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罗海燕
[导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学中教师利用发达的信息网络可及时地获取学习资源,有利于丰富课堂,帮助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面对核心素养下的教学,学生应该恪守探究精神,合理筛选信息,利用优质的资源进行课后的探究与查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而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利用多种资源及时总结分享重难点习题解析与错题总结,帮助学生建立起提高数学修养和运算能力的桥梁。

罗海燕   深圳市龙岗区平冈中学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学中教师利用发达的信息网络可及时地获取学习资源,有利于丰富课堂,帮助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面对核心素养下的教学,学生应该恪守探究精神,合理筛选信息,利用优质的资源进行课后的探究与查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而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利用多种资源及时总结分享重难点习题解析与错题总结,帮助学生建立起提高数学修养和运算能力的桥梁。
【关键字】核心素养;实践能力;高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103-01

        引言:
        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打实自身数学基础是未来学习的保障。而高中数学作为丰沛数学思维和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但当前的学习方式会导致学生无法深入学习综合性强且复杂度高的高中数学,从而对数学失去兴趣。为增强高中数学教育核心素养和能力,文章将从学生数学核心能力下降原因和对应的措施两方面进行论述,为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运算能力、数据分析等方面分析能力,以及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建模能力
        高中正值学生汲取知识、开拓思维的黄金时期,最利于数学等基础自然科学的教学,而科技的迅速发展也给数学教育体系带来了新的冲击。先进的计算设备像是一把“双刃剑”让学生在“方便快捷的得出结果”和“费心思计算”间难以决断。而这也有利于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构思,数学建模主要是针对以下流程进行不断的循环执行(如图1所示),并检验修正,不断发展的一个流程。
        图1.数学建模过程图示意
        如在解析几何的学习中,当出现例如常见题型中点弦问题的解析中,已知题目如下:
        具有斜率的弦中点问题,常用设而不求法(点差法):设曲线上两点为,,代入方程,然后将这两方程相减,最后再以中点关系及斜率公式来消去四个参数,从而得到最终答案。在这类题型中由于涉及到图形和空间中点、曲线和平面的问题,就可以利用建模模式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空间中基本元素位置之间的关系,这一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快速的建模,也可以自己绘制,将原本晦涩的知识点利用模型的建立这一措施使得抽象题型更加具象化,把原本的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成模型,便于学生理解。
        二、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当代数学教学中的重点能力之一,且通过这方面的培养能够把有效地提升学生成绩。而在当下的教学中,运算能力的应用多种多样,如何合理展开运算教学,进行高效、系统的高中数学课程学习,提高高中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是研究的关键。为了更有效地帮助高中生完成日常的数学课程学习,需要教师进行正确即时的引导学生,其中包括学习资源的分享和基础知识能力的掌握程度练习。


教师应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将日常教学时的教学课件或重难点计算习题解析等及时分享在班级群中,给学生提供辅助思路,以达到引导学生学会运算和思辨的要求。进行难题的分析和重新计算,需要经过学生自己不断地练习,最终才能达到提升数学逻辑思维和基本运算能力的目的[1]。
        例如在函数题目中,已知函数,需要求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在这一题的解析中,如果学生对二次函数求解部分认知不够清晰,结构了解不完整,解答起来可能会存在很大的难度,即使勉强能够将题目中的二次不等式进行转化,得到如的形式,但最终还是难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这主要是由于学生思维不够灵活,无法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效衔接,就会出现认知问题,无法有效地运算。这就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不断的巩固,训练学生快速考察题目中的有效条件,才能够从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运算灵活性和变通能力,最终得到正确答案:,即或的结果。
        三、锻炼学生逻辑能力
        数学作为最基础、应用最广泛的自然科学,其运算能力不仅仅表现于字符的计算能力,更体现在抽象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计算能力上[2]。学生无法将题目或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符号或逻辑语言,这对于未来的发展以及逻辑思维的培养都是十分不利的。作为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学生思维能力地培养,并且时常对题目的类型与构造进行更改变换,多采用开放式的探究题目,例如数学建模题目或实际问题的代入,如此便能不断促进学生开发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和检验能力。
        如在这一命题中“对任意的,”的否定是哪个选项的选择题中,A.不存在,
        B.存在,
        C.存在,
        D.对任意的,
        在这一题目中主要针对特称命题和全称命题之间的否定关系来出题,考察的便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针对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对于任何都要成立,因此否定命题是对于存在,对不成立,也就是有的情况……通过逐步的逻辑推理即可得到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应当为c.
        四、结束语
        当前教育中数学核心素养是这一课目中的重点能力锻炼目标,这对传统高中数学教育体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教师应秉持传统数学的优秀教学理念,勇于跟进时代发展脚步,应用新技术、新思想,实现对于高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锻炼的成效。文中仅以核心素养中的建模思想、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例,提出了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培育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地钻研,利用好网络和其他教学资源,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力。在教学中将重难点、易错点进行及时总结并向学生反馈,让学生真正开拓思维、提升理论与实操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立明,胡洪强,马云鹏.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与生成路径——以高中数学课程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8,27(01):42-46.
[2]杨宁宁.培养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索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