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背景下基层公路部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刍议——以聊城市G县为例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6月下   作者:闫宗鹏
[导读] 当前事业单位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基层公路部门要在风云激荡的改革大潮中站稳脚跟,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实力。人力资源是单位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因素,本文以聊城市G县为例,从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在公路事业改革发展中的必要性入手,梳理基层公路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具体情况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山东聊城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高唐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党建办主任 闫宗鹏 

摘要:当前事业单位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基层公路部门要在风云激荡的改革大潮中站稳脚跟,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实力。人力资源是单位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因素,本文以聊城市G县为例,从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在公路事业改革发展中的必要性入手,梳理基层公路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具体情况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改革  人力资源管理  公路文化
        公路交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自2009年以来,燃油费税改革、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接茬推进,公路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尤其是基层公路部门,承受了巨大的改革冲击,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是,长期作为事业单位存在的大部分基层公路部门,依然延续计划经济时期人事管理的传统模式,缺乏改革创新,致使难以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取得明显成效。为有效应对这种特殊复杂局面,基层公路部门一定要顺应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为交通强国战略顺利实施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一、基层公路部门传统人事管理的不足
        长期以来,基层公路部门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模式,政事企不分,职能交叉,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依然采用传统人事管理手段,存在很多不足,突出表现在:
        一是管理理念落后,难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公路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时期,包括主要领导者在内,基层公路部门大部分管理人员片面认为,发展就是加强建设、大干快上,就是注重规模扩张,忽视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忽视了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这种传统模式下,基层公路部门采用科层制金字塔式管理,把人看作管理对象,重在管理,以事为主,主要采取行政命令方式,强调服从命令听指挥,晋升靠资历,报酬与资历级别关联度大,对职工的软报酬主要形式是“先进工作者”“十佳养路工”“优秀路政员”之类的表扬和精神激励,组织的培训也主要考虑单位的需要。
        二是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先天不足,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受历史条件所限,基层公路部门人员构成中工人占比高,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少,往往采取“工人聘干”“以工代干”“转干”方式从工勤岗位人员中选拔优秀者到干部岗位工作。以G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为例,该单位领导班子由5人组成,其中4人为工人聘干。聘用制干部从一线干起,熟悉基层情况,有一定工作经验,根据领导理论,属于“魅力型领导”,在单位发展初期,魅力型领导可能更有效,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其弱点也逐渐显现,如:知识储量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战略思维和全局观念,因循守旧,思想保守,创新能力差,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习惯用传统方法解决问题。
        三是公路文化建设方面,发展不均衡,系统性科学性不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山东公路事业的发展,全省公路系统在省市级层面先后开展公路杯竞赛活动、争先创优劳动竞赛和创建文明行业竞赛,总结提炼了山东公路的行业精神、理想信念、发展理念、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逐渐形成了“路修到哪里,文明就延伸到哪里”“山东公路,与时代同步,与文明同行”等具有时代特色和鲜明个性的公路文化。


但总体来看,全省各地的公路文化建设发展不均衡,有的地市尤其是基层公路部门在文化建设中力不从心,缺乏建设手段和组织保证,根本无法达到激励员工的效果,导致文化建设与行业生产力发展难以匹配。
        三、基层公路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是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注重以人为本,重在开放,把人作为开发主体。管理手段上重视软管理,在为单位创造财富的同时重视公路职工的个性化管理。改革薪酬制度,职工报酬与业绩、能力相挂钩。把发展空间、自我实现、人际关系等作为对职工的软报酬。结合事业单位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制,打破论资排辈,实行竞争上岗,能者上庸者让。重视沟通、协调、理解,实行网络化、扁平化管理。
        二是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不断改进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抓好基层公路部门干部队伍的素质教育,培育高素质的公路管理人才,夯实公路事业发展的人才基础。以强化管理为基础,以创新发展为灵魂,革除制约公路事业发展的思想性障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引导基层公路部门领导干部从“魅力型”领导向“工具型”领导转变。重视绩效考核,把工作实绩作为考核的最重要内容。强化人员教育培训,区分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的需要组织培训,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使得员工能以一致的行为来完成既定目标。
        三是加强优秀公路文化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好领导和群众两个积极性,正确处理公路文化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眼前与长远的关系,积极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确定和培育公路行业核心价值观。以培育优秀公路文化为载体,从以下九个方面把“养好公路,保障畅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融入渗透到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服务的全过程中,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第一,培育“团结、敬业、科学、创新”的新时代公路精神,即“互相协作、知难而进的团结精神;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第二,培养公路文化理念,即“严格标准、建设精品的质量观;依法护路、文明服务的形象观;务求诚信、科学严明的管理观;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服务观。”第三,树立公路形象,即“标准一流、质量过硬的设施形象;科学管理、纪律严明的管理形象;爱岗敬业、文明服务的队伍形象;服务经济、强省富民的社会形象。”第四,选好公路发展战略,即:科教兴路战略、人才强路战略、品牌立路战略。第五,夯实公路行业责任,即:“质量责任重于泰山,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廉政责任重于泰山”。第六,活跃公路文化氛围。其中,制度氛围是保障,物质氛围是基础,情感氛围是核心。第七,树立公路人才理念,即“人人可以成才;唯才是举,唯才是用;坚持德才兼备的育人观。”第八,落实公路科学发展观,即“坚持加快发展第一要务,率先实现公路现代化奋斗目标。着眼统筹兼顾第一要求,实现公路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协调统一。强化科学管理第手段,不断提高依法护路、依法治路水平。构筑深化改革第一平台,不断增强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实施人才强路第一方略,实现公路与人才资源的和谐发展。打造公路服务第一品牌,努力创建人民满意的文明公路行业。”
        总之,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基层公路部门必须及时认识到改革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及时深化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努力建立起与公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新时期优秀公路文化,以便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浅议公路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马德东,《现代国企研究》,2015.2
[2]《公路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孙吉成,《中国科技博览》2015.3
[3]《关于公路体制改革人力资源管理新思路》,包宏瑾,《科学与财富》,20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