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课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徐福强
[导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有重要意义,语文阅读如果仅限于课内阅读,就无法满足培养学生较高的阅读能力和素养的需要,必需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如何才能使课内课外语文阅读有效地衔接起来,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徐福强   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荒地镇中心小学  新疆  喀什  844705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有重要意义,语文阅读如果仅限于课内阅读,就无法满足培养学生较高的阅读能力和素养的需要,必需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如何才能使课内课外语文阅读有效地衔接起来,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语文阅读  课内课外  有效衔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5-017-01

        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需要扩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范围和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能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因此,如果仅限于课内的阅读,不能有效满足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素养的需要。因此,需要以课内阅读为基础,积极拓展课外阅读,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衔接、有机结合,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索研究。
        一、立足教材文本,把握衔接时机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才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要拓展课外阅读,需要立足教材文本,在以下方面做好课内课外阅读衔接:一是在障碍点处开展拓展阅读。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面窄,阅读经历浅,阅读量小,在教材的文本阅读时,经常会出现理解障碍。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这些障碍点处进行课外拓展阅读,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教材文本的理解,帮助学生解决阅读理解上的障碍。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时,小学生对于“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样的话很难理解。教师可为学生拓展介绍或推荐反映当时社会背景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来理解这句话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写照;二是在发展点处开展拓展阅读。进行课外拓展阅读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 ,在进行课外拓展阅读时要以课内教材文本为前提,在找到结合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阅读。例如,在进行五年级的《鲸》这一课的阅读教学时,可为学生推荐《动物世界》等书籍来进行拓展阅读,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三是在兴趣点处开展拓展阅读。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动力 ,在进行文本阅读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拓展阅读,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一课时,可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名著,这样既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
        二、重视推荐好书,加强阅读指导
        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而且又与所学内容联系紧密的书籍,这样既能扩大课外阅读量,又能加深对课内文本阅读的理解。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的几篇课文是关于历史故事的内容,在进行这一单元的阅读教学时,可为学生推荐四大名著、《史记》、《中华上下五千年》等书籍进行课外拓展阅读,这样就能把课内课外阅读有效地衔接起来,既有利于提高教材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又能较好丰富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由于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还不够强,而且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许多学生的阅读学习常常是一种随意的学习状态,这样的阅读学习,既抓不住阅读的重点,又很难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需要教师重视对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引导,使学生掌握正确高效的阅读技巧。重点突出三个方面的指导:一是生字生词的认识,为阅读扫清障碍;二是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与脉络,为语言运用遵守基础;三是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效率,使他们成为一个善于阅读的学生。例如,在进行四年级下册的《生命 生命》这一课的阅读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作者对生命所表达的情感与思考,教师可为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情况与不幸遭遇,为学生推荐几篇作者的其它作品进行拓展阅读,这样就会使学生对作者那种百折不饶与疾病抗争的顽强精神产生敬仰之情,就能更好理解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三、营造阅读环境,培养读书兴趣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搞好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和配合,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的拓展阅读创造有利的条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兴趣,而且还能方便学生的阅读。一是要开放学校图书馆并发挥其在阅读中的作用。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是进行拓展阅读的基础,从学校来说,要积极开放学校的图书馆,经常添置新的图书,加强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方便学生的阅读,这样就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读好书,读经典”等活动,这样就能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二是在班级创建图书角。拓展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除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外,还应在每个班级建立图书角,营造一个书香浓郁的班级阅读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喜欢读书、快乐读书、广泛读书。创建班级图书角要发挥学生和家长的积极作用,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图书、有意义的图书,放在图书角上,让全班学生进行共享阅读,这样学生可以随时进行拓展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三是增设课外阅读课程。在语文教学课程安排中,可每周为学生增加一节课外阅读课,专门用于安排本周或近期的课外阅读计划,传授学生课外阅读方法,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总结交流自己的阅读经验和阅读体会,或者是为学生推荐和介绍新书内容等。这样就能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更有计划性、针对性,有效克服学生自主课外阅读存在的盲目性,能逐渐培养学生的终身阅读习惯和阅读爱好。
        通过日常调查和研究,我深入了解了学生现阶段课内和课外阅读的现状,也为我教授的学生推荐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内容和书籍。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有效衔接起来,才能更好发挥阅读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素质的作用。因此,需要教师立足教材文本,正确把握课内课外衔接的时机,加强阅读指导与评价,营造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就能实现语文高效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超群.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3).
[2]李佳.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研究与探索[J].读书文摘,2017(12).
[3]张敏红.书海无涯“读”作舟--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