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彭小喜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彭小喜
[导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说法我们并不陌生,所以只有多读书,才能有效的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但是小学生所能够积累的阅读经验一般都是依托于语文课堂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比较严重,教师大多会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进而对于语文阅读的环节并没有投放太多的精力。新课程改革中不断强调,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的自律能力,教师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

彭小喜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五小学校  408400
【摘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说法我们并不陌生,所以只有多读书,才能有效的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但是小学生所能够积累的阅读经验一般都是依托于语文课堂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比较严重,教师大多会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进而对于语文阅读的环节并没有投放太多的精力。新课程改革中不断强调,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的自律能力,教师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上,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高效。
【关键词】阅读;教育;个性化;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118-02

        引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基础环节,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教育教学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各地区的学校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模式创新,学校领导和教师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见解,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已经被各年级的语文教师赋予了新的内涵,也开始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寻求更新型的教学方法,让阅读教学能够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成绩,培养学生的三维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因素
        (一)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明确个性化阅读才是最适合现阶段小学生的阅读方向。虽然近年来小学生的语文成绩都得到了普遍的提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在进行不断的学习、摸索,并对教学模式做出了相应的改革,但是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依旧有一些现实问题,使得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未能达到教师的预期水平,个性化阅读的特点并不突出,从而给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在现阶段的教学中,语文教师更加重视对教材知识的传授,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教师进行开展的。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自主阅读的意识,使得语文阅读教学无法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二)学生难以提高阅读兴趣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思想中走出来,引导学生阅读时,往往也是多年积累的教学方法,这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且缺乏一定的阅读方法的传授,
        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学生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提问,教师进行解答,这完全忽略了阅读教学的人文性特点,学生在学习中也很难有继续学习的兴趣。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需要注意的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技巧和学习能力,在教学中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学生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更加认真的完成阅读任务,同时在阅读中能够积极的和同学交流,形成一种其乐融融的阅读环境。
        (三)阅读习惯难以养成
        习惯对于一个人生活以及今后的发展有着是非重要的影响,根据国内的相关调查发现,我国在20个人中才有1个人能够坚持每天进行阅读,这样的结果就表明人们对于阅读的态度是不积极的,甚至几乎没有太大的兴趣,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也比较低。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而且需要具备合适的环境氛围。现阶段,很多家长和教师都没有真正认识到一个好的习惯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并且也忽略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所以只通过少数的阅读次数,学生也很难真正体会到阅读带来的乐趣,所以也直接导致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有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在教育教学正面临改革的大环境中,学校和教师都比较重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样既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到学实践中,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需要教师积极探索研究,制定出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计划。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制定出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只有明确了目标,学生的阅读才真正有了方向,并能够向着这个方向努力,所以,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阅读需求以及新课标的内容,要明确学生的阅读目标、阅读量、阅读形式,让阅读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其次,要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就要具备适合的阅读环境,好的阅读环境能够更快的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所以,所以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立“阅读角”,让学生可以在休息时间和下课时间进行阅读,以学生带动学生,这样班级也会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此外,教师也可以经常组织一些阅读活动,给学生的阅读增添更多的乐趣,可以利用每节课的前十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学校也要定期组织一些阅读比赛或者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可以在环境的熏陶下,更加喜欢阅读,从而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的能力。
        (二)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阅读教学开始被列入到教学的重点工作中,教师也在不断的探索更新型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加适应学生的阅读需求。首先,教师可以先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方面开展教学,再逐步引导学生完成自主阅读,学生通过和同学的交流讨论,能够将阅读内容了解的更加全面。例如,在《琥珀》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章的内容,提问学生琥珀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与自由结组,进行讨论、探究,让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将结论进行整合,进而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其次,教师要对以往的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并多鼓励学生进行一些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让学生逐渐爱上自主阅读;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存在很多的阅读素材,语文本身就是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其中很多知识内容都是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在大部分的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体验也是人们生活中所能感受到的。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能够弥补学生情感体验能力较弱的不足,就可以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生活经验进行结合,让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能够联想到自己的一些生活体验,从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同时也能通过阅读,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真实情感。
        (三)重视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这要求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重视朗读,读得多了,自然就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大部分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通常是事先设计好问题,然后让学生回答,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主动思考。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 教师以及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由此可见,阅读的基本模式是: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品读课文走出课文,扩展视野。通过以上模式,可以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精髓,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对我 国优美的语言文字的喜爱。以实际教学案例《鸟的天堂》为例,在教学中有一位学生提出:“鸟的习性是晨出暮归,天亮了就离开巢觅食,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时是早晨,怎能看到众鸟纷飞的情景呢?又怎能说这儿的确是鸟的天堂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引起全班同学哗然。面对这样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查阅大量的资料,最终得出了肯定的结果,从而深化了鸟的天堂的主题。因此,教师鼓励学生读书,从读中理解文章内容,从读中体会思想感情,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每个学生的阅读习惯,对自身的教育模式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让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阅读中,使学生的阅热能更加饱满。
参考文献:
[1]阿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20.
[2]王倩.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
[3]周德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7,4(31):271-272.
[4]高如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7,4(27):272-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