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林亦君
[导读] 从新课标的高中体育和健康课程模块来看,其具体内容要始终践行地方的教研职责和指标并发挥出承上启下的作用,针对不同的区域来做好指导,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展开具体构建。在投入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始终保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本文将针对基于新课标的高中体育健康课程模块的构建展开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人士提供一定的有效意见。

林亦君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第三中学
【摘要】从新课标的高中体育和健康课程模块来看,其具体内容要始终践行地方的教研职责和指标并发挥出承上启下的作用,针对不同的区域来做好指导,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展开具体构建。在投入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始终保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本文将针对基于新课标的高中体育健康课程模块的构建展开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人士提供一定的有效意见。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体育;健康课程模块,具体构建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089-01

        引言:
        从新一轮的高中体育健康课程改革来看,要想确保健康课程模块的有效构建,始终都要以提升教学质量为先导,进一步的贯彻“健康第一”和“兴趣第一”的理念。在校本化的课程实施框架与教学方法指导下,对于学生的运动兴趣一定能够得到综合的提升,在运动项目的增加条件下,进一步的发展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身体素质。
        一、构建意义
        对于新课标基础上的高中体育健康课程模块的构建的目标,主要是为了针对国家、地方以及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贯彻落实,就此而言,许多专家学者已经针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具体内容展开了细致的研究。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来说,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的设计,双方之间所倡导的精神和模块内容始终都是相一致的,本身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发展,在健康课程模块构建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几项要点。
        从当前的热点发展情况来看,要以构建范式结构改造方式以及课程重构方式为基本的框架,在过程中将课程教学改造作为基本路径,实现学科内的整合与跨学科的融合思路,从而形成学校自身所推崇的课程,要重点突出有关体育学科教学当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以及解决过往的教学难点。针对学科课程标准操作化和层级化的分解,要使其成为整体的基础,从国家课程教材本身出发,建立起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科课程结构。例如可以将课程分解为基础、兴趣、常态以及特长四个模块,确保学校的学科课程结构稳定性。
        二、构建要点
        (一)必学必修课程的确立
        学校要先确立起相关的必学必修课程,要根据学生的选项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男女分班有关健康课程模块的构建,可以将实际的课程分类分为必修必学和必修选学。一些学校会将,新课标所规定的健康教育和田径归为必学课程,还有包含游泳、体操、羽毛球、太极拳以及排球足球等内容,让学生在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同时,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


如果学校将游泳和体操列为必修必学,在每一个学学生都会游泳的条件下,其就能够掌握相对应的求生手段,在学习基础体操的过程中,通过垫上技巧、单杠、双杠等技巧的学习,也能够进一步的增强学生的协调与平衡能力,刺激本体的感觉,实现肌肉力量的有效发展。
        例如,在广州一中就曾经贯彻有关必修必学课程的内容,在高三阶段甚至对于学习紧张的学生来说,都可以作为放松的空闲来达到效果,而广州一中也是排球项目全国和省级传统校、排球特色校,几乎每一位学生都会打排球,这里就可以看出高中体育和健康课程模块构建的作用效果的成功体现。
        (二)兴趣类选修
        之所以要在健康课程模块当中添加兴趣类选修的内容,主要就是为了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兴趣,需要在学校基于国家体育选修课程来展开相应的实践时。通过学校实际开设的体育校本选修课程,我们能够看出基本上就目前而言,已学国家体育选修课程为基础来开设的必修选学课程,主要有足球、篮球、排球、健身操以及武术等。一些学校甚至在这个基础上还开设桑巴足球、科学健身以及跆拳道和定向越野等项目,甚至还有舞蹈、花球、啦啦操以及极限飞盘等,满足了不同性别和性格的学生的需求,对于学生的兴趣发展提供了有效助力,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日常体育文化生活,满足了不同的学生对于体育的不同需求,在学生拥有更多选择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自己在体育方面的真正天赋,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体能和健康素质水平,更让校园内的学生拥有了一专多能的特色,进一步的实现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相结合构建的体系内容的完善。
        (三)常态化校园体育
        在常态化的校园体育基础上,通过大课间与阳光体育活动之间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实现常态化的校园体育活动参加习惯,甚至可以应用竞赛的模式,让不同的学生之间展开比拼,在班级与班级之间对优胜班级进行奖励,进一步地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尤其是在校内所组织的体育比赛活动,不管是田径综合运动会还是广播操比赛,又或者是一些篮球排球的师生对抗赛的,参与人数和比赛形式上都有所区分,举办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学生生活的进一步丰富,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偏向来发展课余生活,并争取在比赛当中获得优异的表现。进一步的加强了学生的抗压水平,也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了有关高中体育和健康课程模块构建的具体目的。
        三、结束语
        从新课标要求基础上的高中体育健康课程模块的构建来看,其实施已经走过了多个年头,在实践过程中也获得了综合的创新。为了能够更进一步的发展出属于学校自身的一整套的基础落实措施,对于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体育锻炼意识做好进一步的增强。在接下来的过程中,相关的教研组织,更应当配合颁布有关体育健康课程标准的内容,坚持在实践改革时不忘初心、与时俱进,同时进一步的深化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内容,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翠香,仇小进,党林秀,王莹,苏银伟.“1-3-1”课程管理体制下地方体育课程管理案例研究[J].体育学刊,2018,25(04):116-121.
[2]刘庆军.基于课程结构改造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实践——以福州第一中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03):119-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