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节能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7月上   作者:远方方
[导读] 给排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门,也是建筑节能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运用节能技术,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消耗以及水资源的浪费,切实保证建筑使用功能的发挥。从工程技术人员的角度,应该从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具体情况着眼,采取科学合理的节能节水技术,控制给排水工程运行能耗,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1272319880******0  远方方

摘要:给排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门,也是建筑节能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运用节能技术,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消耗以及水资源的浪费,切实保证建筑使用功能的发挥。从工程技术人员的角度,应该从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具体情况着眼,采取科学合理的节能节水技术,控制给排水工程运行能耗,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一、分析建筑给排水工程节能技术
        (一)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小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发挥重要作用,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热水循环系统质量。多数集中热水供应系统浪费现象严重,在热水装置安装后,无法及时提供所需温度热水,只有放掉一部分冷水后才能使用。这些被放掉的冷水难以取得相应效益,称之为无效冷水,这种浪费现象的出现受到多个方面因素影响。新建建筑在热水集中供应系统循环方式选择方面需要对节水效果以及成本等有充分考虑,结合建筑性质,地区经济条件等选择支管循环或者立管循环方式,减少无效冷水浪费量,取得理想的节能效果。
        (二)以往建筑给排水节能技术
        建筑给排水节能技术中综合节水技术属于一项关键性技术,建筑给排水在节能,节水,节地方面有非常大潜力,节能和节水彼此相互联系,在节水的同时可取得相应节能效果。建筑给排水节能需要控制建筑使用总能耗,重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生活水池设置方面坚持节能,节地和经济性原则,从节水方面出发,使用不锈钢材料或者刷涂釉磁,避免水箱污染,实现对水资源浪费情况的有效控制,取得理想节能效果。
       (三)建筑给排水节能新技术
        1高层建筑需要注意市政给水管网可用水头利用,充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选择分区供水策略,在底层用水点方面通过市政压力供水,避免因为二次加压产生不必要的能耗。条件允许情况下在高区用水方面配备管网叠压供水设备,直接从供水管网吸水,利用市政管网压力减少不必要的能耗。
        2重视建筑水设施和回用水水质标准的发展和完善,充分利用优质杂排水,制定回用水水质标准,当前我国回用水水质标准还存在有两个方面问题,首先,当前很多中水工程无法达标。另外,因为中水工程水质达标难度大,中水工程投资和处理成本有明显增大,必须做好这方面优化完善,促进中水工程发展。
        二、关于建筑给排水工程节能技术应用分析
        (一)合理挑选加压设备
        在高层建筑日渐增多的背景下,供水系统必须经过加压后才能满足高层用户的用水需求,而在传统给排水模式下,采用的市政给排水管网直接加压的方式很容易导致能源浪费问题,而且过大的水压容易导致管道爆裂。对此,可以在适当位置设置二次加压设备,在提升供水压力的同时,降低不必要的能耗,减少水资源浪费问题,以达到节能和节水的目标。而在对二次加压设备进行选择时,需要从建筑本身的具体需求出发,这里以无负压供水设备为例,其本身包含了能量储存器、无负压流量控制器和增压泵等控制系统,不需要额外设置水箱,可以利用市政给排水管网的剩余压力实现二次增压,因此与其他加压设备相比,无负压供水设备的加压效果较好,结构简单,加上不需消耗其他压力,节能性和经济性良好。



        (二)重视阀门的选择
        如今,建筑给排水工程中采用的管道通常都是镀锌钢管,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锈蚀,导致水质污染,如果长期闲置再次使用,会引发锈水放水问题,导致水资源的浪费,而如果锈蚀出现在接头位置,还可能引发渗漏。对此,在进行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更加优质的管材和阀门,如钢塑复合管、PE管、PVC-U管等。以新型给水管材薄壁铜管为例,其本身具备优秀的卫生性能,水中存在的细菌如果在管道中停留5h以上,就会被管壁上附带的铜离子杀灭。阀门的选择同样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优质的阀门可以保证闭合的严谨性,不会留下渗漏缝隙,而如果阀门质量不达标,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三)利用分流制排水措施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应该利用生活废水、粪便污水的分流制排水措施,其对于节能节水都能够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在专业领域,这种技术被称为中水回用。能够被回用的中水一般都是一些优质生活废水,即不包含厨房排水的洗衣排水、冷却排水等,运用相关技术对其进行回收和净化处理,确保废水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后,可以作为生活、市政以及绿化等方面的非饮用水。相关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多数地区都处于轻度缺水状态,而实际上,直接用于饮用的水量极少,通常为每人每天5L,其余多数为非直接使用水,包括空调冷却、绿化用水等,很多时候这些杂用水都会与饮用水采用同一水源,这样不仅会导致水厂水质净化难度的增大,而且会增加能源消耗,水资源的市政管网中的传输同样需要进行额外加压,能源损耗问题进一步增加。如果能够将一些优质废水作为原水,进行相应的收集、净化和处理,确保其达到中等水质标准后,应用于杂用水系统中,则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水资源浪费问题,还可以有效节约其在水环境循环中的能源消耗,有着良好的节能效果。当然,在建筑给排水领域,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必须从建筑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四)引入分区给水方式
        建筑供水主要是以市政给水管网为依托,虽然不用规模的市政给水管网供水压力不同,不过在没有经过二次加压的情况下,一般只能提供给5层左右的用户正常用水。在城市规划不断扩大的前提下,高层建筑成为城市建筑的主要形式,传统供水模式无法满足高层用户的用水需求,需要经过二次加压。二次加压环节可以引入分区给水方式,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进行供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二次加压,这样不仅能够提升给水的便利性,还可以降低给排水系统运行的能耗,避免低层用户因为压力过大导致的水资源浪费问题。
        (五)完善调整热水供应
        1应该对热水供应系统进行完善,依照实际需求来维持热水的温度和供应连续性,做好冷热水比例控制,减少不必要的热水消耗,从而降低加热所需的能耗。
        2可以将清洁能源引入到热水系统中,如地热能、太阳能等,以太阳能为例,太阳能本身清洁安全,集热效率高,保温性能好,而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维护便利,受环境影响小,加上技术成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青睐。如今,在我国部门大中型城市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要求高度在12层以下的建筑,必须优先选择太阳能装置作为热水设备,来满足热水供应需求。
        结束语
        综上述,新时期,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能源紧缺问题,使得节能降耗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作为能耗大户的建筑行业更是必须高度重视节能问题。因此,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要求设计人员从建筑工程的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节能技术,满足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龚得春.试论节水和节能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08):33-34.
[2]祁国柱.浅谈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8.(12):48-49.
[3]刘宗海.关于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能技术的探讨[J].中国绿色画报.2015.(10):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