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巧妙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罗琳
[导读]

罗琳   实验小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113-01

        小学数学作业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编制并指导学生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复习和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其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要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作业训练,顺应课改的要求,突出形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合理巧妙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注重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由于受家庭、思维能力、学习习惯、教育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如果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就会造成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不够吃”的现象。因此,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上,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作业,让不同的层次的孩子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作业可以分为3个层次,即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按层次设计作业,可避免数学作业简单机械、质量不高等现象,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既能减轻学困生的学习压力,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又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量力而行,获得成功的快乐.
        二、注重作业设计的生活性、趣味性
        低年级的孩子爱说、好动,喜欢玩。贴近生活的,有趣的作业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笔算以后,可以给他们布置语音作业,口述计算过程。既巩固了当天所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比在作业本上笔算更让孩子们感兴趣。学习了《位置》后,可布置学生和小朋友一起做左手.右手的游戏;还可以请家长坐好, 让孩子说说家长及自己前后、左右都有些什么。在学习完认识图形后,让学生用学过的基本图形设计一副美丽的图案,用彩笔涂色,不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学生学习了分类以后,可布置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或者房间等。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以后,可让学生去购物,体会怎么去付钱,通过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让孩子不是只会做作业的“ 机器”。
        三、注重作业设计的探索性
        虽然小学生年龄较小,但是仍不能忽视突出数学作业的探索性,用富有探索性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偏向于计算过程,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过量的计算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性,而探索性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的弥补传统作业的不足,且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做到手脑并用。比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一课后,可以布置孩子们用自己可以利用的一切工具,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在学习了《年月日》以后可以布置学生制作日历,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利用16根小棒摆长方形,并看不同摆法下,周长与面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作业设计方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摆长方形的过程中掌握了更多的知识。
        合理巧妙的数学作业让更多的孩子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会学数学、想学数学。设计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多彩,享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让数学教学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