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低学段道德与法治课效率的探研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杨秋
[导读] 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该细化教学目标,灵活教学方式和融合教学内容。在教学策略上首先要放下课程的严肃性,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融合其次,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身心愉快成长;最后,将动手能力的培养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相结合。

杨秋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黄舣中心小学校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该细化教学目标,灵活教学方式和融合教学内容。在教学策略上首先要放下课程的严肃性,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融合其次,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身心愉快成长;最后,将动手能力的培养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相结合。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实践探索;刚柔融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124-01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学低年级来说,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学应尽量避免向学生宣示道德或法治层面过多的刚性的条条杠杠,而是要从低学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用“刚柔融合”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从有利于学生成长出发,教师尽可能融合到学生中间,充分利用教材图文并茂的丰富性,创设低年级学生更乐于参与其中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的方式。例如,教学“上学路上”时,通过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学生会知道了怎么过马路,通过课堂上课件展示,学生会知道违反交通规则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交警叔叔正是为了保护大家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严格执法。会使学生因此获得感悟: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质,这是人们文明素养的体现。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需严格区分出哪些是道德教育,哪些是法治教育,无需把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概念化。
        一、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比传统教学模式下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所获得的效果更佳,教师要转变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在小学尤其是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如何将最基本最基础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的重要性,这样也能够促进学生比较容易或者自然的形成基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规则意识。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汲取并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努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空间,打破原来那种教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被动学习的局面。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知识要点基本是以现实实例和图画的形式呈现在教材中,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事例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只要学生认真观察和理解图画或事例的含义,就能够对蕴含的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进行初步的总结。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样就能够得到比较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现象和教材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小组探究,尽力促进学生自我理解的能力,调动学生动脑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跳出以前那种老师没讲到学生就没学到的漩涡。
        比如,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十课《我们不乱扔》一课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两组截然不同的场景画面(一组画面展现的是脏乱差的环境,一组画面展现的是干净卫生优美宜人的环境),引导学生思考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出我们不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是多么重要。


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了使我们所处的环境更优美,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不乱扔垃圾仅仅是为了干净吗?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探究,逐步上升到爱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等社会规则意识的形成。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力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了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获得课堂教学所涵盖的道德与法治的基础知识,只有努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才能够激发出更多的学习探究欲望,才能产生对学习内容的新鲜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果断摒弃那种一味向学生灌输学习的内容的教学方式,而是要给学生留下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逐步改进原来那种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中会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三、坚持学生主体理念,营造学生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师确需转变固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改变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或者安排适当的师生角色互换,教师应适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不要把道德与法治条条框框以严肃的状态呈现在小学低年级学生面前,只有兼顾到小学生年龄及思维的特点进行教学活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欢欢喜喜庆国庆》一课时,结合教材中所展现的《国歌》和歌曲《国家》两首音乐作品,教师可事先准备多媒体课件播放标准的国歌曲目播放,然后教师再独唱国歌,教师唱完后充分发动学生找出老师在唱国歌时的不足之处(由于专业所限,老师演唱过程中难免会有不足之处),这样给老师“提意见”的形式很容易就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就比较顺畅的建立起了轻松的课堂环境。经过学生争先恐后且大胆的找出老师的不足,再进行比较和讨论,然后师生一起归纳出唱国歌时一定要做到“庄重、严肃”这个主题。
        总之,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是通过教材中的一个个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例及现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或讨论中来,从而获得初步的道德及法治方面的体验,为将来成长为一个守法律、有素养的公民奠定基础。为了将道德与法治这一抽象的概念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好地融合,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师应该从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出发,探索灵活多样的教育与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融入学生的内心,让“道德”融入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法治”就在自己身边。
参考文献
[1]朱凤.关于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36):173.
[2]陈晓梅.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程多元化评价的研究[J].天津教育,2020,(12):32-33.
[3]陈建林.动态实践,让品德作业彰显魅力——以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为例[J].中国德育. 2020,(17):59-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