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建筑工程管理,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7月上   作者:韩乾
[导读] 建筑工程的建设,需要确保项目经济效益达到既定目标,这样才能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如果经济效益偏低,就会影响到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就要做好工程管理工作,从多方面切入,对工程建设做好控制,确保可以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本文首先针对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因素问题展开分析,然后提出优化管理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广东汕头市城市建设监理公司 韩乾   515000

摘要:建筑工程的建设,需要确保项目经济效益达到既定目标,这样才能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如果经济效益偏低,就会影响到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就要做好工程管理工作,从多方面切入,对工程建设做好控制,确保可以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本文首先针对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因素问题展开分析,然后提出优化管理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管理对策
        在经济水平提升与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的双重背景下,建筑工程市场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表现出建筑体量增大、项目投资金额高等显著特点。对于建筑工程企业来讲,在具体的项目建设中,就需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注重项目经济效益的取得,要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将相关的影响因素逐一做好控制,从而让建筑工程能够取得理想的经济收益。
        一、建筑工程项目影响经济效益的相关因素分析
        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经验来看,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因素,存在于多个方面,这需要对其形成全面认识。
        (一)施工质量的影响
        质量和效益,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在建筑施工中,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那么会给整体经济效益带来直接的影响。比如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时候,在进行桩体浇筑时,要求是一次浇筑成型,避免出现二次浇筑。因为二次浇筑可能引起断桩的问题。一旦发生断桩,那么显然桩体的力学性能就无法达到设计要求,需要返工,重新施工,这就会造成施工材料的重复使用,增加施工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所以,要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达到预期水平,就需要对施工质量加强控制。
        (二)材料使用的影响
        工程材料成本在整体成本中占据了不小的比例,在一些工程项目中,材料成本的占比甚至可以超过50%。对于材料的使用,会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带来影响。具体来说,一是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如果在材料使用中出现较多的浪费情况,就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比如对于钢筋的使用,一些操作人员对钢筋下料的把控不合理,产生较多的废短头。二是材料使用的损坏。在建设施工中,保护不当、操作不当等行为,可能导致材料损坏无法投入施工,这也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损失。比如对于管材的使用,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碰撞、挤压等导致管材破裂,这些破裂的管材就无法投入施工,产生了浪费,带来经济损失。
        (三)采购工作的影响
        采购工作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前置性工作,在施工活动之前,需要对施工活动所需要的材料、设备及其他相关物品做好采购,为施工活动做好准备。在采购过程中,对采购价格的控制,是一个关键所在。由于建筑施工所涉及到的材料物品用量较大,价格出现细微的变动,都会在整体成本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所以,要确保工程项目整体经济效益达到预期水平,就需要对采购环节的工作做好管控,要切实降低采购成本。
        (四)其他因素的影响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主要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会对项目经济效益带来影响。一是安全因素。在施工活动中如果发生安全事故,那么企业就会面临着赔偿或是罚款等方面的成本支出。二是进度因素。工程项目建设,一般在合同中都约定了工期。如果进度出现拖延,无法按时交付,那么就面临着违约索赔。三是工程变更。如果因为前期调研不足,或者是后期施工遭遇一些现实问题,不得不做出工程变更,这也容易增加成本支出。
        二、优化工程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策略建议
        针对建筑工程建设中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相关因素,对于工程管理人员而言,要对其形成有效认识,并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对这些方面的因素加强控制,做好工程管理,确保项目经济效益能够达到较高水平。



        (一)加强工程质量的管控
        要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那么需要注重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强管控,保证施工质量达标,减少返工,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首先,在施工活动开始前,要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这就需要组织技术人员和施工班组一起展开技术交底,由技术人员向施工班组详细说明技术方案、施工流程以及质量要点。在施工班组理解之后,双方签字确认。其次,要对现场施工过程加强控制。施工质量问题的产生,往往发生于现场施工的实践操作过程,由于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或是责任心不强,在施工中埋下质量隐患。因此,要尽可能安排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加强监督,确保施工人员能够依照正确的工序、符合标准的方法完成施工。最后,要加强质量检验,对于正在施工或是已经完工的部分,要基于相应的质量标准,展开质量检验工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避免遗留到后期带来更大的麻烦。通过对工程质量的管控,减少质量问题和返工,从而达到保证经济效益的作用。
        (二)对材料使用做好控制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活动中,还需要注意对材料使用做好管控,要确保材料使用合理,减少浪费和损耗。首先,严格落实“凭票领料”的制度,施工人员在需要领取施工材料时,需要先填写领料单,然后交由材料保管人员查验之后,依照领料单上的领取量,对应发放材料,领多少,发多少,不能多发,也不能少发。同时,在发放材料时,要落实“先到先用”的原则,先到仓库的材料,要先发放使用,避免长时间存放过期变质。其次,在材料施工使用的过程中,要落实“最大化利用”原则,指导施工人员对工程用料先做好计算,然后根据具体的用料,来确定下料量,从而减少材料的浪费。再次,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材料做好保护,轻拿轻放,吊装时要做好绑扎固定,避免材料出现碰撞、滑落导致损坏。最后,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产生的废料,需要对其进行集中回收,待到工程结束,进行拍卖处理,回收一部分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三)严格把控采购的成本
        建筑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保障,一大关键在于要对采购工作做好管理,切实把控采购成本。第一,对于工程材料的采购,这需要相对工程量进行估算,依据工程量,确定材料用量,避免采购过多的材料导致浪费。第二,要合理确定供货商。同类材料的生产常见较多,企业需要通过市场调研,选择整体成本最低的厂家作为供货商。这需要综合考虑材料单价和运输成本,选择二者总体成本最低的厂家建立供货合作关系。第三,在施工设备采购方面,要先清点现有设备,结合施工需求,了解设备缺口。针对缺少的设备,根据施工量的多少,将其分为采购和租赁两类,分别予以配置,降低设备方面的整体成本。
        (四)对其他因素做好控制
        为了让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得到保障,还需要对其他影响因素做好控制。第一,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要落实安全教育、设置安全设施、做好安全检查,构建起安全的施工环境,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第二,要注意把控施工进度。这需要事先制定好施工进度计划表,在计划表中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第三,对于工程变更的问题,在管理实践中要严格落实“能不变则不变,能少变则少变”的根本原则,尽可能减少变更带来的成本增加。如果确实需要变更,也要对变更方案优化设计,同时明确变更责任,尽可能降低工程企业自身所承担的变更成本。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需要关注到经济效益的取得,对管理活动展开优化构建。这就需要关注到施工质量、材料使用、采购成本、安全问题、施工进度等方面,针对性优化管理工作,让各个方面工作都井然有序的开展,减少意外情况发生,确保项目经济效益达到预期水平。
参考文献:
[1]杨秋红. 试析如何加强建筑造价管理提高工程经济效益[J]. 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 2019(05):210.
[2]袁婕. 提高建筑造价管理中工程经济效益的途径[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 568(09):16-16.
[3]俞燕来. 强化建筑造价管理提高工程经济效益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20):132-132.
[4]王金平, 李相呈. 探究如何加强建筑造价管理提高工程经济效益[J]. 商品与质量, 2019(05):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