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力助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刍议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姜涛
[导读] 数学源于生活实际又高于生活实际,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具有积极意义。在提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质量时,还可以积极向学生家长寻求帮助,通过家校合作模式推动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探究活动中,以此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效果。

姜涛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僰王山镇中棉小学  644200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实际又高于生活实际,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具有积极意义。在提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质量时,还可以积极向学生家长寻求帮助,通过家校合作模式推动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探究活动中,以此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028-01

        一、家校合作现状
        1. 家长对家校合作的认知存在误区。
        家长对家校合作皆十分支持,但在认知上存在误区。部分家长认为自身水平有限,无法为学生辅导。还有部分家长盲目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德育教育引导。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对家校合作也存在明显误区,对家长的参与并未予以高度重视,认为家长缺乏时间和精力参与校园教学活动。而部分家长对学校组织的家校合作教育活动存在敷衍、应付心理,并未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家校合作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磨灭了教师推动家校合作发展的热情。
        2. 家校合作实践缺乏计划性。
        家校合作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学生朝着更高层次地目标稳步前进,但在实践过程中并未基于宏观角度合理规划教育合作计划,仅凭借班主任或相关领导者的个人意愿盲目开展合作教育活动。同时,由教师单方面主导教育合作活动,家长则被动性接受教育合作理念,双方互动交流力度不足,使得整个家校合作工作流于形式。
        二、家校合力助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 家校合力监督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这门学科原本就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复杂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产生抵触情绪,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尚不具备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自发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应积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例如,在“简易方程”教学完毕后,部分学生在解方程移项时经常忘记变换符号,导致最终方程计算结果时常出错。以“x-25=60”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错题原因规整到错题本中,指导学生明确符号变换的意义,促使学生真正理解“等式两边加减同一数时,等式值不变”的概念。其次,引导学生将“x-25=60”过渡转变为“x-25+25=60+25”并要求学生将此过程整理在错题本上。但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很难坚持独立完成错题本整理活动,因此学生家长可与学生共同商议某个特定整理错题的时间段。例如,学生每日完成作业后,家长可积极带领学生重新梳理错题本中的知识点,在家长的陪同与监督作用下督促学生认真完成错题本整理任务,从而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2. 家校合力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带领学生梳理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点。


基于宏观角度帮助学生构建系统性的宏观框架,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各个章节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以此为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精准预测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的知识点,并以微信群为基础将其实时共享给家长,要求家长在此阶段高度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例如,教师在讲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相关内容时,由于该章节对学生平面空间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自身空间想象力较差的影响下很可能无法快速吸收内化相关知识点。因此,教师可积极与家长保持沟通交流关系,由家长带领学生完成预习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平移的基本方法和计算平移距离的步骤,以此在家长的指导下促使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有基本的认知,有效避免了学生无法跟上课堂教学进度的现象发生。另外,由于学生已预习过课堂所学内容,因此在正式教学中将会更容易接受教师讲解的基础理论知识。
        3. 家校合作教学中融合数学游戏元素。
        (1)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教师在创设数学情境时,可通过巧设问题障碍的方式驱动学生寻找答案,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独立探究感兴趣的社会问题。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对直观立体的事物很容易形成正确的感知,但对抽象复杂的事物却严重缺乏探究兴趣。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积极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元素,将游戏情境与数学理论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游戏互动过程中对各基础理论知识形成直观立体的感知,有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兴趣。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位置和顺序”相关内容时,部分学生对数学语言中的位置和顺序概念无法进行正确理解,但其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顺序则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共同制作实验道具,以教师的口令为标准要求学生将道具放在指定的位置,从而通过直观立体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前后左右的方位顺序。在课余时间,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与家长进行游戏互动,更深层次地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
        (2)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大部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普遍不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不仅无法保障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也造成了十分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合作类游戏情境,促使学生在游戏活动情境中不断树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例如,在开展以“购物”为主题的游戏教学时,教师可在尊重学生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将其合理划分为四个学习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共同指定一名学生为收银员,其他学生则承担顾客的角色。要求学生以顾客角色完成商店采买活动,而收银员则要正确计算资金消费金额,并以1 0分钟为游戏活动的时限,学生要在此过程中自由挑选三至五种物品,由规定时间内成交量最高、计算结果准确的小组取得优胜。通过创设购物游戏活动情境,学生可以对人民币有初步认知,并熟练掌握多种数目连续相加的计算方法。与此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与父母共同完成采购活动,促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转换意识,充分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总之,学生家长在实施辅导工作时,应以学校教育为基础进行更深层次地优化与完善,依托于家校合作的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全体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在尊重学生个人意愿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制定数学学习计划,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对数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刘宏洋.运用家校互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数学大世界,2020(07).
[2]周快乐.搭建家校互动平台提高口算教学质量[J].当代家庭教育,2019(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