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中的农村土地管理问题探析 罗露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7月上   作者:罗露
[导读] 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与我国的土地资源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但国土资源的开发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土地的供需矛盾不断加深,必须找到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土地的利用率实现最大化,从而节约用地,有效满足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用地需求,做好土地管理工作。

湖北荆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罗露   448000

摘要: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与我国的土地资源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但国土资源的开发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土地的供需矛盾不断加深,必须找到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土地的利用率实现最大化,从而节约用地,有效满足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用地需求,做好土地管理工作。
关键词:城镇化;土地管理;农村
中图分类号:F29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国家开始逐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大量土地资源被使用,出现了一系列土地管理问题。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解决土地治理问题需要予以重视。只有针对土地做好管理,才能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助力,解决城镇化建设中的土地问题。
        1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土地管理面临的问题
        1.1缺乏完善且合理的土地利用体系
        一是未能建立完善且合理的土地使用制度体系,难以对土地做好规划,因为一些土地被征用,大部分会被应用在工业领域或者民用房建设方面,推动民用房数量与工业区面积不断增加,无形间导致城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土地使用面积不断减少。在分配土地时,未能做到合理与公平,最终出现不平衡问题。
        二是缺乏长远发展规划。研究我国城镇化建设情况发现,一些规模不大的城镇开始朝着大型城镇化方向发展,但是因为缺乏长远眼光,在建设过程中只看重当前利益,在设计城镇化建设方案时比较片面,规划的长远性不足,即使后期推进城镇化建设,也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如此一来,虽然城镇数量不断增加,人们也逐渐开始向城镇转移,但是却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因为规划的长远性不足,没有考虑到小城镇持续发展的支撑动力,尤其是产业构建乏力,使一些城镇的发展难以持续。
        1.2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部分地方政府在推动本地经济发展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建设主题公园或者经济开发区等方面。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从20世纪末到现在,我国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由于规划不合理的问题,导致被使用的土地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一部分土地资源出现被浪费的情况,不少被浪费的土地还是肥沃的耕地。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部分耕地被用于其他用途,失去了原本的农业生产作用,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此外,由于某些建设单位的经济问题,导致一些被占用的土地长时间处于闲置或停工状态,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2优化城镇化中农村土地管理问题的途径
        2.1完善土地利用体系
        我国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时会占用农民的土地资源,农民失去土地后,通常选择外出务工,这样虽然能提升经济收入,但会导致农村人口流失。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相关建设项目缺乏相应的人力支持,影响了城镇化发展进程。所以不但要持续推进城镇化建设,还应该重视就业机会的增加,保证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足够的人力。土地管理工作人员要始终保持持续发展的思维,要对我国目前面临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实事求是,做好调查和研究工作,主动听取基层农民的建议,结合实际,从农民的利益出发开展相关工作。如果部分工作和农民的合理需求出现冲突,就要合理解决,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在持续推进土地管理工作时,要重视土地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解决好土地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合理保障地区经济发展。



        2.2提高土地利用率
        目前,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和占用农民赖以生存的耕地资源等问题,严重时还会出现耕地被破坏的情况,导致我国粮食安全受到威胁,同时会降低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率。土地管理部门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但要提高城镇化的建设水平,还要充分结合实际发展需求做好土地资源的规划和使用工作。通过论证,保证规划的可行性,避免浪费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价值。
        对于不是必须征用的土地,尽量不予征用;已经被征用的土地,要尽快投入建设,避免使土地资源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导致我国土地资源浪费。相关人员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时,应该严格遵守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规定,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保证城镇化建设和发展能够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持续推进,从而合理保障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3提升农民参与规划的主动性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提升,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导致我国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明显不足。所以,相关人员要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到土地资源管理中,提升农民参与土地规划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城镇化建设的作用,使城镇化建设更加顺利,避免与农民发生冲突。政府要加大城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开展各项活动或者发放宣传手册,使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城镇建设的真实信息。借助新媒体资源,例如抖音、微信公众号等进行推广,保障土地资源的利用过程更加透明化、科学化和合理化。优化土地资源的管理制度,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避免违规违法现象的发生。同时帮助农民解决收入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弥补农民失去土地资源后的经济损失。政府应增加对农民的征地补偿,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土地征用补贴。建立切实可行的就业帮扶制度,提高工厂的建设水平,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
        2.4做好调查,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我国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有着良好的发展契机,但是也面临相应的风险。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然会使用大量土地,难以避免地会占用一些肥沃的耕地,对我国的粮食生产造成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农民而言,在减少或失去土地后,经济收入肯定会受到影响,缺少了农业生产这部分经济来源,会影响家庭整体收入。一些农民因为土地被征用,不得不选择到外地务工,虽然能够获得经济收入,但是事物具有两面性,占用土地的目的是推进城镇化建设,而失地农民选择外出务工,这就导致农村人口流失。城镇化建设缺少足够的人力支撑,显然就会影响城镇化建设质量。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留人”,确保城镇化建设有足够的人力支撑[3]。土地管理人员与城镇开发人员必须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仔细思考,避免影响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应当做好调研工作,到基层调查,主动听取基层农民的意见与建议,从农民利益出发。如果在建设过程中农民与相关部门出现纠纷,必须对纠纷问题进行调查,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对于一些农民并不了解的问题,一定要为其做好解答,不可以出现强拆情况。还可以借助新媒体,让基层农民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渠道反馈意见和想法,提出利益诉求。这样,相关人员可以了解基层农民的具体诉求,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结束语
        土地管理在城镇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还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所以在后续的土地管理工作中,需要结合土地实际情况,采取完善科学的管理措施应对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在土地管理的过程中,注重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适时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土地的集约化水平,调整人口、土地和经济产业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徐璇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化治理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0.
[2]管文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治理主体结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3]郑丽庄.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社会治理问题[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9(5):49-52.
[4]冯璐,曾艳,赵鸭桥,等.中国与南亚东南亚乡村的现状和未来———首届“‘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国际论坛”会议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4):127-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