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现状与解决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杨琳
[导读]

杨琳   旺苍县佰章小学校  6282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099-01

        一、 小学教学管理的现状
        (一)素质教育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素质教育改革在我国已经推行许久,但教学水平仍未达到目标和要求,很大程度上源于应试教育依然是教学改革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虽然素质教育理念已经逐渐扎根于很多教育工作者的思维意识中,但也不乏部分院校并没有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而仅仅将其作为工作口号,而真正落实仍然困难重重,致使素质教育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简而言之,没有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作为支撑,素质教育就只能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而教师的授课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也需要依托在完善的教学体系之下才能与时俱进,完成从意识到行动上的转变, 才能让素质教育真正能在小学教学中得到切实推行。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离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
        目前很多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不足甚至缺失的状态。究其原因,一方面许多家庭从小对孩子比较溺爱,从父母到隔代的亲人都把爱给予了孩子,这难免会造成对孩子过分的宠溺,让孩子从小养尊处优, 缺乏独立性,长此以往孩子难以形成自主学习以及必备的生活技能。另一方面,也确实存在由于家长自身认知水平的不足, 导致难以真正了解孩子内心世界,也无法读懂孩子所思所想,有的甚至难以和孩子开展正常的沟通。也有的家长虽然受教育程度高,但由于工作繁忙,在时间和精力上都难以给到孩子足够的关怀,根本无法做到及时与教师沟通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形成闭环,影响孩子未来的良性发展。
        (三)教学管理方式滞后
        教学管理方式滞后仍然是不少小学现存的问题之一。缺乏个性化管理手段,根本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毕竟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基于各自认知、理解程度、学习能力等都不尽相同,如果仅仅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不论是教师备课的教案、讲课的进度、考试的内容等都是统一模板, 而非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因材施教,那么将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本来学习吃力的孩子由于跟不上进度只好自暴自弃,甚至开始自我否定,这对于学生自信心也是极大的伤害。
        (四)师资匮乏
        虽然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力求借此缩短城乡间的差异,但就目前情况而来,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资源匮乏仍是教育发展道路上的难题。一方面是教师本身专业知识不到位;另一方面,一线教师与教辅人员的配合不到位,分工不明确,导致学校教学管理难以有效开展。
        二、新课改之后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重视教学管理工作
        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校的口碑,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校的招生数量和社会声誉。有效的教学管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具有创新意识和挑战意识,要善于发现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借鉴其他学校在教学管理上的先进经验来解决问题。同时,要具有敏锐的创新意识,深刻认识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教学管理工作放在第一位,并严格落实执行。此外,还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发展教学理念,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文化和管理模式。
        (二)实施精细化的管理创新模式
        精细化管理包括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学生培养管理、课堂设置管理等内容,它是指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提高细节服务,通过严格细致、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创新模式,使管理者更清晰地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根据教学目标来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同时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各阶段课程的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问题的优化措施。此外,还要重视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推动教育课程不断创新,从而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政策, 保证课程的质量。
        (三)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在小学教学管理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新课改形势下,学校要注重对现有教师的培训,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岗位的教职人员,分批次进行符合其岗位需求的知识培训,并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管理经验研讨会,有效引导教师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形成一支优秀的教学管理队伍。同时,要严格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方针,实施民主化的管理方法,少批评讽刺,多教育关心,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增强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教学理念的认同,最终促进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重视自主创新发展教育制度
        在创新的时代,学校必须让自身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实体,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校内部形成重视创造、敢于创造、善于创造的新风气,也才能让创新作为一种价值引领被师生所接受。为此,要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激励制度和人文关怀政策,重视课程的监督管理,根据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总结自身和其他学校教学管理的经验,以此来规范管理教学课程,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五)推动信息化教学
        当前,互联网技术已在全国各地普及“,互联网+教育”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学校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立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包括学生个人档案信息、与其他高校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等, 管理平台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保证各类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即时性和共享性,特别是可以针对学生情况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六)建立高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考评体系直接影响公平公正,并最终决定教学的效率。所以,要想加强学校管理,就必须建立高效的考评体系。为此,必须积极创新教师考核体系,由校长亲自主管,教导处日常管理,教研组做好课程规划,学科教师负责具体的班级管理,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并做好量化记录,为学校的教学总结提供数据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各岗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将更多精力放在教学管理模式创新上,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
        综上所述,科技兴国,教育为先,小学阶段作为教育的基础,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不仅关系学校的成败,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的提升是一条很长的路,这期间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