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7月上   作者:马继召 李淑艳 王淞 李卫民 李会元
[导读]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根据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要,以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继续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必须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创新人才教育体制。基于此,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分析与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马继召  李淑艳  王淞  李卫民  李会元    063000

摘要: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根据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要,以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继续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必须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创新人才教育体制。基于此,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分析与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1 专业设置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环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适应性和地域性。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开设适应性专业,与当地生产结构相适应。此外,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环境还必须遵循宽窄并存、以宽为主的原则,以适应社会变化和终身教育的要求。
        1.2 课程特点
        高等教育课程强调课程与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的相关性,强调理论和实践课程的结合。考虑到教育的继承性,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中,应注意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和普通教育课程的衔接与沟通。
        1.3 教学方法的特点
        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必须通过严谨的课程设置和严格的教学管理,确保实践教学内容新颖、实用,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 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
        2.1 经济全球化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了我们教育理念的真正变革和飞跃。另一方面,教育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将得到显著提升,高职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将更加明显。可以说,经济全球化对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其能力提出以下要求: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国际化能力。此外,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和更新次数的增加,要求高等专业教育及时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和工具,以满足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需要。
        2.2 教育国际化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教育国际化增加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必然导致教育理念的巨大冲突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国际化正在迫使各国教育市场向世界开放,发达国家充分利用本国教育资源,利用网络技术,合作经营国外学校,占领国际教育市场。这一切都将使我国高等教育主体更加多元化,教育体系结构将呈现异质化。虽然这可能会导致我国旧的教育体制、学校的不规范行为和教学管理模式的滞后逐渐消失和转型,也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但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高职教育仍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现有高等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威胁。
        2.3 终身教育思想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认同,我国正逐步走向终身教育时代和教学型社会,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长期的、贯穿人的一生,不断积累知识持续的过程,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环境要求职业技术教育有新的定位,更好地适应社会各界的需求。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训劳动力,而且是在终身教学的过程中培养新一代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要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就必须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来修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3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人才模式
        3.1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区域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的地域性与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当地产业结构、科技发展水平、人文环境、社会习惯和可用自然资源的需要有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决定了人才需求,进而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定位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人文环境存在差异,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地区发展水平、规模、专业条件和人才培养规划等方面的异同。因此,在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时,应充分体现这种地域差异性和相似性。为此,有必要适时调整和改革专业环境、培养计划和培养内容,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忽视这一点,将损害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
        为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地域特色,在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时应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人才培养定位要准确。高等职业教育的服务定位主要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即以地方应用为重点的技术人才培养,其在人才培养上的定位也应立足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和社会发展。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理解教授理论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关系。当今社会需要专注于技术应用的人才,主要是为了拥有转化科技进步的技能和直接应用技术的能力。这就要求更高的专业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和基础教育,同时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进入社会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
        3.2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强调多样化特点
        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变化的需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教学多样性、动态性、个性等特点的人才。可以在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具体活动中考虑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学校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有利于人才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多元化管理模式的推进正在塑造高等教育多元化的人才教育模式非教育机构的学校,包括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机构以及企业、行业组织和社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根据市场和学生的教育需求提供多种教学模式。二是改革僵化统一的课程设置,为开设多种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课程模块创造条件,创造多种选择,由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人才培养计划根据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的技能培训,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在线教育模式,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的有机结合。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终身教育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教育需要运用现代远程教学方式促进教育教学。
        3.3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突出其高职特性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课程改革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难点,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集中体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体系结构,一方面必须摆脱传统的本科教育压缩形式的影响;另一方面,应避免专业覆盖范围过窄。一是规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强调实践技能和具体应用是职业教育的特点,但理论的广泛迁移和通用性决定了它会为学生提供解决新问题的有用见解和知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将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巧妙结合,重视理论教学,这应该是高等教育专业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策略。二是着眼于教学内容的实际运用,既要为学生当前的就业考虑,也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考虑,将实际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为此,必须从终身教学的角度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使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对此,我们可以构建具有相对稳定的基础文化理论课程和较强的职业特色课程体系,强调灵活性和机动性。为保证高等专业课程的稳中有变,满足高等专业人才对经济学的需求和社会发展。
        4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高等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教学规范和教学方法不同于其他教育层次,研究高等专业教育特色培养模式是促进高等专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文章带有课题编号:课题来源: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课题编号:SQ202012
参考文献:
[1]贾玉玲,杨艳玲.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山东化工,2020,49(02):174-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