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主体参与模式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鲁东
[导读] 现阶段,教育领域不断深化,改革效果凸显,教育体制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进行较大转变。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转变以往传统化教学模式,学生设置为课堂主体,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现代化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有了较大改变,需要全面发展人才,知识水平具有相应要求,身体素质也是重要要求之一。因此结合这一情况,本文通过对初中体育教学主体参与模式进行分析,结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化解决措施,通过这

鲁东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第四中学
【摘要】现阶段,教育领域不断深化,改革效果凸显,教育体制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进行较大转变。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转变以往传统化教学模式,学生设置为课堂主体,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现代化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有了较大改变,需要全面发展人才,知识水平具有相应要求,身体素质也是重要要求之一。因此结合这一情况,本文通过对初中体育教学主体参与模式进行分析,结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化解决措施,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初中体育教学中主体参与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主体参与;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107-01

        目前,体育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建立主体参与模式,同时这种模式也是在新课程发展背景下初中阶段体育教育开展的重要需求。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联系,满足学生健康发展要求,依据素质教育相关要求,教师在教学开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活动。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形式以及课程设置存在单一性
        现阶段初中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估中,是将学生的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这一情况也造成教学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应试性,教学内容是围绕教师内容进行开展,因此教学内容通常存在单一性,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下降。在学生体育学习评价过程中,仅仅结合体育测试内容进行分数评价,不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在这种课程评价模式中难以体会体育课堂的乐趣,参与度受到严重影响。
        (二)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进行充分体现,实际授课过程依然将教师讲课作为主体。基于这种传统化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在课堂招聘那个的作用,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重视知识的讲解以及示范动作,学生的主动参与情况并不好,并且学生仅仅依靠教师讲授的方式学习,主体地位难以进行充分体现[1]。
        (三)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较差
        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参与积极差属于初中阶段学习的主要现象,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够浓烈。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传统化的授课模式,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严重打压。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通常是被动性的,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在新课改影响下,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产生变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这些新型化的教学理念应用到过程中,学生课堂积极性较低。



        二、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主体参与模式措施分析
        (一)改变以往教学理念
        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开展,需要重视主体构建模式的合理化应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积极转变以往传统化的教学理念,确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自身性格特快点,以及认知能力等,制定科学化的教学设计,积极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价值,注重学生的多样化以及智能化发展。教师可以将现代化教育理念以及素质教育理念融合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突破和成长。例如在初中体育田径运行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释放相应的动作要领,学生在这一基础上开展学习。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比较明显,但学生体育学习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敷衍情绪,参与主动性较差[2]。结合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指定几名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示范,学生示范往往更能体现问题,教师依据细节之处为学生讲解和点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将这一理念融入到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不同的田径长度,学生结合自己的水平选择,不断提升。
        (二)优化和改进教学手段
        基于整体性角度,一些学生具备相应的体育能力以及运动水平,在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仅仅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会加深学生针对知识内容的实质性印象,可以将固有的体育知识转化为体育技能。初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体育授课过程中的趣味性,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具备交互性和娱乐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开展课程知识学习。例如在体育教学中跳高课程的开展,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相关视频,以此为学生还原跳高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视频进行模仿和训练[3]。
        (三)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肯定学生的学习想法,鼓励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在开展团队接力训练过程中,提高活动开展的趣味性,同时强化学生主动参与能力。教师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按照相应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兴趣小组,学生在这一基础上自行讨论团队接力顺序,教师解答其中的共性问题,为学生预留更多的自主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4]。
        总结:
        初中体育教师需要提高主体参与模式应用重视程度,实际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对初中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现实意义也比较重要。
参考文献:
[1]安妮.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观念、主体与策略[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 35(06):104-106.
[2]周生旺, 徐璟, 尹继林,等.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National Fitness Multiple Subjects[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8, 037(001):35-40,56.
[3]陈方煜.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新体育教学机制——评《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18, 000(012):封3.
[4]毕岩智. 基于中外体育教学模式分析探讨我国体育教育创新发展——评《体育教学法》[J]. 中国油脂, 2020, v.45;No.358(12):176-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