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热那古丽•托乎尼牙孜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热那古丽•托乎尼牙孜
[导读] 由于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再加之历史学科为一门文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足以使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得到满足,且学生只要用心背诵并做相应练习,就能够实现分数的提升。可事实上,这并不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和历史素养。为了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价值, 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以此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为学生构建形象生动的课堂情境,使其能够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更好的认识历史、理解历史,从而

热那古丽•托乎尼牙孜   新疆沙雅县第一中学  新疆  沙雅  842200
【摘要】由于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再加之历史学科为一门文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足以使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得到满足,且学生只要用心背诵并做相应练习,就能够实现分数的提升。可事实上,这并不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和历史素养。为了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价值, 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以此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为学生构建形象生动的课堂情境,使其能够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更好的认识历史、理解历史,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059-01

        前言:对于情境教学而言,其是构建在体验、参与、思考、感悟等要素之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即为了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性格特点等,创建或者引入和教学内容相符合的课堂情境,使学生能够置身在特定情境中,带动其情境体验,发散去思维,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营造不同的课堂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以此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升教学实效性。
        一、借助问题情境,带动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常言道,怀疑为知识之匙。可见,疑问为思考之开端,更是知识学习之基础。在传统理念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就犹如教师的忠实听众一般,师生间缺乏良好的互动与交流。在此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思维极度固化,严重缺乏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也不会积极对知识展开思考与探究。对此,需要教师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通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其探索知识的欲望,进而能够对历史事件展开分析与思考。
        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部分知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对知识展开预习,并结合本单元主题与内容提出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如,曾经的七国鼎立,最终却被秦国统一了天下,建立起历史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什么是其统一的因素?在秦国统一天下之后,颁布了哪些制度与措施,产生了哪些影响?“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在学习本课知识之后,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秦朝灭亡?以此,学生便会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进而更好的认识秦朝的历史。在问题情境的带动下,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且其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够获得良好的锻炼,这对学生将来更好地学习与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借助合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合作情境,即教师与学生一同构建学习小组借助小组合作与讨论展开历史知识学习。作为一门文科学科,高中历史学习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开放性,其问题的答案是多元化的。个人的学习精力毕竟有限,且单凭个人探索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有效掌握知识,且很可能理解错误。历史思维极易形成定势,倘若以小组形式开展知识学习,则能够去伪存真,集思广益。学生之间通过相互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进而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知识竞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这部分知识内容为例,教师既可以借助营造合作情境的方式带动学生学习热情。在进行知识点讲解时, 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将4 到6 名学生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并设计竞赛活动,使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答。竞答内容除了涉及我国古代科技进步相关的基础知识以及我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之外,还要包括相关的课外知识。在小组竞技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该给予得分较高的小组一定奖励。通过构建合作学习情境,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趣味性,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借助表演情境,深化学生学习体验
        高中时期为学生系统学习中外古今历史知识的时期,鉴于名词多、事件多及跨度大等特点,致使高中历史知识难度较大。基于此, 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提升教学的形象性,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改编为课本剧,并通过引导学生表演课本剧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深化学生学习体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犹如被带入到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所处空间,借助古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以此极大地带动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然而应该注意的是。表演情境虽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但也不能占用课堂过多时间,否则就会偏离教学目标,学生也会因过于沉迷课本剧的表演,而忽略了学习历史知识。
        以“一国两制”这部分知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学习小组,让其围绕“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面”这一历史事件创编情景剧,并将其表演出来。学生们有的扮演邓小平,有的扮演撒切尔夫人,有的扮演翻译官,有的扮演英国大臣,通过切身体验深化对“一国两制”的认识,了解其对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积极作用。结论:综上所述,随着生本理念在我国的积极贯彻与落实,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除了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之外,还能够促使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借助问题情境, 带动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借助合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表演情境,深化学生学习体验。以此,充分发挥出情境教学的价值,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华 . 刍议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 [J]. 教育教学论坛,2016(44):277-2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