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彭茹荷
[导读] 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适应社会以及具备完善品格的全面型人才,教师在小学教学中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不关注学生的性格品质完善、道德素养提高很容易将学生培养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与原本的教育初衷相背离。基于此,教师在小学教学中需要开展有效的德育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学会关心,合作,负责,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责任担当,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彭茹荷   广东省惠东县西枝江小学
【摘要】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适应社会以及具备完善品格的全面型人才,教师在小学教学中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不关注学生的性格品质完善、道德素养提高很容易将学生培养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与原本的教育初衷相背离。基于此,教师在小学教学中需要开展有效的德育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学会关心,合作,负责,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责任担当,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德育;培养学生;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006-01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品质塑造的关键时期,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一直把在教育的首要位置,教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适应集体,从小给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现阶段很多学生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学生仿佛是温室中的花朵,无忧无虑的成长,很多学生受家人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从小就缺乏责任意识与担当品质,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部分学生形成自私自利的不良品质。教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担当品质,可以让学生在德育教学的氛围中练就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完善的综合素养,教学生培养为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现代少年。
        一、教师以身作则,培养良好习惯
        教师处于学校德育教学的一线,德育工作任务大,责任重,为取得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以身作则,事先垂范,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身体力行的践行自身提出的德语原则才能让学生真正信服,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性格品质。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应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切忌自己的不良行为给学生带来反面教材,让学生错误模仿。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教学,不能敷衍了事,马马虎虎,真正承担作为班级建设中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在上课前认真备课,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能够对课堂上发生的状况及时巧妙应对,在黑板上书写时做到字迹工整,一笔一划,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耐心聆听,给予解答。教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让学生们有目共睹,在之后的德育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正式学生身份,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才能更让学生信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顾对学生进行说教,自身反而没有做到自己提出的倡导和要求,此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在教师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垂范表率下,学生也会养成负责任的性格品质,牢记自身学生身份的使命,认真的对待学习,按时的完成任务。
        二、重视自我教育,培养责任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现阶段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的德育教学不能仅仅是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达到知行合一。在等于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是独立的个体,自己生活在家庭中,集体中,社会中,在不同的环境下自身的责任有所不同,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能力,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更好地担起不同的角色身份下的责任。



        例如,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给学生强调自我教育的重要性,给学生例举不同环境下学生代表的身份及应尽的责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将负责任的良好性格品质贯彻到底,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将责任与担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给予学生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在班级内推行“劳动岗位制”,让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将自己视为班集体的一份子,维护班级环境人人有责,维护集体的荣誉是每位学生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让学生与集体更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改变学生以往不参与集体活动,不关心集体荣誉感的错误思想,让学生在“劳动岗位制”下人人有事做,事事都负责。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开展“八个心”“五个自”“三个小”的活动,改变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习气,在家庭中关心父母、分担家务,在学校中团结伙伴,互相帮助,在社会上乐于助人,积极奉献,从学生思想,道德,意志,品质,人格等多方面向学生渗透责任与担当,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消极因素中不聊因素的消极影响,让学生在德育教学工作下茁壮健康的成长。
        三、组织演讲活动,树立远大志向
        教师在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中适时的给学生组织演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讲解内容的好奇心与学习的兴趣。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德育教学中,教师以主题演讲的形式结合真实的案例更能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树立学生的远大志向。培养学生成长为有责任心的人,不仅对自己负责,还要学会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真正提高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成效,让学生从小懂得责任的重要性。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小的集体中自己应付的责任外,还需要给学生讲解从社会层面上学生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从娃娃抓起,让学生从小接受良好的德育教学渗透,成长为勇于担当时代重任,对人对事尽心尽责做新时代优秀青年。教师利用班会的主阵地给学生开展“祖国在我心”“学习雷锋好榜样”“还你绿色”“小节约大收获”等主题演讲,在演讲中给学生结合真实的人物事例,让学生在他人的引领启示下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培育高尚的理想,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教师也可以事先给学生规定好德育班会的主题,让学生自主搜集相关的素材在班会上进行演讲。古人曾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引领当代青少年培养的教学风向,每多一次培养学生负责任的德育教学就会少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教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给学生渗透负责任的意识观念,可以让学生从小就懂得责任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小就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人。
        结语:小学是学生道德观念,性格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德育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要义,教师在小学教育中积极给学生开展德育教学,以德育向学生渗透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正确的价值观念,可以让学生在积极向上、和谐融洽、大家合作的德育氛围中养成自身的责任意识与担当品质,改变学生自私自利的不良习气,让学生更好的融入集体,以责任感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力量,得到他人的认可,教学生培养为优秀,独立,负责的当代青年。
参考文献:
[1]刘鉴文. 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性探究——基于广州市黄埔区15所重点小学的调研[J]. 科教导刊(下旬), 2017(4).
[2]吴少玲. 基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小学德育实践探究——结合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中心小学“儒雅教育”实践[C]// 教育教学研究. 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