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难点何时了,习作知多少——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徐建军
[导读] 习作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并且从中段年级开始,习作的重要教育地位就开始显现,习作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较为广泛的,比如,日常的书信往来、工作汇报以及个人简介等,都需要有一定的习作基础包含在其中。但习作教学的难点颇多,不少学生不爱习作,写出的文章浮夸、虚假、主题不明,滥用修辞,学生失去习作兴趣,教师教学也一阵迷茫。针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以上问题,本文将简要做出几点论述,若其中有不足,还望同仁斧正

徐建军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东方外国语学校  浙江  温州  325100
【摘要】习作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并且从中段年级开始,习作的重要教育地位就开始显现,习作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较为广泛的,比如,日常的书信往来、工作汇报以及个人简介等,都需要有一定的习作基础包含在其中。但习作教学的难点颇多,不少学生不爱习作,写出的文章浮夸、虚假、主题不明,滥用修辞,学生失去习作兴趣,教师教学也一阵迷茫。针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以上问题,本文将简要做出几点论述,若其中有不足,还望同仁斧正。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016-01

        习作是体现一个人综合语文学习水平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标准,它不仅是语文教学大纲中的关键教学内容,更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诠释。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习作教学,并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指导方法。下面本文就来具体谈一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部分现状,更提出改善性建议,望与同仁共勉。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
        (1)学生对身边事物缺乏观察,教师也欠缺相关引导。每次上作文课,要求学生习作,总会听到一些学生抱怨,“怎么又写作文啊!”、“老师,我真没有什么事情可写的!”……那么,真的是没有事情可写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之所以会抱怨“无话可写”,是因为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教师也缺乏对这些方面的引导。学生在一天之中会经历家庭生活、上学、下学路上以及校园生活,如果遇到假期的话,学生的生活将更加丰富充实。而有观察力和总结能力的学生,往往会在生活中刻意的去观察、留意某些事情或者物体,就像是教育家叶圣陶,人人都看到了墙角的爬山虎,但愿意驻足停留观察它,思考它,总结它的人就很少。这就是习作中的差别。
        (2)教师片面追求习作练习数量,但质量上适得其反。部分教师坚信“熟能生巧”,认为只要多增加习作练习的课时,让学生经历过多次和多主题的作文写作之后,学生就会获得习作水平的提升。因此,开始了大量的习作练习,而除此之外,其他学科的学习压力也不少,当这些压力同时作用于学生时,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习作任务,学生只能粗制滥造,或者是相互抄袭。由此导致了教学质量适得其反的问题。
        (3)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视野更无法拓展。阅读是重要的学习手段,也是支撑习作的一个重要力量。常言道,“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其实就揭露了阅读和习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但由于学生长期在习作中得不到激励和肯定,渐渐的就开始厌倦和厌烦了语文学习,因此,阅读的兴趣也就不高,阅读视野无法扩展,写作水平再次降低,如此往复形成了语文学习的恶性循环。探索有效的习作转化方法,尤为重要。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改善性建议
        (1)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
        艺术家罗丹曾讲过,“世界上从来不会缺少美,而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习作也是一种艺术,它是对语言的深度概括、提炼和综合的艺术,而想要写出有一定内涵、水平的文章,就要像叶圣陶、林清玄和朱自清先生等人一样,学会留意、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然后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将其表述出来,这就是习作。而小学生平时只顾玩乐、做游戏,要不然就是沉浸在网络游戏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感知生活,从观察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概括和分析。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给学生布置种植类作业,如浸泡黄豆,观察其发芽的整个过程,记录下黄豆从浸入水中之后第一天到第十天的成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知晓黄豆是如何从一颗豆子成长为一个豆芽的,从而对生命有了多一层次的理解,感悟生命的神奇,提高小学生的观察力,为复杂的习作奠定基础,此外,还可以倡导学生饲养小动物,如猫的幼崽、狗的幼崽,看它们是如何度过一年的快速成长期的,当孩子们看到动物幼崽从颤颤巍巍、步履艰难到活蹦乱跳的转变后,对生命的理解和敬重也就会更深一层,而这些情感则是习作中非常重要的存在。
        (2)重视习作评价,赏识学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不存在的,而教育就在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才能,并使其才能得到拓展和放大。”,所以,语文教师不要只抓住学生习作的缺点进行总结,从理论上来说,人们更加希望得到肯定,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如果学生字迹潦草,那么,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修辞使用方面,而如果修辞使用不当,还可以从交作业的时间方面评价,如果交作业不准时,教师则可以从作文的逻辑性和关联性方面进行评价,总之,教师可以评价的点有很多,在书写作文评语时,应该尽量做到优劣评价得当,先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习作优点,其次指出其中的不足,这样学生会因为自己的优势而骄傲,也会因为自己的不足更发愤图强,感受到教师的公正、公平,否则,弃学、厌学的情绪依旧得不到改善。
        (3)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关注课外拓展
        阅读是知识的输入过程,而习作则是信息的输出过程。输入和输出之间唯有实现和谐相长才能共同进步,继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借鉴很多的有价值信息,比如,作者的写作观点,写作手法,格式布局以及故事经历等等,还可以在分析和思考作者经历的真实性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课内的语文阅读自然是无可厚非,课外的拓展阅读也同样重要。教师可以搜集一些课外名篇,《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故事集》以及《中华成语故事》等等,倡导学生之间相互传阅,并采用“故事交流会”的方法,让学生围绕某个主题进行若干个故事的交流,比如,以“爱国”为主题,让学生想一想自己读过的哪些故事可以体现这个主题,这样之后学生在写作“爱国”主题作文时,就可以轻松运用上,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综上,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习作教学的现状,着实令人堪忧,其次,指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优化和改善习作教学质量的一点对策和建议,希望对同仁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让小学习作不再是一件难事。
参考文献:
[1]杜维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结合方式[J].学周刊,2021(18):71-72.
[2]周雯.支架式理论指导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2021(13):21-22.
[3]陆卫华.小学语文基于核心素养的习作课堂教学路径[J].课外语文,2021(13):8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