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后进生”工作的一个小尝试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1期   作者:王度
[导读]

王度   成都市行知小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81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064-01

        苏联现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我们的创造性地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确实,这些孩子在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方面比一般的孩子要差一些,他们不能把老师教授的内容很快的内化,变成自己的。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个星期甚至两个星期,但是小学是基础教育,面向的是大部分孩子,老师有自己的教学进度,有自己的教学计划,不能因为部分个体而影响大部分孩子。所以,很快这些孩子就成为我们口中的“后进生”。
        作为一名长期战斗在一线的小学数学老师,我对“后进生”深有体会。在我现在带的两个班级中,都存在着这样一些情况的学生。随着年级越来越高,教学内容和教学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对于这些学生,老师往往很头疼,你说给他查漏补缺,你会发现每个知识点的掌握都有问题,你甚至恨不得让他重新再从一年级开始学习。
        我曾经一度以为这些孩子之所以会成为“后进生”,最大的原因还是智力方面的问题,并不是智力缺陷,应该说是一种学习障碍吧。他们学习其他的东西,或者做其他的事情都很不错,但就是往往在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时,总觉得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很多感觉比较简单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很困难。他们常常无法静下来专心致志的学习,身边一点小动静就可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在他们看来,哪怕地上的小蚂蚁也比学习有趣。后来我尝试着让他们先进行“背”—把老师讲过的相应题型的解题方法死记硬背背下来,我这么考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小学阶段的知识点并不多,老师更多的是在教会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如果学生的成绩太差,他们会没有自信心,和同学交往的过程中也会越来越自卑,而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他们喜欢和成绩好一点的同学玩儿,这更会让这部分孩子被孤立,越来越内向,以至于还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但是这种方法经过一段时间,最开始确实感觉这些孩子有一些进步,看到类似的题型能下笔,能动手做。但是,我慢慢发现,长时间的让他们死记硬背,很多孩子反而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更不爱进行思考了,这样更加迟钝,完全失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到这种情况,我果断抛弃了这种做法。



        后来我无意中看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书里面专门提到了对“后进生”的工作。他建议广大教师: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是的,必须是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书。他说道: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现在还很难说明,当儿童面前出现某种使他惊奇和赞叹的东西时,他的头脑里究竟发生着什么变化,但是,千百次的观察使我们得出结论,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同时,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看到这里,我如醍醐灌顶,那可不尝试一下这种方法呢。刚好,我们学校有一个条件设施非常好的图书馆,里面藏书特别多,也很适合孩子阅读。于是,我开始了我的阅读计划,并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我想把两个班区分一下,一个班加强阅读来提高成绩,另一个班加强思维训练,通过大量做题来提高成绩,同时我也想试试哪种方法更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当然,在增加阅读时间的基础上,我并没有放松对这个班孩子的基础训练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只是在很多时候给与他们大量的阅读书籍,有时候也会利用午餐前后的碎片时间,延时服务的课间休息时间,大课间的室内体锻的自由安排时间,这些时间就是我们的阅读时间,而不再是小题单或者是口算时间。最开始,我的确发现很多孩子都能安静地看书,特别遇到书中有趣的内容时,他们会发自内心的微笑,也会开心地与同伴分享。沉浸在书中,往往不会被周围的人和事影响,更能专注于阅读。后来,因为书的内容有限,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很有趣,有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性的图书,不能带给他们很多幸福感,他们对书的兴趣也慢慢下降,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我以为孩子在学习成绩上应该能体现出一些成效。但是,不久之后我进行的一次单元测试,却狠狠打了我的脸,另一个进行了大量题型训练的班级,明显成绩高于这个班。我不仅开始怀疑苏霍姆林斯基这位伟大的教育学者,我觉得学习可能更多地还是要看天分,这些孩子的优势不在学习上,我怎么努力帮助他们可能也不会有太明显的效果。顶多是多让他们看了几本书而已,还不如多做几道题来的实际。
        我暂停了这个班的阅读计划,并且和他们的班主任聊了一下,他告诉我,本来阅读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并不是通过阅读来帮助他们提高成绩。而是希望他们借由阅读来帮助自己静下来心,专注于做一件事情,专注于书本上的字,句,段,能根据字里行间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一种收获,能根据不同的字词,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更是困难重重。而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此。我仅仅是几个星期,一两个月就想达到这个目的根本不可能,他劝我并且也支持我一直进行阅读……听了老老师的话,我又开始动摇了,我不禁想到那些在阅读中露出可爱笑容的孩子,那些在阅读中或坐或站,全然不得累的孩子,那些在吵架的时候还能引经据典的孩子,我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陪伴来帮助他们,我相信,通过阅读,这些孩子能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迎头赶上,不再是我们眼中的“后进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