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体系规划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6月下   作者:昝旺 李坤林
[导读] 进入新时期后,城镇化进程显著加快,城镇地区的虹吸作用严重影响到乡村地区的发展。通过乡村体系规划的合理实施,能够将乡村地区的发展资源统筹整合起来,有助于增强乡村的发展动力,推进乡村振兴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昝旺 李坤林   628400

摘要:进入新时期后,城镇化进程显著加快,城镇地区的虹吸作用严重影响到乡村地区的发展。通过乡村体系规划的合理实施,能够将乡村地区的发展资源统筹整合起来,有助于增强乡村的发展动力,推进乡村振兴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相关人员要依据新的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科学开展乡村体系规划工作,为乡村地区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乡村规划;完善措施
        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为空间治理,而空间治理的基础则为空间规划。只有科学规划乡村地区空间,合理安排乡村地区空间发展权,方可以促使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得到提高。近些年来,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等战略正在稳步推进当中,对乡村空间重构产生了深刻影响,乡村体系规划的复杂程度也日趋提升。针对这种情况,相关人员要深入贯彻政策精神,制定科学的体系规划方案。
        一、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体系规划的要求
        (一)统筹协调三农问题
        通过乡村体系规划的科学实施,不仅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加快农村产业发展步伐,又可以持续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首先,在乡村体系规划过程中,需将国家生态与粮食安全战略落实下去,对生态空间、耕地资源等严格保护。同时,要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统筹谋划,将农村新产业用地预留下来,以便满足农民的增收需求[1]。其次,要科学规划乡村布局,高效配置乡村地区公共资源,以便对农村人口居住起到有序引导作用,促使村庄人居环境品质得到提升。
        (二)统筹协调各方利益
        在乡村空间规划实践中,需将村民的意愿充分反映出来,对各类空间关系准确理清,通过一系列政策的针对性制定,促使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得到协调与统一。如在宅基地规划时,需协调村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规划时,则需要协调政府与村集体的利益等。
        二、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体系规划的发展策略
       (一)高度重视乡村体系规划
        乡村体系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相关部门在实施县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过程中,需重点专题研究乡村体系规划。从宏观层面来讲,乡村体系规划能够对村庄发展方向、村庄类型等进行确定,对各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从微观层面来讲,乡村体系规划能够规范村庄的具体建设过程,通过限制、引导等一系列空间管制策略的运用,促使村庄的有序发展得到实现。因此,相关部门需充分认识到乡村体系规划的重要性,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积极纳入乡村体系规划方面的内容。要通过乡村体系规划的开展,有机结合土地规划、环境规划等内容,一体化建设城乡居民的生活生产空间。



       (二)促进村庄功能发展
        在开展村庄体系规划实践中,要将村庄思想基本功能发展需求充分纳入考虑范围。首先,生产功能。要积极保护村庄基本农田,禁止减少耕地面积,这样不仅能够维护村庄的生产功能,又可以促使国家粮食安全得到保障。同时,要优化乡村产业发展战略,协同技术现代化、经营规模化等诸多方面,加快农村产业的转型步伐,进一步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其次,生活功能。要将宜居宜养原则贯彻于乡村体系规划过程中,既要关注农村居民的需求,又要将其他主体的诉求纳入考虑范围,如农业从业者、度假者等,促使乡村田园式的生活空间得到成功构建[2]。要特别关注现阶段暴露出来的低效建设问题,将村庄建设用地管理制度落实下去,增强村庄建设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再次,生态保护。近些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安全问题。特别是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的加快,乡村地区的污染问题遭到加剧。因此,在编制乡村体系规划方案时,需切实考虑生态保护方面的要求。既要合理安排湿地、水网等国土空间,又要大力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工作人员需综合考虑各个村庄的实际情况,将针对性的管理方法、指导意见等制定出来,促使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得到满足。最后,文化功能。村庄承载着历史文化,难以再生。近些年来,受城镇化发展、农业转型等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破坏、扭曲到部分村庄文化,导致有建设同质化、审美趋同化等现象频繁出现。针对这种情况,在编制乡村体系规划时,需明确要求继承和保护村庄传统文化。
        (三)健全综合评价体系
        通过对乡村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进行构建,既可以对村庄自然本底条件进行客观认识,又能够深入分析村庄各项指标,及时对潜在风险进行发现与防范。同时,还可以客观记录村庄发展变迁过程,促进村庄发展纠偏工作的顺利实施。在村庄发展评价体系构建时,需将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内容积极运用起来,对评价因子全面设计,如传统风貌、产值变化、人才吸引力等等。通常情况下,可从基础性功能与非基础性功能两个方面来进行划分。基础性功能领域的评价因子能够将乡村国土空间的宜居性、自然条件等客观状况直接反映出来,而非基础性功能领域的评价因子则主要用以优化乡村格局,防控各类风险以及分析乡村发展潜力。此外,要将乡村发展反馈纠偏评价体系同步构建起来,依据侧重发展型、侧重保护型与其他类型等标准来划分乡村空间,结合各类空间的评价指标,跟踪评价乡村建设的整体情况[3]。在设定评价指标时,需将客观性原则贯彻下去,保证各个指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样依据这些指标即可定期体检乡村建设情况,将乡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找出来,采取针对性的纠偏措施,提升乡村发展质量。
        三、结语
        过去人们并没有高度重视乡村类规划工作,存在着明显的应急式、被动式特征,导致乡村规划的科学性不足,阻碍到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相关人员要提高对乡村体系规划的重视程度,将其纳入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当中,依据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统筹谋划乡村空间,促使土地效率得到提升,人居环境得到改善,进一步推动乡村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贾铠阳,乔伟峰,王亚华,等.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域尺度国土空间规划:认知,职能与构建[J].中国土地科学,2019(08):18-25.
[2]张丽,黄豪.乡村振兴背景下山区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以贵州省江口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09):338-339.
[3]杨秋惠,顾守柏.新时代改革背景下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J].上海国土资源, 2020(03):1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