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 耿涛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7月上   作者:耿涛
[导读] 对于建筑工程高支模的施工模式,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重视该模式施工的各个环节和重点,做好充分的准备,是高支模施工模式顺利开展的关键。当然,也必须注意总结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积极吸取相关处理经验,从而避免重蹈覆辙。

山东临沂身份证号:371323198304******  耿涛    276000

摘要:对于建筑工程高支模的施工模式,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重视该模式施工的各个环节和重点,做好充分的准备,是高支模施工模式顺利开展的关键。当然,也必须注意总结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积极吸取相关处理经验,从而避免重蹈覆辙。
关键词:房建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
        前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住房和土木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在各种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人们对房屋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使用不同的施工技术。高支模技术作为一项重要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承载能力,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预防和减少各种技术失稳事故。
        1.房建土建工中使用高支模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大家不仅对建筑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对建筑的内外结构也有更高的要求。如果施工中采用高支模,可以大大提高建筑本身的刚度,进而提高自身构件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高支模的施工技术还可以改善建筑物的结构特征,使结构内外的强度和刚度满足居民的要求。此外,使用高支模施工技术还可以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降低材料成本,提高施工单位的利润率。然而,在许多建筑施工中,高支模技术仍然存在许多危险。因此,在采用该技术时,应全面调查建筑物的高度和跨度以及所用模板的承载能力。开展这项技术时,要规范操作,必须按照章程准确开展,才能有效提高建设工程质量。
        2、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
        高支模施工的技术分析直接影响到土木工程的结构质量,这主要是由于模板施工和支撑体系结构的关键作用。顾名思义,高支模的施工属于支撑体系,有其自身的施工特点。通常是通过在一定高度架设支撑模板来施工。这一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为:(1)施工风险高。高支模施工属于高空作业范畴,高空作业会有很大的风险。此时,为避免安全事故,合理规避高空作业风险,施工单位必须对高支模施工采取全面的安全控制措施;(2)施工本身的局限性使得施工难度加大。高支模施工必须在高支模和支撑系统上进行。但是,由于施工技术的灵活性低,必然导致高空施工的困难,不仅阻碍了高支模施工技术的高效应用,也给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带来了很大的考验。(3)结构施工完成后,高支模拆除困难。在建筑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高支模将被回收,此时高支模将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拆除。但与一般模板支撑相比,高支模施工中使用的模板高度高、强度高,增加了拆除难度。因此,拆除高支模系统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
        3、关于高支模施工的具体技术
        3.1高支模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高支模施工浇筑技术中,通常采用普通商品混凝土作为施工材料。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浇筑效果,需要用专业的混凝土罐车运输,然后用汽车泵或混凝土泵运输到地面。针对混凝土运输,工作人员应注意减少运输过程中外部因素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合理安排混凝土原材料的采购和配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浇筑步骤和环节,使实际浇筑高度与混凝土设计方案相匹配。需要注意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尽量选择白天,便于及时观察和分析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同时,为了保证模板支撑的应力平衡,需要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浇筑速度均匀。混凝土浇筑过程包括浇筑柱状混凝土和浇筑梁板混凝土。针对梁板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先浇筑梁后的板,再从中间向两侧延伸浇筑,防止混凝土过于集中,提高模板支撑的安全性。并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滩料的均匀分布,避免局部超载。
        3.2浇筑技术
        现在房屋建筑的土建工程规模普遍较大,墙体层高度较大。因此,为了便于混凝土浇筑作业,降低浇筑环节的自落高度,施工实践中常采用降低浇筑速度的方法,一般每2h浇筑1m,严禁一次浇筑过高。


具体来说,第一次浇筑高度应高出地面1m;第二次浇筑高度可达5.5m,为避免第二次浇筑自落高度过大,混凝土可采用导管运输;第三次结合屋面进行浇筑,一次性完成。采用分层施工技术浇筑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控制分层浇筑高度,分层浇筑高度应低于分层高度,小于50厘米。如果施工现场混凝土坍落度在12 ~ 16厘米之间,拆除高支模时要注意让施工人员站在安全的地方操作,不要在松动或不稳定的模板上施工。此外,拆除高大模板时,不应使用铁棒和锤子进行撞击。施工应按一定程序进行,并适当使用绳钩或人工放置。施工人员不得拆除悬臂结构边缘的模板。模板完全拆除后,应分类放入存放处,同时进行拔钉、整修、刷防锈油等后处理工作,并入库。混凝土施工完毕,拆除模板后,将贝雷架自上而下拆除,同时吊起备用,为下一道工序做准备。
        3.3高支模的检查和验收
        在验收的同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控制和分析,以提高质量。接到工作后,专家必须对高支模施工工艺各组成部分的连接进行深入检查。如果发现任何松动或不可靠的情况,必须立即处理。只有加强整个高支模施工工艺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才能有效提高整个高支模施工工艺的质量水平。
        3.4拆除高模板
        拆除高支模时,应按有关操作规程和要求进行施工。当模板跨度大于8m时,拆除高支模只能在混凝土强度大于95%时进行;当模板跨度小于8m时,当混凝土强度达到73%时,需要拆除高支模。此外,拆除高支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混凝土振捣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8天后,需要对高支模混凝土进行强度检测。如果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可进行高支模拆除作业;如果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设计标准,则不能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再次检测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后才能拆除。
        (2)拆除高支模时,必须严格按照先浇筑后拆除、分级分段的原则拆除高支模。而且所有的次梁模板和侧模板都要先拆,再拆主梁模板。
        (3)拆除高支模时,必须先搭建拆除平台,然后拆除木梁和模板,并将其分为不同类型的堆放模板、松板、松梁、支撑等。从而保证货物的有序堆放。
        (4)模板拆除时,需要分散堆放。应检查拆除模板的质量。如有质量问题,应及时修复和拆除模板。
        3.5加强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质量管理
        在进行高支模施工前,相关部门需要组织专业人员检查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使施工方案能够顺利进行。如果出现问题,建设单位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通过对建筑材料的监管,使建筑材料质量达到行业标准,从而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期间,要成立专业的监督管理部门,派出专业人员进行监督工作,确保施工作业的规范化。落实施工责任制,要保证每个施工环节都能落实到每个人,增强责任人员的责任意识,才能顺利完成施工任务。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需要严格参照行业规范和标准,进行详细的检查工作,并积极邀请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进行验收工作。只有合格才能签字,需要认真记录。出现问题后,他们可以确定具体的责任人,防止推卸责任。
        结论:高支模施工技术是当前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技术。只有施工技术水平得到充分保证,才能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全面提升专业技能,增强安全责任意识,科学设计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标准化操作,以保证施工质量,促进工程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志斌.解析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J].甘肃科技纵横,2019,48(03):54-56.
[2]倪瑞.浅谈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10).
[3]程怡.土建工程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18):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