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7月上   作者:汪锋
[导读] 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革命的纵深推进,让人类享受了工业化、信息化成果红利的同时,也承受了过度开发及环境保护不力带来的污染后果,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尤其是在大气质量管控和污染防治上,在十九世纪欧洲许多国家已经有过类似问题的惨痛教训,因此当前环境工程科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41102419800******6  汪锋

摘要: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革命的纵深推进,让人类享受了工业化、信息化成果红利的同时,也承受了过度开发及环境保护不力带来的污染后果,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尤其是在大气质量管控和污染防治上,在十九世纪欧洲许多国家已经有过类似问题的惨痛教训,因此当前环境工程科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应用实践而言,大气问题关系到各行各业与千家万户,要从制度设计、防控措施、长效机制和行为引导方面进行努力,保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关键词:环境工程;大气污染;防治管理
        一、在大气污染中的原因分析
        通常情况下可以把大气污染原因分为客观的地理环境变化和主观的人为影响。自然环境变化有地壳运动引起的火山爆发、极端天气、沙尘暴等等,这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大气污染会延续较长的时间,同时防控的难度也较大,集中性的对某一地区会造成较大的危害,危害程度相对较大。主观性人为活动是目前对大气产生污染的主要原因,其通常是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气、废液、废物等的排放,造成了大气环境中的空气质量受到严重破坏。目前较为集中的问题是各类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工农业生产中处理不达标的废气排放,如秸秆焚烧,化肥农药的滥用、农村取暖季传统的燃烧烧煤取暖方式以及城市的垃圾焚烧、高污染工业企业废气排放等。
        二、在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防治的对策分析
        (一)大气污染防治管控措施
        政府要肩负起大气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构建起全方位的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和架构,做好政策制定、制度设计和监督落实工作。在污染监督监测方面,综合利用新技术新体系开展严密扎实的污染情况实时检测,通过卫星、北斗定位系统开展天基领域的宏观侦测,通过无人机、人工飞机巡测方式开展区域大气环境监测,通过地面人工站点采样分析开展详细点位监测,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响应机制,对于异常的监测指标要及时的报送相关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并开展深入的调查和后续的处置工作。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健全完善大气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控的法律法规,把污染防治作为红线和底线性要求,建立健全大气污染物排放和处理标准体系,加大污染行为的惩戒与处罚力度,强化法律的运用落实,加强生态环境执法力量建设,加快环境保护违法犯罪行为司法处置进程。在监督责任落实方面,明确大气污染防治的第一责任人,落实各方的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同时要落实好中央环保专项督查工作,加大环保执法的审查审计,坚决把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落实到位,对于不履职尽责的责任主体要严肃依法依规处理。
        (二)增强各类机动车尾气排放管控
        1、对尾气排放标准进一步严格要求,加大对机动车检测中尾气污染物及其达标情况的检测力度,能源部门、环保部门、车辆生产企业要联合起来,在现有基础上努力生产含有毒有害物质更低的石油能源、尾气处理技术更先进的机动车。环保部门应当对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逐步的提升等级,限制黄标车辆的运行范围,加大尾气不达标车辆的淘汰力度。
        2、要大力的推行新能源汽车,包括油电混合、太阳能等新技术产品,国家应进行适当的资金扶持,帮助车企去提升新能源技术,从而在该类汽车的性能、稳定性以及污染物的排放上有进一步的提升。
        3、鼓励公共出行和绿色出行,在城市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开展城市限号,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频率,引导公民共同为大气污染防控积极努力。
        (三)加强生态修复工程建设
        污染一方面要防治,另一方面生态的修复与建设也至关重要。


早期的环境保护重视污染的防控治理,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治标不治本,例如若仅通过淘汰污染气体排放标准不合格的产能,限制机动车的使用,但是这只能放缓污染物增加,不能切实减少污染物排放,所以生态修复就要发挥作用,开展绿化工作,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要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因地制宜打造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空气二氧化碳含量,城区与山区的绿色植被也能够为人类释放更多的含氧量高新鲜空气。此外,还要统筹山林湖海总体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促进生态圈的良性循环,减少水环境中污染气体的排放和化学需要量增加,改善城乡人居生态环境,多使用生物质能的垃圾处理方式,减少化工业的废物排放,多利用生态自我修复来推动大气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做好环境保护宣传工作
        强化舆论宣传引导是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控的有效措施。通过有效的宣传培训指导,让公众对大气污染的成因、危害、防控大气污染的政策及技术都有了全面的认知和了解,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自觉的从自身做起。
        (五)要加大以废气综合利用为核心的技术研发力度
        废气污染占据了大气污染的绝大比例,因此立足现有的基础条件,加强废气的净化与再利用是最为直接有效的防治手段。当前的工业企业已被强制性要求安装废气处理装置,其排放的废气中的有害有害物质含量必须低于国家及地方的强制环保标准,否则会被责令停产甚至关停,面临高额的罚款甚至是刑事处罚。瞄准环保行业的前沿技术方向,加快无害化处理的技术研发,争取能够将处理后的污染物进行二次利用,实现污染防治投入和产出的内循环,让企业更有动力去开展研发工作。
        (六)构建市场化机制的环保产业体系
        1、在污染物的处理方面当前的很多企业排泄废弃物的处置主动性不高,很大原因取决于处置成本高,缺少相应的市场补偿机制,这就需要以排污权交易市场的规范运行来解决当前环境污染处置中权责利之间不平等不协同的问题,让环保措施运用到位,废弃物处理得当的生产企业能够把前期的投入资本化,在排污权交易市场上拥有合适的定价标准,从而鼓励企业加大污染物的处理净化力度。
        2、在环境保护建设的投入上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资源投入的稳定性长期性,建立制度化的环保建设体系,而不是仅仅盯着政策方向,一段时间搞大气污染防控,一段时间搞水质污染处理,缺乏统筹管理,造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生态环境治理不协调不均衡。
        3、环保技术的支撑体系要建立,政府要出台专项政策,拿出专项资金去鼓励科技企业加快环保技术研发,同时依靠排污权,排放权交易构建的市场机制,尽快实现技术专利的市场化运行,加强环保技术专利权的保护,促进其有序交易,同时要引导技术企业瞄准当前环保工程中最为迫切和棘手的问题,集中进行攻关,特别是在大气综合防治,土壤环境改良,水生态环境修复以及人为活动产生的工业三废和生活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循环利用上,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政府可以把利用废弃物再产出的环保型产品进行集中采购,并进行一定的价格补贴,让企业能够更加积极的开展技术研发,提升环保技术研发和赢用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凸显,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也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各国面对的国际性任务。在各类环境问题中,大气污染具有涉及面最广,危害程度较大,防控难度较大的特点,它不但对人类和动植物正常生存生活造成较大危害,也对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平衡产生了较大威胁。本文对环境工程架构下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其成因、防治管理措施做了探讨和分析。
参考文献
[1]杨精存.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20(24):50.
[2]张亚亭.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简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3):80+40.
[3]崔锁文.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简析[J].科学技术创新,2020(09):188-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