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模式,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杨李
[导读] 新课程改革前提下,一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之中不单单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谓“核心素养”,即是指学生养成能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能力与品格,比如说探究精神、钻研意识、合作精神等,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完成对知识点的探索,并且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应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学生养成核心素养,不仅能对学习有所帮助,还能反映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意义重大

杨李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前提下,一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之中不单单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谓“核心素养”,即是指学生养成能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能力与品格,比如说探究精神、钻研意识、合作精神等,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完成对知识点的探索,并且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应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学生养成核心素养,不仅能对学习有所帮助,还能反映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意义重大,因此教师有必要创新学科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高中数学;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126-01

        引言: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已经完全成熟,是时候进行更深一步的品格与能力培养,高中阶段的数学教育,经常出现学生喊难的现象,就是因为数学的抽象性极强,涵盖的知识点繁杂且多元。但抛开现象看本质,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与规律性,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样应用起来才会更得心应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基于“核心素养”,教师创新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创新教学模式需要从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做起
        笔者认为,高中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印象已不能称之为“兴趣”,而应称为“态度”,高中阶段的学习本来就非常艰辛,课程相对小学初中紧张了许多,而数学又是繁杂且抽象的学科,每一位学生对数学学习都存在一定抵触心理,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创新教学模式的前提,必须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往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足,或者说教师不善于沟通,导致课堂氛围死寂一片,而如果使用创新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可预见的,学生的问题和困惑会比以往教学更多更零碎,如果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还是不够充分,那么这些困惑就会沉积在心理,逐渐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教师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学
        上文提到,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形成了独立思考,对知识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因此,教师应适当让学生展开探究性自学,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但是让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也不是一点不顾,而是在知识点的延伸以及应用方面多下功夫,这样教学会更有层次感,就好像跑步一样,在前半程基础阶段让学生展开探究自学,让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有一个大致观感,在后半程深入探究和实际应用的阶段,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学生的思维会自然而然随着教学进程而发散。例如,学习《函数的图像》时候,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函数的基本性质与图形表示,之后根据学习情况,在平移、伸缩、对称等变量学习时,教师适当进行思维发散性引导,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彻底发散,学习效果会更强,也能最大程度锻炼学生的学习层次感与逻辑性。



        (三)将思维路径可视化,让学生的学习更方便、更简单思维路径可视化,简单来说就是引导学生将某一个知识的脉络记录下来,就跟语文阅读记录笔记一样,这会让学生养成理性思维,知识的积累会更加明确,不管是理解还是记忆都会更进一步,事实上,这是一种“取巧”方式,市面上有不少总结归纳数学知识点的小册子,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做作业时经常借助知识点小册子,日常学习尚可,等进入考场不能携带知识点小册子时,弊端就会暴露出来,因为知识点的小册子不是学生自己根据脑海中知识与思维路径制作的,无法再放入脑海中。
        在学习过一个知识点之后,教师就可以着手引导学生绘制知识点思维路径,让学生把对于知识的看法和理解记录下来,绘制的过程就是不断完善学识的过程,还是以《函数的图像》举例,在学习了每一个函数之后,都绘制一份性质、定义域、值域、对应图像、象限性质、平移伸缩变化等框架,因为是亲手绘制的关系,学生的理解会更为深刻,而且思维的路径会更加清晰,在困惑的时候可以经常拿出来反思总结,制作思维路径框架要由浅入深、由点带面,最终,学生会形成自己完整的知识框架。
        (四)注重课程导入环节,创设合理情境
        创设科学合理的情境,让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的联系更紧密,能够将抽象化的数学课程变得具体很多,既能让学生加深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今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这一类的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办法和思路,例如,在“柱体与椎体”的体积计算中,让学生亲自动手衡量,再例如,生活中的记账以及银行存钱利率计算等,教师设置实际问题让学生计算,再例如,在指数函数的学习中,提问学生一张纸厚度为0.1mm,经过27此对折,纸的厚度将有多高?当教师说出比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还高时,学生的兴趣会瞬间大增,对指数函数的认知也会更加清晰。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数学中引入生活,是非常越优秀的教学模式,
        (五)在应用阶段建立题型库,帮助学生时时反思
        对于第四点提到的创设合理情境,在数学习题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几乎每一道习题都套用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但现存的问题是学生无法有效理解题型内涵,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出现了许多错题,这都是应用能力方面的缺失,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建立经典题型库,把经典的题型和知识点一一对应起来,让学生明白知识点究竟该如何应用,同时,让学生思考题型的本质是什么、解题的思路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解题办法等?就好比一棵大树,多样的题型是树上繁多的花朵,而本质则是树干与树枝规律,引导学生认准规律,并养成逻辑思维能力,这样学生对知识与应用的筛选能力,辩证能力就会极大增强,核心素养会有效提升。
        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高,要求学生养成更优秀的品格与能力,主要集中在“学习态度”“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三方面,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知识的获取能力更出众,应用起来也要更加广泛,基于此,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依照上述建议,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出色,同时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文华.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创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C].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
[2]刘东翔.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05):45-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