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谭超锐
[导读] 现阶段经常出现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暴力事件,对社会发展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希望通过学校教育帮助学生转变心态。殊不知,家庭生活比学校教育更容易影响学生。所以,教育部门需要广泛号召家庭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大范围推行家校合作,以共同教育学生,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供保障。

谭超锐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  广东  广州  510620
【摘要】现阶段经常出现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暴力事件,对社会发展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希望通过学校教育帮助学生转变心态。殊不知,家庭生活比学校教育更容易影响学生。所以,教育部门需要广泛号召家庭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大范围推行家校合作,以共同教育学生,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供保障。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合作;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5-029-01

        学校教育比较常用的方式就是家校合作,通过家校合作可以进一步增加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共同配合,以确保相关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而科学规范的心理指导,能够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育者需要将家校合作模式合理地融入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的意义
        在教育机制中,心理教育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展开研究。而且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并没有正确理解心理教育,如果仅依赖于学校对学生实施心理方面的教育,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家庭和学校形成合作机制,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相符合,小学生处于这一阶段非常希望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认可,通过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进一步交流,能够对学生心理各方面的状态有及时的了解,以为学校建立完善的教育方案提供帮助,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不健康心理,使学生可以树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只有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紧密的融合,才能形成家校合力,让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标,形成教育互补。
        二、家校合作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在学生发展中,小学阶段非常关键。学生只有形成良好的身心,才能对其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有益。当然,学校教育与家长的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至关重要。作为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合理运用家校合作的方式,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全面地创新。
        (一)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意识
        首先,家长和学校需要正确认识小学生的成长特点,意识到小学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格,身心处于发展状态,不能明确的判断事物,会受到自身主观意识的影响,且小学生的性格及习惯等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学校和家长需要共同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当前,学校对于学生的知识和成绩比较关注,而家长认为教育应该由学校负责,自己只是旁观者。因此,强化学校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认知已经非常有必要,学校和家长都需要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明确自身所具有的责任。


具体来说,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参与交流会,通过交流会让家长互相交流教育理念,同时家长还和教师通过交流能够达成一致,确立共同的教育目标,从而进一步提升教育的效果。为了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还可以邀请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指导家长和教师,以确保家长和教师能够掌握专业性的心理教育方法。
        (二)加强师生、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小学生已经熟练使用了移动电子设备,部分小学生对于网络和电子游戏比较沉迷,很少有时间与外界沟通,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因此,家长和教师需要主动了解学生的行为动态,及时沟通学生的心理健康行为,比如当学生在网络游戏中花费较长的时间时,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网络游戏中,然后积极肯定学生在游戏方面的天赋,从而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表扬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优势,然后以委婉的语气提醒学生存在的不足,从而使学生愿意与教师敞开心扉,与教师加强沟通。其实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通常都是因为与家长交流的较少,所以才想在游戏中找到自我,且自身没有形成良好的自制力。所以才沉迷游戏,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本质有明确的认识,更加关心学生,还可以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表演有关沟通的情景,比如通过互换角色,让双方能够对对方的心理有进一步的感受,可以有效促进沟通效果的提升。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家校合作中,需要为学生和家长参与创新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创造机会,例如“你画我猜”和“神奇传声筒”等都是学生比较喜爱的活动,通过活动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使家长和学生能够形成更加紧密的关系。因为绝大多数的家长的工作都比较繁忙,很少有时间能够与学生沟通,长此以往就会与学生产生距离,通过游戏的互动能够更好地培养双方的感情,使其对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重视。而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好引导作用,合理引导学生,主动打破两者之间的隔阂,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
        (四)学校加大投入,建立心理教育体系
        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具有着重要的地位,需要自觉承担起教育任务,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全面地教育,不断增加师资投入,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组建专门的教育队伍,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在对学生心理进行培养时,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家校合作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种。只有运用科学的方式使学校、教师、家庭形成整体,才能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提供帮助。家校合作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如果能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合理运用,能够进一步拓展教育的范围。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需要增强沟通,互相配合,以发挥自身的作用。所以,通过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创建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的教育学生,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为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丁慧芸,吴宇森.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 学周刊,2019,01(31):166-167.
[2]张晓慧.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 知识窗(教师版),2020,01(11):188-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