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学的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钟运枢
[导读]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发的重视德育教学和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德育教育在基础教学阶段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重。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堂德育工作,依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给学生正确的摄入德育知识,同时要以身作则,引领学生真正的履行道德和法律规范,构建良好的班级风气,也可创设生活化情境来引领学生进行分析探索,促使其能将德育知识内化,进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根据小学德育教学现

钟运枢   广东省惠东县黄埠中心小学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发的重视德育教学和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德育教育在基础教学阶段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重。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堂德育工作,依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给学生正确的摄入德育知识,同时要以身作则,引领学生真正的履行道德和法律规范,构建良好的班级风气,也可创设生活化情境来引领学生进行分析探索,促使其能将德育知识内化,进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根据小学德育教学现状,就教师如何高效的展开课堂德育教学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048-01

        要做好德育教学工作,教师首先要真正的认识德育教育。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课或者艺术课教学,德育与实际生活和日常行为有着很大的联系,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的教学工作,关乎到学生成长、道德和法律涵养、价值观及其发展等多方面,需要教师合理的设计课堂内容和落实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因此教师要从教学角度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设计好的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涵养和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从而做好课堂的德育教育工作。
        一、根据教材内容,正确摄入德育知识
        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对于教材内容的认识和学习会存在一些偏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正确的给学生摄入德育知识,基于教材内容给学生展示更广阔的学习舞台,同时要注意学生学习思路和对知识的了解程度,注重自身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从而高效的展开德育教育教学工作。
        如在《我们爱整洁》一课教学时,这节课内容是承接幼儿园生活习惯来进一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但同时又将整洁这个词进一步放大,上升到了环境、校园、家庭的整洁。对此,在上课时教师可先采用问题的形式来询问学生是喜欢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还是喜欢脏兮兮的班级?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肯定的给出答案:喜欢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顺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从个人与班级环境两个方面来引领学生从德育方面展开讲授,即对于学生来讲,既要保证和注意个人卫生,也要从个人角度出发为班级、校园、家庭的整洁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学生若有所思的时候,教师可从教学角度出发系统的给学生讲述教材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并给学生渗透良好品行品德形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给学生正确的、科学的输出课堂上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既能促进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也能有效的落实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二、充分尊重学生,构建良好班级风气
        德育教育是给学生传授德育知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德育认知。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起到模范作用,以身作则,给学生展示一个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形象,同时在讲课中也要充分的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交流沟通,在让学生形成正确德育认识的基础上构建出良好的、和谐的班级班风,进而也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
        如在《不一样的你我他》一课教学时,在上课前教师要先根据学生在日常校园生活中所展示出来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提取和制定解决策略,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问题,从道德角度来帮助学生改正和解决。在上课时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和学生交流时要面带微笑、语言风趣,在学生讲话时要注视学生眼睛,给予学生尊重,使其感到被理解。同时有的学生性格孤僻,其他一些学生不愿意与这个学生交流沟通。对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包容和理解,互相尊重对方的性格、语言和行为,并举出适当的案例来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如何与他人进行正确的沟通和交流,包括在交流中的语言方式、不经意间展示出的行为以及态度等,教师都要从引导者和教育者的角度予以合理的建议,以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交流能力,促使学生们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获得有效发展,进而有利于良好班级班风的构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并致力于构建好的学习环境,能促使学生在班集体里相濡以沫,获得长足发展和具有良好的教与学气氛。
        三、结合生活情境,促使学生内化德育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使其能内化课堂道德知识。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引领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案例来给其有效的输出课堂道德内容,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课堂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并逐步的将之与生活内容结合起来,促使学生真正的能将课堂道德与法治内容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从而能达到德育教育目的。
        如在《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教学时,在上课前教师可先给学生设定相关的教学内容,注重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并以合适的案例来引领学生进行分析和道德内容提炼。在上课时教师要先就学生了解和遇到的生活规则给学生作以较为全面的讲述,包括学生经常会遇到的交通规则、社会公共秩序、相关法律条例等,要侧重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在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了全面的认识后,教师可给出合理的案例来让学生分析,如南京的高铁霸座事件、安庆的路面砍人事件等,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分成小组,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分析,提取其中的道德内容和德育知识,鼓励学生根据之前了解的交通规则、社会公共秩序、相关法律条例展开分析,教师要从指导者的方面予以合理的建议,推动学生的讨论过程有序进行。在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也要在课末予以总结,并从学生的角度给其输出在生活中如何做等,从而能促使学生真正的内化德育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引领学生实际认知和分析,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结语:综上,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学生学习和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内容。对此,教师要正确的认识德育教育,制定有效策略来展开课堂授课,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同时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宋巧玲, 刘红文. 小学德育教学生活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新课程(上), 2016(6).
[2]罗红希, 陈小明, 贾学斌,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及教材体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德育课教学大纲、文件和教材以及评价体系的审视[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
[3]蒲玲林.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数字化用户, 2017, 23(038):25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