完整性原则,每一步工程的衔接处理都预先进行设计,在实际处理中针对排水、标高、固定等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并依据方案行事。
        3数字信息管理在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3.1数字信息管理在勘测管理中的应用
        勘测,是在施工前对施工场地进行的实地调查测量,并记录相关的参数,评估工程项目开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作为项目开工的主要依据。因此,对于本次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而言,勘测就是开头,只有打好了开头,后续的工程才会顺利。所以,针对勘测阶段的管理,从现实情况出发,对于勘测中出现的信息参数不准确,信息共享不及时等问题。在实际的工程中,笔者就提出了构建数字信息平台,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的实时监控技术,改善勘测管理中实地勘测与分析工作之间衔接断层的现象,并通过工程数据的互联互通,加强工程前期建设项目的管理细则划分。除此以外,通过打造工程各项数据的核查、验收、评估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防止勘测工程中由于监督不力出现的勘测结果不真实的情况,为工程的建设夯实基础。
        3.2数字信息管理在设计管理中的应用
        在本次基坑工程中,重点的工程是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护坡挂网喷浆施工以及地下管线的保护施工。这些工程在施工之前,都需要进行项目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并依据最后的图纸,开展实际的工程建设。因此,出于对设计管理重要性的认可,笔者认为如果能够结合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中有关模型模拟技术的应用,通过数字化信息的管理,可以大幅度地提升设计项目的准确度以及精度。
        3.3数字信息管理在技术管理中的应用
        技术作为工程建设的重点,是各项工程开始的要素,也是工程质量的衡量标准。因此,对于相关核心技术的管理,对于本次基坑工程的建设而言,就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提出数字信息管理进入技术管理,就是基于数字信息管理的保密性以及存储性功能,即在一般的情况下,核心技术的文件都会由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并保留备份,但这一种方式的管理细致界限较为模糊,特别是人力资源有限,不能及时地对技术管理作出更新,因此,就造成了工程建设与技术对应不上的情况。所以,多方考量后,笔者认为以数字信息管理平台作为技术管理的保障,就是对项目管理方法提出的一次有效地改善。
        3.4数字信息管理在人员管理中的应用
        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作为本次项目的难点管理问题,主要产生的问题就是人流量大,人员关系复杂以及人员职业素质能力差异较大等,使得在实际的项目施工中,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施工项目在某些方面不能及时地更上建设工程的进度,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处理中,也不够到位。因此,合理地引入数字信息管理,明确每一位员工的基本能力,并依据数据管理的全面性,能够有效地保证每一位员工的职责划分精确,各项任务的实施情况细则更为准确。除此以外,人员管理依据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还可以实现人员数据的录入与相互之间的比较,对于监督管理而言,是一项极为有利管理方案,增强了工程建设项目中人员之间的合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次房屋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的范围和工程量都是较大的,而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对于工程中的重点项目就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因此,笔者认为,人为管理虽然贴切实际,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所疏漏之处,也就造成管理混乱和缺漏问题,进一步影响工程的建设。所以,如果能够在管理中结合时代特色,即大数据信息化,实现多维度多层次的管理标准,将有利于整体工程施工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郭亚萍.房屋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方法探讨[J].江西建材,2016, No.181(04):275-276.
[2]侯森林.房屋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方法探讨[J].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6(10):97-98.
[3]王艳芝.房屋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方法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 (014):3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