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植微课,让古诗教学更轻松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李大娟
[导读] 在古诗教学中,我尝试植入微课,让教学更轻松,更有效。一是巧植微课走进作者,理解诗人知心境。二是巧植微课了解背景,感悟诗人悟诗情。三是巧植微课引导学法,品悟诗词习策略。四是巧植微课有效拓展,丰富诗词广积累。

李大娟   陕西省安康市第一小学  陕西  安康  725000
【摘要】在古诗教学中,我尝试植入微课,让教学更轻松,更有效。一是巧植微课走进作者,理解诗人知心境。二是巧植微课了解背景,感悟诗人悟诗情。三是巧植微课引导学法,品悟诗词习策略。四是巧植微课有效拓展,丰富诗词广积累。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古诗教学;有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115-01

        “微课”就是微型课程,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一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展开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加入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徐海霞工作坊以来,我们一起研究了微课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在古诗教学中植入微课,让教学更轻松,更有效。
        一、巧植微课走进作者,理解诗人知心境。
        古诗词语言精炼,表达含蓄委婉,所谓境由心生,文亦如此,许多古诗词都是诗人某段时间心境的写照。在古诗词教学中植入微课,了解作者的生平简介,对古诗的理解会有更有效的帮助。如在教学《浪淘沙》这首古诗中,为了引导学生感受诗人乐观豁达的心态,在教学中植入微课《走进刘禹锡》,通过微课简介刘禹锡的一生经历,当学生听到“刘禹锡的前半生似乎一直与贬谪和不如意联系在一起,他只有借诗歌抒发对政治革新失败的不满,却因此招致了更多的敌对与排挤,但是屡遭打击的刘禹锡并没有屈服、沉沦,而是用更加乐观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把自己对生命的体会和感悟融入诗歌当中,写下了许多不朽的传世佳作。这组《浪淘沙》是他被贬夔州之后所作,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这一组《浪淘沙》,分别描写黄河、洛水、汴水、长江、岷江、淮水、湘水等地的风景,并非写一时一地的经历,而是辗转各地之间的有感而发。”这样的介绍之后,瞬间就明白了,这首《浪淘沙》并不仅仅是写黄河,那“九曲黄河”、那“浪淘风簸”,就好像是诗人曲折坎坷的人生,而这些坎坷和磨难并没有打败他,诗人依旧要“直上银河”到牛郎织女家做客,由此可见诗人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巧植微课了解背景,感悟诗人悟诗情。



        古诗词离学生生活久远,许多诗词所描写的历史背景,学生了解少,难以想象,通过搜集图片,加入音乐,巧妙制作的微课,带学生直观感受那些画面,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如描写边塞征战的古诗词《从军行》,在教学时,我通过搜集图片,查阅资料,再配上音乐渲染,精心制作了微课,展示了大漠边关的情景,学生通过微课播放直观的感受了当时的景象,那种战争的残酷,边关的凄凉孤寂,学生都在微课中深刻的感受。在教学《题临安邸》和《示儿》这两首古诗时,我查阅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录制了微课,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感受当时统治者昏庸无能,纵情声色的腐朽生活,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诗人内心地愤怒和对国家的担忧。
        三、巧植微课引导学法,品悟诗词习策略。
        学习古诗词也有方法,在朗读时指导学生读通读顺,理解诗意时抓住关键词突破,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人所描绘的画面等,都可以借助微课来有效助推。如教学《石灰吟》、《竹石》等古诗,引导学生了解咏物诗的特点,也可以制作微课《古诗词中的托物言志》,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后,就明白了这类古诗表面上是咏物,实则咏人,歌咏具有这样品质的人,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就轻松多了,他们会在诗句中找寻同样品质的人,如读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两句诗时,学生自然就会联想到生活中那些坚强不屈的人,在教学中,我们班的同学就由这两句诗中想到了革命时期无数坚贞不屈的革命战士,任凭敌人使尽各种酷刑,他们依旧不屈不挠。在古诗教学中朗读是难点,把名家朗读、配乐朗读等合起来制作微课,引导学生听一听,学一学,慢慢感悟朗读的停顿及气息变化等技巧。还有些诗句,学生理解起来简单,但走进诗人所描绘的意境去深入感悟,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上还是有难度,运用微课,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悟,静静地听,慢慢的悟,让诗词文化润泽童心。
        四、巧植微课有效拓展,丰富诗词广积累。
        古诗词教学中倡导主题阅读,背景阅读、发散阅读和深化阅读,通过一系列的拓展,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理解古诗,积累古诗和运用古诗,从而爱上古诗,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教学中可以围绕主题,精心制作微课,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如教学《赠汪伦》,我通过制作微课《古诗中的送别》,引导学生了解其他送别诗,如《别董大》《送孟浩然之广陵》,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学生也积累了不同的送别诗,课后,还布置学生搜集、吟诵不同的送别诗,将语文教学空间由课内走向课外,将古诗积累由教师引导积累到学生自主积累。在教学中,我还通过微课让一篇带多篇进行拓展,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词,如学习《望洞庭》,制作了微课《诗人眼中的洞庭湖》,由这一首古诗,带动出多篇写洞庭湖的古诗,引导学生读一读,比一比,品一品,悟一悟,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进而自觉主动的积累诵读古诗词。
        通过古诗词教学中灵活运用微课,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积极性更为高涨。这种新型课程载体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为古诗词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会广泛应用,深入思考,从而有效助力语文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