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黄凤飞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黄凤飞
[导读]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教育界的改革,也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变革。在教育事业不断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大环境下,小学的音乐教育事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们对于音乐这门艺术的兴趣,使学生们能够初步了解音乐。同时,通过音乐这门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繁杂的学业中得到心灵上的放松。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趣味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黄凤飞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城北小学
【摘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教育界的改革,也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变革。在教育事业不断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大环境下,小学的音乐教育事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们对于音乐这门艺术的兴趣,使学生们能够初步了解音乐。同时,通过音乐这门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繁杂的学业中得到心灵上的放松。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趣味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趣味节奏训练;小学音乐;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070-01

        引言
        律动通常指音乐教学中,将音乐作为伴奏,根据音乐的节拍、性质、力度、速度等,做协调的、有规律的身体动作。通过音乐促使身体进行音乐体验,并将该体验转变为认知与感受,从而实现培养与提高学生表现能力及音乐感受力的目的。对于小学的学生而言,其行为通常表现为好动、好奇、好模仿,且情感上会容易激动与兴奋。因此,小学的音乐教学中融入律动,不仅符合学生的好动性,还能通过律动促使音乐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
        1以律动把握节奏
        小学的音乐教学中,节奏不仅是音乐的灵魂,还是音乐的教学灵魂。对于人而言,生来就是有节奏感的,律动教学,需引导学生通过身体动作对节拍与节奏进行感受,实现音乐的表现,这通常是一种重要教学法。因此,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按照节奏的特点,设计相对简单且形象的律动,比如四分音符如走路、八分音符如跑步、前十六与后十六的音符如奔跑的骏马。之后,根据歌曲的教学需要,通过节奏,指导学生通过游戏模仿,做律动。以这种方式,学生的身心就会不自觉融入音乐的节拍、节奏、旋律,不论是对于音乐的节奏把控,还是对感知力的提升,都具有显著的效果。总之,通过节奏特点,不仅可以使学生找到现实生活当中的律动原型,还能构建律动与节奏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准确把握音乐歌曲的节奏。
        2充分利用现代科学资源
        音乐素养就是一个人平日音乐能力的修养,是音乐表现能力、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总和。在音乐素养的提高问题上,音乐教师要重视歌唱艺术对学生的影响。作为实践性极强的学习内容,歌唱对提高小学生的表现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练习合唱的过程中,小学生通过对歌曲的演唱提高了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激发了表演潜能。音乐教师为了充分发挥歌唱的影响力,需要选取合适的演唱歌曲,例如与学生的兴趣相符合,投入更大的热情主动学习。而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歌唱形式互相之间进行沟通,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此外,因为每个学生此前所处的音乐环境不同,音乐素养存在差别,音乐教师在教学时要因材施教,教学方式要考虑到学生的接收程度,能够覆盖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纠正指导。音乐学科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优于其他学科,因此,音乐教师帮助小学生打好音乐基础十分重要。


在常规的歌唱课堂上,教师要在合唱歌曲的教学过程中,精选出相应的乐理知识进行传授,让学生明白合唱曲目的含义和作用,对各类乐器及演奏的技法有大概的了解,在发声、表演、歌唱等方面有扎实的基础。同时,音乐教室要加深对合唱教学及音乐基础教学的认知,明白音乐基础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思维,合唱教学是帮助学生打好音乐基础,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提高综合素养。虽然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和音乐素养是合唱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常规歌唱课堂的组织管理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现阶段,仍有大多数音乐教师对音乐课堂的组织管理认知不足,十分茫然,致使教师在课程的内容设计及教学目标和计划等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具体表现为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脱节。这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种负担,同时打击了教师参与教学的兴趣和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最终造成教学目标无法达成。因此,音乐教师必须科学地规划音乐课堂管理体系。
        3挖掘音乐学科环境教育的素材
        音乐学科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它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环境教育的内容,这些内容有显性的和隐性的,显性的比较容易发现,隐性的则需要教师认真地分析教材,善于挖掘歌词素材、音乐旋律素材中的生态理念,并渗透到教育教学中。
        4建立完善小学音乐课后实践评价机制
        课后实践评价机制是相对复杂的,对此,笔者的建议是,参考举办的活动方式,建立完善个案课后实践评价机制。比如,小学音乐教师不定期举办一次学生课后音乐录制评比活动、音乐自编舞蹈活动等,以此增加学生的课后实践,培养学生音乐学科社会实践参与核心素养。在这样的活动中,小学音乐老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评价,这一方面“谈优不谈差”,注重鼓励积极,从而最大化激发学生对小学音乐的课后实践活动兴趣。
        5艺术处理训练
        不同歌曲所传递的情感和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教师还要带领着学生针对具体曲目进行细致分析,以加强学生艺术处理能力的训练。即针对具体曲目的发音吐字、旋律特点、曲谱装饰音、二声部等进行分析,规范学生的演唱速度、情绪、力度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艺术处理技巧,进而取得以情带声、以情促声、声情并茂的歌唱效果。
        6鼓励学生自评、互评,提高学生评价水平
        新课程评价体系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要有教师的综合评价,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突出学生主体性。学生的自我评价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检视、反思的过程,它能促进学生思考,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培养自我发展能力。相互评价为学生之间架起了一条沟通的桥梁,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相互帮助与鼓励中共同成长。
        结语
        综上,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需积极转变教学手段,将律动融入,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更专心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从而使小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聂冬梅.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20(10).
[2]金岚.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与律动结合的实践与探究[J].黄河之声,202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