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线路施工与安全管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6月下   作者:段碧雨
[导读]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对通信工程项目提出了更高的建设基准。同时,随着技术和设备的引进,通信工程各个施工环节的连接程度也随之增加。

身份证号码:43090319901******2     段碧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对通信工程项目提出了更高的建设基准。同时,随着技术和设备的引进,通信工程各个施工环节的连接程度也随之增加。为了建立科学的施工体系,应从设计方面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准确分析,然后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控制,确保现场每个施工环节的完整性,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概率,为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和进度提供基本保证。
关键词:通信线路;施工;安全管理
        1通信工程特性论述
        通信工程系统是基于信号的定向传输。在信号基站建设下,可以依托通信线路建设区域网络传输系统,满足区域内用户的通信需求。通信工程包括电缆敷设、埋置、安装等。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每个项目施工环节的准确性对后期项目的投入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施工控制时,应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设置基准检查,以确保整个工程施工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但由于通信工程是室外工程建设项目之一,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设备本身面临的安全风险增大,如雷雨大风天气等。同时,施工分散性和连续性也是通信线路施工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不及时考虑电缆与基站之间的嵌套形式,施工参数会与预期参数相差很大,增加安全事故的概率。
        2通信工程线路施工中常见问题
        通信工程线路施工具有连接形式复杂、工期长的特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电缆连接形式包括地下敷设、空中连接和水下敷设等。敷设在地下时,应准确调查电缆路径,防止电缆与其他地下设施不同,电缆应避开高压设备,防止设备产生的电动势影响电缆本身的传输效率。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通信线路工程施工环节较多,技能衔接方式比较专业,施工企业会将部分工程承包给个人,然后进行二包、三包等。在整体经济效益的趋势下,基层建设系统主要由农民工组成。从专业技能来看,农民工不具备专业控制能力。没有系统的技术培训,如错误连接、虚拟连接,通信工程将面临严重的安全问题。此外,在一些建设项目开工前,没有对整体地形地貌进行分析,导致工程施工中电缆敷设路线与图纸文件中的设计形式不一致,从而增加工期。
        3通信线路施工维护途径
        3.1环境施工维护
        由于通信线路施工属于室外施工,施工作业过程中,由于外部施工环境的影响,施工项目本身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以安全为首要施工目标,只有施工人员得到安全保证,才能进行后续施工工作。在监测施工环境时,应根据天气变化调整施工进度。由于天气变化的动态因素,在制定总体工期的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灵活性,以确保施工范围体系能够适应实际的施工进度。同时,应正确检查现场施工环境,并从地形、地貌、电缆埋深等方面逐层分析。并根据实际施工方式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各种自然因素影响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3.2程序施工维护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被引入到通信线路的建设中,以满足社会行业的发展需求。监督各类工程设备时,工作人员应根据设备本身的工作参数对设备进行储存、使用和维护,以保证设备在工程施工中的连续性。同时,管理者要从全局的角度去考察各种施工程序。由于通信线路建设项目本身专业跨度大,如果各种施工工艺安排不合理,重复施工的风险会增加,严重影响项目的施工质量。在程序构建和维护过程中:(1)需要对各种工具设备的属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它们在项目中的功能进行分类,以确保所有设备都能满足实际使用标准。(2)分析所有施工环节,明确各施工环节对整体施工模式的影响,列出施工行为,保证整体工程施工的秩序。(3)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


通过收集各个施工环节的数据和信息,将某个施工阶段产生的数据变化趋势与图纸和文件进行对比,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可以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
        3.3调度施工维护
        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是通信线路施工质量的基本保证。在图纸和文件的正确设计下,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基准参数进行电缆各种连接环节的施工,可以有效提高整体施工效率。为施工人员制定调度施工维护措施。考虑到通信工程施工的危险性,如果施工人员本身没有相应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意识,整个工程的施工风险会增加。因此,施工单位应对基层施工人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并根据实际工作要求制定施工方案。例如,通过任命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员工担任团队主管,可以通过模块化的监督系统对整个工程框架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通过各模块监督系统的及时沟通,可以建立协调的工作机制,为项目的建设提供安全的施工保障。
        4.通信线路施工内控管理模式研究
        4.1管理监察体系的建设
        通过管理形式、隐患排查和防控措施的建立,为项目的发展构建科学的保障体系。首先,管理表单主要是为项目负责人建立的。其次是监督领导的工作行为,检查领导是否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检查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的制定现状,确保每项防护措施都有独立的实施功能。在这种内部控制管理模式下,项目负责人的工作行为可以得到规范。其次,隐患排查是对工程施工中的设备和施工工艺进行监督,确保设备的运行状态能够满足施工要求,通过仪器检测设备内部精密设备的磨损情况。如果磨损程度较大,应及时维护,以保证后续建设项目的完整性。最后,防控措施贯穿整个项目体系。在质检员的监督下,准确分析各施工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确保工程整体施工的可持续性。
        4.2建立事故防控体系
        对于室外作业,安全事故风险的发生概率较高,例如,当突发事故风险发生,施工队伍防控机制不完善时,不可预见的安全事故概率会增加。因此,应对员工进行专业能力培训,并针对建设项目中的危险环节制定各种防控措施。如放线、紧线施工时操作行为不正确,会发生与电源线直接接触,对施工人员的人身生命构成威胁。有鉴于此,施工单位应根据实际施工环节制定相应的事故防控措施,树立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4.3制定动态施工管理目标
        施工单位应根据严格的施工基准监控所有施工行为,并根据当前施工进度制定动态施工目标。在构建系统时,应以安全施工为基础,确保每个建筑工人都能按照基准进行操作。同时,应建立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标准体系,确保员工的每一项施工行为都在施工监督体系下,以提高整体工作质量。此外,在项目后期复检时,应严格按照图纸和文件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实际运行特性满足通信工程的运行要求,从而为整个项目建立合理有效的保证机制。
        结语:
        综上所述,在通信线路建设过程中,内部控制管理和技术基准是维持项目运行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通信线路建设的准确性,施工企业应建立管理监督体系和事故防控体系等。以便准确检测项目中的所有施工环节。同时,要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加强内部控制监管,确保事件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的工作能够与监管体系深度融合,为项目建设建立合理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基于危险识别的通信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 徐静.  数字通信世界. 2019(07)
[2]现代项目管理在通信施工领域的应用分析[J]. 姬雷,曾岗,童德权,刘珂维.  中国新通信. 2018(11)
[3]以现场危险识别与过程管控为核心的电力通信工程安全管理[J]. 熊欣,宋敏.  农电管理. 2018(05)
[4]试论通信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及创新对策[J]. 任振文.  中国新通信. 2017(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